口语交际 倾 听
作者:周晨韵 日期:
2023-10-09 点击:
次
基础模块上册 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实例
口语交际 倾 听
教学目标
1.了解倾听的基本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说话者话语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2.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倾听和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运用恰当的方式给予
积极回应。
教学重点
掌握和灵活运用交际过程中的倾听技巧,全面、准确地把握说话者话语的主
要内容与观点。
教学难点
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倾听和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学时安排
1 学时
基础模块上册 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实例
课前准备
观看关于倾听的微课视频,了解倾听的要求和技巧。
一、观看案例
播放自制的关于无效或低效倾听的视频,或者影视剧中的人物对话,学生根 据视频内容,简要指出无效或低效倾听的原因或后果。教师简要阐明倾听的重要
性,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进行有效倾听?
二、你说我传
1.进行传话游戏
活动:教师准备几段话(每段不超过 100 字),可以是一个通知,也可以是
一个小故事,还可以是一段介绍文字,分小组进行传话游戏。
如:明天晚上大约 8 点,本地区可以观察到哈雷彗星,这是每 76 年左右才 会有一次的天文现象。请班长组织全班同学提前 10 分钟到操场集合观看,校长
要向他们进行介绍。如果下雨,就到礼堂去,观看关于哈雷彗星的影片。
2.讨论倾听技巧
讨论:从传话游戏中可以总结出哪些倾听技巧或要求?
提示:每个小组同学相互复述所听到的内容(第一位成员充当裁判),教师 引导学生对照原话,分析有出入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明确哪些信息会影响最终
结果。
明确:倾听要保持客观,听清楚说话者的表述,把说话者表达的内容从头至 尾地听完,没有遗漏。如,通知类的,要明确关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 面的信息和具体要求,弄清“什么时间? ”“到哪里? ”“谁组织? ”“做什么
事? ”“注意哪些事项? ”等。
三、你说我记
1.记录演讲要点
活动:教师播放一段 3 至 5 分钟的演讲视频,要求学生写出演讲的内容要点,
概括演讲的主要观点。
提示:学生交流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上一个环节总结的倾听
技巧,是否能没有遗漏地记下演讲的内容要点;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所记的
基础模块上册 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实例
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归纳主要观点。
2.讨论倾听技巧
讨论:从记录演讲要点中可以总结哪些倾听技巧或要求?
提示:可从听口头语言和看书面语言的异同入手进行概括。
明确:倾听要听明白,要善于捕捉话语中的关键信息,主要指关键字、关键 词以及关键句,尤其是明确表达作者观点、主张、想法的话语;要在从头到尾地 听完对方表达的内容的基础上,揣摩话语的语气语调,观察说话者的肢体语言,
准确把握话语的完整信息,整体理解话语内容,不断章取义。
四、你说我答
1.补充完整对话
活动:教师用现代汉语讲述《晏子使楚》的故事,学生尝试说出晏子的回答。
(1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 “ 齐国没有人吗 ? ”晏子回答说:
“ 。”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来做使
臣呢? ”晏子回答说:“ 。 ”
(2)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 国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左右的人回答 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 什么国家的人? ’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 ’我
们说:‘犯了偷窃罪。 ’”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 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 ”近侍回答说:“他是齐 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 开座位回答说:“ ”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
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提示:教师可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时进行引导。
引导问题 1:你能找出两个故事中楚王问话的关键信息吗?
明确:第一个故事中,楚王两句问话中的关键信息是“齐国没有人可用了 ”;
第二个故事中,关键信息是“齐人就喜欢盗窃 ”。
引导问题 2:能否捕捉到两个故事中楚王问话后面的隐藏信息呢?
基础模块上册 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实例
明确:第一个故事是嘲笑晏子不配为使,讥笑齐国任人不当,显得“无人 ”;
第二个故事是诬蔑齐人为盗,进而指责“齐人善盗 ”,贬低齐人。
引导问题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些贬损与侮辱,当然不是冲着晏子个人,而是将矛头指向他所代表
的齐国,以图在齐楚争雄中,保持自己的威慑力量,在外交上稳操胜券。
引导问题 4:知道了楚王说话的真正意图,晏子回答时面临的考验是什么?
明确:倘若晏子仅从个人得失考虑,针锋相对,个人和齐国的尊严也许是维 护了,但出使的任务也化为泡影。如何选择一个两全之策,既能坚持原则,不受 人侮,又能因灵活应对,实现两国和好,晏子面临着坚持气节与完成使命的双重
考验。
2.讨论倾听技巧
讨论:教师出示晏子的回答,学生结合倾听的技巧,讨论其回答的精彩之处。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
无人? ”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
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
水土使民善盗耶? ”
明确:一是按照对方的逻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楚王讥笑晏子不堪 使命,晏子接过楚王的话题,以退为进,反将一军,你认为我“不肖 ”,我就自 认“不肖 ”,正因为我“不肖 ”,才不得出使贤主,只好派到你这“不肖 ”的楚 国,见你这“不肖 ”之主来,轻易地又将“不肖 ”之诬回敬给楚王。二是罗列事 实,指出对方论据的虚妄。楚王讥刺齐人委派晏子,属用人不当,显得齐国“无 人 ”。晏子则将本意上的“有无人才 ”之辩,巧妙地转换为齐国“有无人 ”之辩, 对以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口众多,“张袂 ”可以“成阴 ”,“挥汗 ”可以“成雨 ”, 行人“ 比肩继踵 ”,何谓“无人 ”?楚王关于齐国“无人 ”之诬,一攻即破。三 是取类引譬,指出对方论题的荒谬。针对楚王诬齐人“善盗 ”,晏子引用“化橘
为枳 ”的故事,说明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叶徒相似,味实不同,原因
基础模块上册 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实例
在于水土、地气不同,然后采用类比推理,指出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则盗,正是
楚之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使然。
总结倾听技巧:倾听要听深入,要善于分析话语中的隐含信息。抓住话语的 主要内容,并不等于抓住了话语的内涵和说话者的说话意图。“听锣听声,听话 听音 ”,有的话直言不讳,言明意显,有的话弦外有音,言外有意。只有明白了 隐含信息,即潜台词,才能真正明白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而听与说是口语交际中 的两种方式,两者在日常交流中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听明白对方观点的
基础上还要正确、巧妙地应对,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你来我往
口语实践:两人一组,互为讲述者与倾听者,以“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为题, 一位同学讲述,另一位同学倾听,并通过倾听者的复述来检测其是否听完整,听
明白。
提示:要求倾听者复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说明事件令讲述者“ 印象最深 ”的 原因、讲述者对事件的情感态度以及从中得到的益处等,并和讲述者进行交流,
以此判断是否听完整,听明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总结的倾听技巧进行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