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6-21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柳永生平及其词创作的基本特点
2.理解词句,体会词人的情感
3.学习情景交融的的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揭示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见白板)
三、简介有关常识
1、介绍作者:(见白板)
2、审题、背景、体裁
柳永仕途坎坷,四处漂泊,饱尝羁旅的滋味,因此在词中往往把山水风物、恋情相思与身世感叹交织在一起,这首《八声甘州》即是羁旅行役之作。“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的一个名字,后作为词调,因有八韵,故又称“八声甘州”。
四、检查预习作业
1、朗读:先指读,然后听配乐朗诵
2、字音:(开火车)
3、解词:
4、翻译:学生先翻,后白板出示。齐读。
5、概括:本文通过描绘秋江雨景图 ,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6、齐读
五、分析课文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联系全词想想景物描写的作用。
( 衰败、凄清。描写衰残之景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人之离愁。)
2.这些景物由哪些字词引出来的,请找出领字。
(“对”“渐”“是处”“惟有”)
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赏析“洗”字。
((1)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2)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4、“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如何理解?
苏轼 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5、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句放在上片的结尾有何作用?
(“长江水”一句,词人的视野转向远处,景中见情,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为下片抒情进行过渡。)
6、小结: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7、 下片描写了哪三个画面?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1)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
(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2)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下片句句都是写思乡怀人,但最精彩的就是本句(从思想艺术))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a..这本是谁在思念谁?(词人在思念佳人)
b 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佳人)
c .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 怎样变化的?(“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d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e.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3)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
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
8、 总结上下两阙的内容。
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惨”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
下片抒情,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
六、归纳总结
1. 主旨:
(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发挥。深挖主旨)
在潇潇雨后的清秋季节里,词人面对苍茫的落日、渐紧的霜风、冷落的关河和无语的江水,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愁和相思之情,曲折地透露了自己想有所作为而不成、想回归家乡而不能的矛盾和苦闷,隐括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坎坷不平的经历。
2. 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七、读背本文
八,完成导学案
附板书设计:
八声甘州
柳永
上片:秋江雨景 景
下片:思乡怀人 情
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