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中职《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陈茜  日期: 2023-02-22  点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作者设计了“悦纳自我”“和谐人际”两个教学主题,从教学实施背景、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成效、特色与创新六个方面讨论了中职《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字:中职心理健康  课程  中职学生

一、教学实施背景  

1.政策背景: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而在新冠肺炎的特殊形势下,国务院也及时印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要求教育、工会等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妇女儿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疏导。

2.理论背景:以“建构主义教学观”、“团体心理咨询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挖掘学生积极的心理资源,给予充分的关注与肯定,用其自身的正向的力量,促进其自身的积极发展。

3.学生背景:中职一年级学生作为本课程的实施对象他们活泼好动表现欲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理素质可塑性较强渴望深入认识自我、学会处理情绪和应对挫折,希望与父母、同伴、老师、异性融洽相处,愿意让自己变得更好。不过,他们理性思维能力差、思考问题比较片面、自信水平比较低,使得她们对于自我的认识比较浅显,应对情绪事件和挫折时比较消极,在与父母、同伴、老师、异性的相处中矛盾重重。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本次教学内容共设计了两个主题悦纳自我以及融洽人际,每个主题四节内容,每一节用2课时完成,共计16课时学生在“初识心理健康”的基础上,聚焦自我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悦纳自我的不足、情绪、困难,接着解决在人际交往时间线上(父母-同伴-老师-异性)的一系列问题,也为接下来有关学习、生涯规划的学习奠定基础。

主题一

悦纳自我快乐成长

第一节

千千心结

与君化解

第二节

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第三节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

第四节

直面困难

战胜挫折

 

 

 

 

 

教学

内容

暖身活动:心有千千结

暖身活动:猜猜是谁?

 

暖身活动:我做你猜

 

暖身活动:欣赏电影短片《消失的松果》

探究活动一:我的困扰,我分析

探究活动一:自我认知小测验

探究活动一:心情大回放

探究活动一:人生路上常遇见

探究活动二:心理问题有多少

探究活动二:我的核桃

探究活动二:我的情绪健康吗?

探究活动二:挫折是什么?

探究活动三:小丽的烦恼

探究活动三:悦纳自我

探究活动三:学姐的求助

探究活动三:他是怎么做的?

探究活动四:化解困扰小贴士

探究活动四:我心飞翔

探究活动四:情绪呼叫转移

探究活动四:我可以怎么做呢?

尾声:分享总结 作业评价

探究活动五:TO BE THE BETTER ME

尾声:分享总结 作业评价

尾声:分享总结 作业评价

 

尾声:分享总结 作业评价

 

 

教学

目标

深入评价、诊断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客观认识自我,悦纳自身不足

调控自我情绪,悦纳负面情绪

勇敢、乐观面对困难,悦纳挫折

主题二

融洽人际健康生活

第一节

珍视亲情

学会感恩

第二节

开心交友

融洽相处

第三节

尊敬师长

和谐校园

第四节

呵护花季

激扬青春

 

 

 

 

 

教学

内容

暖身活动:“大树与松鼠”

暖身活动:同班的

暖身活动:“有缘相识”

暖身活动:“大鞋小脚跑起来”

探究活动一:我的全家福

探究活动一:朋友的品格

探究活动一:老师是怎样的?

知识铺垫

 

探究活动二:爸妈的故事

探究活动二:择友需谨慎

探究活动二:老师是这样的!

探究活动一:爱情价值观

探究活动三:他们为什么不懂我?

探究活动三:害羞的小明

探究活动三:老师不喜欢我吗?

探究活动二:你准备好了吗?

探究活动四:温馨家庭,从我做起

探究活动四:我和朋友的故事

探究活动四:师生心结我来解

探究活动三:适度交往益身心

尾声:分享总结 作业评价

探究活动五:友情剧场

尾声:分享总结 作业评价

探究活动四:为了爱情

 

尾声:分享总结 作业评价

 

尾声:分享总结 作业评价

教学

目标

尊重理解父母,勇敢表达“爱”

掌握同伴交往技巧,树立求同存异意识

掌握师生交往技巧,学会尊重老师

坚持原则,理性与异性交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实施及策略

1.设计思路

总体采用“课前-预习”、“课中-活动”、“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突出对教学环境的创设,借助“超星平台”等技术手段,注重老师的引导评价以及学生的深层次体验感悟,探究活动层级性明显并贯穿始终,以此突出教学重点(掌握、理解“悦纳自我、和谐交往”的相关知识),通过课堂内外的训练、课堂中的多元化评价、自我的

内化、老师的总结等综合运用,来突破难点(“悦纳自我、和谐交往”的相关知识的运用),从而实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策略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十分注重促进学生在原有经验上的提高和发展,注重多维互动,注重课堂生成,我们采用了“多维互动--深层体验--立体评价”的教学策略,具体如下:

①多维互动: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等多角度多形式的多维互动。

②深层体验: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以多种方法为手段,以深度体验为目标,突出过程性、亲历性的特点,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作用,自主吸纳个体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适合自己的调试方法,具体的方法有:

其一,启发--探究法

明确突出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接纳自我”、“我的情绪我做主”、“我的挫折我应对”等探究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在问题中探究,进而领悟心理学的道理。

其二,情景创设法

“人生之路”、“爱情价值大拍卖”、“消失的松果”、“飞屋环游记”等设计综合运用了视、听资源,为学生创设了可参与、可体验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思考、领悟。

其三,案例分析法

选择“小丽的烦恼”“学姐的求助”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组织学生研读分析以案论理,以理解惑,激发学习热情获得体验。

③立体评价

立体评价包括线上渠道发布的任务和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线下课堂参与度的积极性、准确性、《心理课堂教学评价表》完成度等情况。深层体验表现因不能也不该量化考核,设计了一些作业,如“完成小诗”、“解决我的心理问题”等等。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有共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具深层次的教育意义。而学生和老师(听课老师,含助教)共同填写《心理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助于反馈教学信息,提升教学实效。

四、教学设计理念

1.价值取向中立化

心理学是一门包容的学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基于个体的“人”的自我完善,不是价值观的灌输,而是以活动为载体,经由老师的引导,通过学生的讨论、合作、体验,潜移默化地将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学生,重在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成长。例如:在主题一的第三节“认识情绪,管理情绪”的教学环节中,有关于“情绪ABCDE理论”的探究活动,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并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去逃避、厌恶负性情绪,要改变自我的思维方式而非改变负性情绪本身来解决情绪问题,最终实现自我悦纳。

2.教学设计生活化

教学设计的生活化是全方位的生活化,包括了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

①教学目标生活化:心理健康教育知易行难,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应该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引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会悦纳自我、管理情绪,解决生活中的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亲子关系、异性关系问题,达到真正的内化。

②教学内容生活化:陶行知先生一直主张“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我们选取贴近学生心理生活的热点、焦点、难点来组织教学材料,探索学生的实际需求,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引起学生深刻的心理体验。

③教学形式生活化: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比如角色扮演、团体活动、艺术活动等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直接体验。

3.教学过程活动化

依据团体辅导的理论,设计了“猜猜我是谁”、心理冥想、挫折调研、“大鞋小脚”等等有趣实用的团体活动,从暖身活动到探究活动,再到课外延伸活动,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领悟道理、提高能力。

五、教学成效

心理健康课程旨在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其重拾信心,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通过课程的教学,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从整体角度看,大部分学生都在接受辅导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完成各类心理普测量表分数值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从个体角度看,很多学生在辅导结束后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变。从采访和自述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更加自信快乐、阳光开朗,和同伴、师长相处也更融洽。她们还能走进社区、走进幼儿园,志愿帮助他人调适简单的心理问题。

更重要的是,非常多的同学都对参加团体辅导的伙伴以及老师表达了感谢和祝福:“怀念这段大家相处美好的时光,感谢伙伴们一直以来的接纳和尊重,希望大家未来可以越来越好”。

六、特色与创新

心理健康课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中领悟。我们除了实施好各项教学任务以外,还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多维互动--深度体验--立体评价”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互动体验参与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力的发展,在不知不自觉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促进学生悦纳自我、和谐人际。

2.将大数据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

心灵的引导有时需要保密,有时可以公开。我们将超星平台、在线测评等信息化手段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平台资料开拓学生眼界,平台讨论及时反馈学生所想,在线问卷帮助教师了解真实的教学效果,在线测评则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3.用丰富的课后拓展活动巩固课堂所学

我们设计了采访、调研、拍摄短视频、撰写心理日记等课后拓展任务,为学生提供运用课堂所学的机会;同时,与班主任老师合作,在班级活动中、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课程的相关内容,让心理课程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巩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