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6-21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
案
授 课 者: 刘 彬
授教学科: 体 育
授教课题: 体育常规和运动损伤预防
体育理论知识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 通过理论学习了解体育课的常规。 2.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1. 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 2.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目标 |
1. 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2. 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
|
教学方法 |
1.讲解法 2.分组讨论法 |
|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常规和预防知识讲解的生动化,生活化。 2.难点:如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理论知识融入案例中。 |
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常规
1) 教师要深入透彻的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详细的分析学生的学情,做好心中有数。
2)教师课前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做好教材的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的划分,备课时,要备课程目标;备教材重点、难点;备教学对象;备课堂教学时间;备场地器材分配和布置;备教学方法和手段;备气候;另体育教师还要做好超周备课,并编写好周前课教案。
3)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教师及时了解所上体育课班级的学生情况,体育教师与体育委员主动做好沟通,及时交换班上同学到校和健康情况。
4)场地、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安全工作:体育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好和检查好场地器材,准备好教具。积极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新颖的运动场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愿望兴趣。
5)教师服装的准备:体育教师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穿戴首饰、不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
2.学生课前的常规
1)学生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得无故缺席和迟到体育课,中途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早退。
2)学生课前的各种情况:学生因病、事、伤假,或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委员组长或学生自己主动地向教师说明,并出具病、事、伤假的假条,假条必须由家长或班主任签名,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安排病事伤假学生见习。
3)学生服装的准备:学生必须穿着运动服或者运动鞋。不得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得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还要注意安全,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
3.师生共同准备:
教师和学生在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后,应按约定的课前几分钟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
课中常规
1.教师课中的常规
1)教师待体育干部报告后,向学生宣布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本次课的要求等教学程序。并指出这节课的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然后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课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所有学生,谆谆善诱,对所有学生进行适时鼓励表扬,树立学习的榜样,鼓励学生学习榜样树立自信。特别是学困生的关注,这样与学生共同创建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
3)注意安全卫生;随时培养学生运动中安全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同时关注检查见习生见习情况,力求关注全体学生。
4)课结束时,进行及时小结和讲评,让学生及时知道课中的表现。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畅述下节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的结束一堂课。
2.学生课中的常规
1)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体育干部进行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及时向教师报告班级出勤情况。
2)学生上课时,不得缺席、迟到和旷课。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仔细观看观察,教师动作示范和启发引导,并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动作要领,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有机的把大脑思维与动作练习结合起来。
3)学生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同伴间要互尊、互助、友爱。不歧视素质差学困生和残疾的同伴。爱护场地、器械,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伴共同完成课的各项目标。
4)课结束时,学生可根据自己、小组、同伴的学习情况主动参与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小组评价。小组长并协助体育教师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
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反思。做好病事假学生的登记工作。
2.下课后教师应检查学生整理场地和归还或移交器材的情况,以保证下节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3.教师对学困生做进一步了解沟通交流,必要时给予布置课外锻炼计划。
运动损伤预防
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和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自从事体育工作以来,我发现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过运动损伤,这就使得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加以重视。究竟为什么会产生运动损伤呢?通过研究发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思想上不重视;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温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技术错误,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组织方法不当。例如任意穿过投掷区,投掷时缺乏严明纪律和统一的口令,有的学生去拾器材,而有的学生又投出器材;练习者身心状况不佳;运动负荷较大;场地设备有缺点;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等几种。 那么,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预防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加强安全教育, 在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克服麻痹思想, 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 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爱动的儿童少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4.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转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5. 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
6.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儿童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办法。
7.加强保健指导
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更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自我保健工作,必要时要请医生做医学检查。
8.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
对已损坏的场地设备及时维修,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