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读李镇西老师《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好课堂“有两个非常朴素的标准》二文有感

作者:张君兰  日期: 2023-02-14  点击:

读李镇西老师《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好课堂“有两个非常朴素的标准》二文有感


 

前一阵子,扔下手边喜欢的几本书,拜读了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由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主编的《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说实话,初读这本书,我发现做个好老师更难了,主要是因为我的“境界”太低。境界低,工作就浮于表面,不去思考;境界低,解决问题就简单粗暴,就想不到也不去想更好的好点子,事情解决就不圆满。境界低…… 一时间,我有些沮丧,有种连课都快上不下去了的感觉。直到,那天晚上九点半下班回到家,在烧水泡茶的等水开的间隙,翻开书读到了《课堂兵法》这一编的第一文《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

在文中,李老师把课堂的发展比喻为三种进餐模式,第一种是“填鸭式”,也即满堂灌。现在已成明日黄花。第二种是“诱导式”,我称“劝酒式”。目前方兴未艾。第三种可厉害了,称为“共享式”。用进餐来比喻这种模式,“共享式”就是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快朵颐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学生,但更多地是和学生平等的享用同时又平等的交流: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一口味,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做出自己的评价。读到这里,我不禁掩卷深思,我处于哪个阶段?经过一番比较、深思、反省,我悲哀的发现自己还常常徘徊于第一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之间。我的优势也不过比别人把食物做得更精细一点,咀嚼的更碎一些。然后,先“诱导”,不行就“填鸭”。思虑及此,挫败感再次如潮浪涌,从里到外让我浑身湿透。然而转念间,又想到我的长处在“烹饪”,而非“劝食”,那么现阶段,还是发挥自身优势,先把“饭”做好,再来一步步提高“劝食”的水平,最终能达到李老师说的师生共享美食的境界。

一餐好饭,也即一堂好课又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起之前学习过的李镇西老师的《”好课堂“有两个非常朴素的标准》一文。李老师在文中给好课堂提供了一个朴素的理解:所谓“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

有趣,就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下课后盼着第二天再听这位老师的课。有效,就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们有成果——无论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思想的,总之有收获。

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如果只是有趣而没有效,课堂就成了看小沈阳,搞笑而已。但如果课堂没趣,只追求所谓的有效,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课学生不爱听,也很难达到真正的有效。

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赞同李老师的观点。结合我所任教的高一英语学科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我的课堂可以有如下改进:

1.      课堂用语可以更接地气一些。网络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一些可以被接受的流行语也可以被用来拉近与这些9000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觉在课堂上真正”feel at ease”

2.      课堂的内容可以更“潮”一些。现在的高考离不开热点,离不开实事。课堂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影响社会生活乃至全人类福祉的大小事件,一方面迎合了新生代学生猎奇的心理,符合有趣的标准;另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学到了东西,更了解了这个世界,符合有效的标准。

以上两个方面的思考,目前还比较粗浅,但这将是我下阶段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我相信,随着我教学理论日趋完善,教学实践的不断更新发展,我将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越走越远,总有一天,我也能像李镇西老师一样说出:做个好老师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