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赤壁赋

作者:周晨韵  日期: 2023-01-04  点击:

赤壁赋

 

 

【教学目标】

1、理解苏轼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辨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2、熟读成诵,感受文辞优美的语言特色。

3、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苏轼在临终前写了一首题为《自题金山画像》的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于诗中提到的黄州,余秋雨如是评说:“黄州成就了苏轼,抑或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是一个很难被人想起的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城,作为苏轼人生的转折,却怎么也抹不掉它留给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目睹了一个正直官员的倒下,也见证了一位智者文豪的站起。黄州永远是苏轼生命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赤壁赋

 

二、解题

1、作者及背景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1)(虽然) 才高八斗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

2)(但是)仕途坎坷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3)(却仍)豁达开朗

    苏堤(工程师)、东坡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竹子(心高洁)  

    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曾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但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2、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3、文体: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摛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⑥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三、倾情诵读,涵咏情致

1 检查预习,正音

壬戌rén   xū    举酒客(zhǔ      窈窕yǎo  tiǎo)之章      píng)虚御风     

zhào        歌而之(yǐ  hè   然(qiǎo                舳舻zhú  lú  

山川相liáo     酒(shī          shuò                qiáo  

zhǔ         匏樽páo  zūn     蜉蝣fú  yóu             舟(pīan

xiín        jí            jiè                 妇(lí  

徘徊于dǒu)牛之间                    是造物者之无尽zàng   shǎo)焉  

2 播放录音,聆听欣赏 

3、再放录音,跟读体悟 

4、自由诵读,熟读成诵 

四、梳理词句,理清思路

1、结合注释,梳理字词句。质疑问难,合作学习。

2、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

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喜而笑

(乐) —— (悲) —— (乐)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