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6-21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多年父子成兄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一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汪曾祺先生的这篇写人为主的文章写的很家常很温馨,但是蕴含的意味却很深。文章写了三代人两代父子关系,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以及中国父子怎样才能建立兄弟般的父子关系等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学习第一课母爱后让我们再一次地来体会父爱的可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内容,留意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感受父子间的亲情;
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情中概括“我的父亲”和“我”的特点
情感目标: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感受父子之间真挚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父亲的性格特征与“父子成为兄弟”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学生与父亲的交流与沟通途径可能不尽如人意,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父子之间如何相处,与此同时,学生虽然能大致掌握的记叙文的学作;但是,在记叙文写作中总感觉缺少素材,或平淡无味或没有深度。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材料的收集。
三、教法学法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分析法,迅速了解内容,理解内涵,同时结合分组学习法,讨论两位父亲性格特点,解决重点与难点。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在刚刚学习的胡适《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我们从质朴简单的语言中能够鲜明地了解到作者母亲的爱子之慈,教子之严的慈母严父形象。无庸置疑,这是歌颂母爱的文学作品。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在人们的印象中,母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水,温柔无尽,父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山,棱角分明。表达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仍然能够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当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不同的,究竟什么样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其实并无定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描述父子关系的,一起来看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走近作者
请学生勾画书P6页注解①重要内容,【板书】:江苏高邮人,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投影】补充资料:
汪曾祺(1920-1997),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资深文化界名人。代表作品: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作品集有《晚饭花集》、《蒲桥集》、《塔上随笔》、《寂寞和温暖》等。他的作品曾被看作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
本文选自《亲爱的爸爸妈妈》。
2.解题
通过兴趣导入让学生选出答案(投影)
请问,你和你的父亲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A、上下级 B、路人甲 C、父与子 D、兄与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选项来进行引导,不同的选项恰恰反映了现代的父子关系,我们今天教学的重点就在让学生理解选项C,以此为文本的讲解打下基础。
平等,且“友爱”
3、解决字词音、形、义
请学生默读全文,留意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1)、教师【投影】字词,请一位学生朗读词语,强调正确读音。
麦穗(suì) 狐肷(qiǎn) 粘牢(zhān) 雕镂(lòu)
冥衣(míng) 圭峰碑(guī) 郿坞(méi) 忻县(xīn)
请学生齐读字词两遍。
(2)、【投影】文中重要成语,请学生回答意思。
疾言厉色:说话急躁,态度严厉。形容发怒时的神情。疾:急速。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人人自危:人人都感到有危险,存着戒心。形容恐惧不安。
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还来不及,无法顾及他人。
笔管条直:循规蹈矩,即遵守规矩。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请学生通读全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文章的主旨句: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2、文中写了几对“父子”?分别是谁和谁?
两对父子 我的父亲和我做父亲
3、两对父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成两大组展开竞赛)
明确:第一组讨论——“我的父亲”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部分的情节可以作如下概括:
(1)、精通琴棋书画 (2)、喜欢养动植物 (3)3、给母亲做冥衣
(4)、爱带孩子乱玩 (5)、关心学业不强求 (6)、写情书抽烟喝酒
第二组讨论——“我做父亲”
学生讨论后得出:
(1)、拼音回信(2)、“划清界限”(3)、“黑人同学”(4)、“闻而不问”(5)叫“老头子”
4、概括写法上的不同:
作者写“我的父亲”时,是先写他的性格特点,后写具体事件;
写“我做父亲”时,直接写事件,避免雷同。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班级分为两大组,分别研究两对父子之间的关系,概括与他们有关的情节 ,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进一步把握文本内容
5、文章写了两对父子,分别是哪几节内容?在哪一节中,作者表明自己对父母与儿女的关系的看法?
一起来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并投影】: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交代题目的由来,引领全文。
第二部分(2—4节):写“我的父亲与“我”。
第三部分(5—7节):写“我”与“我”的儿子。
第四部分(第8节):“我”对父子之间关系的看法,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之上学会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进一步把握材料的取舍与组合,利于学生作文的提高。
(四)、课堂小结
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让我们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同时把握了两队父子之间发生的具体事件,通过学习我们能大致感受父子之间与众不同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1、词语积累
2、情节是基础,性格才是重点,课后继续高举分组的内容来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板书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第一组讨论——“我的父亲”
1、精通琴棋书画 2、喜欢养动植物 3、给母亲做冥衣
4、爱带孩子乱玩 5、关心学业不强求 6、写情书抽烟喝酒
第二组讨论——“我做父亲”
1、拼音回信2、“划清界限”3、“黑人同学”4、“闻而不问”5、叫“老头子”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情节是基础,性格才是重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通过小组讨论答疑的方法来掌握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研读课文,把握父亲和“我”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1、学生通过分组,概括每一事件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幻灯展示性格)
第一组概括结果
第二组概括结果
教师总结:A:尊重 理解 宽容 B:爱孩子,爱家人,爱自然,
C:随和 不计较 D:兴趣广泛
2、根据总结的人物性格,分两组分别完成事件与性格的对应连线,然后对比答案,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两组同时阅读并分析讨论全文,比分别完成更具有竞争性通过对比、讨论甚至辩论,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
(三)通过两幅画的比较,进一步探究主旨
孩子总是在父母的关爱下不断成长起来的,如果父亲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儿子就是一棵小树,我们是工美专业的学生,鉴赏图画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今天让我们根据两父子的形象分析,仔细品味两棵不同的树。(幻灯展示)
1、 先欣赏“大树”
问题:结合课文你觉得:“肥沃的土壤”是什么?“笔直的树干”与“茂密的枝叶”又分别指是什么?
讨论明确:“土壤”是“爱”,“树干”是“尊重”与“宽容”,“枝叶”是民主”和“平等”; “理解”与“随和”。
部分。
2、再看“小树”
问题:小树在大树的滋润下成长得如何?
讨论明确:小树的“土壤”也是“爱”,而且不比大树浅;“树干”同样粗壮。唯一不同的是“枝叶”部分,还不太繁茂,但是可以看出,正在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对大小树的组成部分分析,在学生的讨论与教师的提示下更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3、继续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两对父子关系?
讨论明确:为了强调家庭教育的延续性和良性循环。只要父亲能把孩子当兄弟当朋友,儿子自然愿意与父亲友好相处。而且等他们成为父亲后,又会同样的教育方式影响下一代,代代相传,良性循环
4、总结主旨:
经过讨论,我们认识到,“父亲”与“我”不是“大树”与“小鸟”的关系,
不存在“依附”与“被依附”,而是“大树”与“小树”的关系。也就是作者所提倡的“平等”、“民主”、“尊重”、“宽容”的现代化的家庭关系。
(四)拓展延伸
为什么中国的父子关系一直都很难成为兄弟关系?
不仅是汪曾祺,近现代以来,还有许多作家、许多父亲一直都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比如王朔写了小说《我是你爸爸》,鲁迅写了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那么,答案究竟是什么?
明确: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做为子女,相互关心和爱护是必要的。这种爱,不一定是朝夕相处,但是一定不是等价交换。它自然而然、发自本性,它平等独立,不求回报。只有这样,两代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整个家庭整个社会才能走向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对东西方的不同父子观有所了解,在对比的结果下告诉我们又该如何和去正确地处理好当今社会的父子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本节课主要探讨了“我”与父亲之间“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给我们不少启示,大家课后可继续探讨。
(五)、布置作业
与父亲就“父子关系”话题谈一次话,事先设计好话题,并记录下谈话内容
(六)板书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A:尊重 理解 宽容
“我 的 父 亲”
B:爱孩子,爱家人,爱自然,
“平等”、“民主”、
“尊重”、“宽容”
C:随和 不计较
“我 做 父 亲”
D:兴趣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