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主题研讨

作者:倪红艳  日期: 2022-12-07  点击: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之我思

我所执教的学生是美术绘画专业二年级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乐于动手,理解能力较强。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

本课课堂导入选用学生课前搜集的素材,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素材被选中,有一种存在感、自豪感、成功感。

在安妮的一天中,出现了谷爱凌的金牌一跳运动轨迹、赵州桥拱桥截面曲线、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抛物线与二次函数图像之间的联系、柿圆壶壶盖形状、神舟升天轨迹。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枯燥单调的状态,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专业,使学生产生共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将时政、语文、体育、劳动教育等学科进行跨界融合,体现数学的基础学科的作用,感悟学有用的数学的必要性。三、作为学生,应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国内外形势、热点新闻等,因此我们可以把思政教育和时事热点结合在一起,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为提升专业素养奠定基础。

 

二、数学故事渗透化

    结合了生活实际,回归数学学科的发展史,抛物线起源再介绍---切圆锥,了解数学史,培养辩证唯物观。让学生明白,看似一个简简单单的公式,其背后都是凝聚了无数科学家们的智慧与心血,他们严谨的态度、坚毅的品质、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在无形之中感染到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敢于创新、坚定拼搏的信念。

 

三、教学过程活动化

1. 实验感知:探索研究,构建画法,加深印象。分组绘制抛物线,一三小组借助直尺、三角板、绳子;二四小组采用折纸法,在形成动点轨迹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互助协作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的生成过程,也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一数学本质。

2. 方法探究: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借助课前任务的不同解答方案,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基础,通过比较,均能正确选择最优方案,使几何问题数学化,体现了数学中的简洁美,同时了解了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的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结合求曲线方程的步骤,体验类比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的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实现在课堂上推导抛物线的其他三种形式的标准方程,,这个推导过程与方法的要求,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建构、自我感悟,让学生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特征有了充分的体验,学生有亲身体验知识的行成过程,才能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蕴含在知识中的数学方法有深刻的体会。

 

四、学科思维问题化

以问导学,通过问题串,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寻找动点轨迹的几何特征初步得到抛物线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到抛物线定义的注意点,完善抛物线的定义,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各抒已见,合作学习,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客观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体验获得成功的过程与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辅助信息化

学生的猜想都是个别特殊的点,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还需借助信息化手段---GGB,直观呈现,清晰明了,解决了数学难理解,难证明的困境,较为容易发现了变化中的不变规律,以及数学中的奇异美。

利用超星学习平台,课前布置任务,课中实时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多维评价、分层作业。

 

六、课堂练习致用化

课堂练习,针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考察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运用与数学思想的把握,对探究结论有一个质的飞跃。

之后的例3,使得设计有始有终,提升学生知识网络建构水平,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回归专业情境,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有用的,知识是宝贵的,完成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最终达到数与形的结合。

 

七、不足之处

1.活动过程未能有效深入开展;

2.受时间限制,例3未能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只能展示学生的练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