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铸 就 中 华 文 化 新 辉 煌
教学课时: 1 课 时
授课教师: 范 芳 芳
授课时间: 2 0 2 2 年 6 月 2 1 日
课题名称
5.3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授课地点 图文中心
授课专业 陶瓷设计与工艺
授课班级 陶艺2151
授课时间 1课时
授课形式 新授课
选用教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
能力基础: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民当家作”、“富强与创新”和“文 明与家园”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人民当家作主、新发展理念、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习特点:高中学生思想意识日益活跃,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可塑性等特点, 思维能力比初中时期明显提高,具备很好的学习思维能力基础。
发展需求:学生对我国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 如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缺乏理论上的指引和行动上的参与,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内涵;
2.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3.理解铸就中华文化新 辉煌,要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坚定文化自信,坚守马 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文化 立 场 ;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运用目标
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通,不断铸就中华文化 新辉煌 ;
2.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 化活动,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教学重点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教学难点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
文化自信
感受文化之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铸就文化之美
铸 就 中 华 文 化 新 辉 煌
传播文化之美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桉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属
自身文化建设
讲好中国故事
教学反思
亮点与特色:
1、教材组织:以“美”为媒、整合内容。
本课以“美”为线索,通过探寻文化美—感受文化美—铸就文化美一 传播文化美,有机整合教材教学内容,主题鲜明,重难点突出。
2、资源利用:以小见大、因地制宜。
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以家乡特色文化之美为引, 让学生以家乡文化为背景,关注身边人和事,充分利用本地传统文化和资 源感受文化之美,确立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之辉煌贡献一己之力。3、教 学方法: 任务驱动、多法联动。
通过课前任务布置,让学生带着任务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积累素材、 实地调研,沉浸式体验文化之美。课上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展示,头脑风
暴等多种方式完成任务实施。
不足及改进: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需要更充分调动 社会资源参与进来,课后要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陶冶文化,感受文化之美。 多方联动,激发学生自觉关注国内以及世界文化潮流,在党的领导下,投身文 化建设。
教学过程
探寻文化之美
教学环节
学生任务
教师任务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任务导入
1.以“探寻家乡文化之 美”为主题,拍摄照片 或者搜集相关图片上 传学习通。
2 .在学习通平台投票 选取任务点,组成三个 小组,完成任务准备。 3.微课资料自学。
1.在学习通发布以“探寻家 乡文化之美”为主题的照片、 图片搜集任务。
2.按照教学目标,在学习通 发布三个任务点。
3.布置微课学习资料《中华 魂》、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以“探寻家乡文化之美” 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搜集 为开篇设置情境,为共情 文化自信奠定素材基础 投票分组为分组实施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展 奠定基础。
感受文化之美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 计 意 图
共情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
复习旧知,引入 新知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的内 涵
●教师提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 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哪五位”一体?
●学生回答。
●教师引入本课主题:文化自信。
●教师展示各小组课前搜集体现家乡 文化之美的图片,小组代表简介图片。
●学生谈自学微课视频:《中华之魂》。 感受中华文脉根深叶茂,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源远流长,繁花似锦。
●教师ppt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内涵,总结:文化是国家民族之灵魂, 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以问导学,引入新知。
通过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 或搜集的图片直观的感受 身边的文化之美。
通过微课视频画面,动感 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
化,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激 发学生自豪感,坚定文化 自 信 。
铸就文化之美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思 辩
任务实施 自主探究
坚守文化之“ 导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师设问:苏联为何解体?中国是否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
小组1完成任务点1“谈心中所想:青年学生应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青马社团成员 谈感想。
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青年学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的文化立场,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以史明理,以论辨析,通过引导学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思考,以及第一小组介绍学校青马社团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及感想,使学生辨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领域指导地位的意义,激励学生要自觉学习和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成长打下科学思想基础 。
践行
践行文化之 “ 魂 ”
——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凝心聚力
●教师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 要素。ppt展示,和学生共同朗读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内容。
●小组2完成任务点2“讲身边的故事:向身边的榜样学习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组代表分享故事。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引 领作用,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在细、小、实上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 遵 循 。
榜样引领,通过学 生讲述身边的故事,使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抽象和遥远,用核心价值观凝心 聚力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用好文化之“ 源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教师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滋养和丰富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小组3完成任务点3“实地调研家乡的传统文化 遗址或者项目,拍成小视频”。小组代表以家乡 传统文化的典范—龙窑为例宣讲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
●教师总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对待中华 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古为今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各小组成员投票,选出完成任务点的最佳小组。
眼见为实,通过学生实地调研家乡的 传统文化遗址—古龙窑,使学生了解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突出 重点 。
传播文化之美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畅 想
小组讨论 头脑风暴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教师播放“本校优秀毕业生一大师范泽峰”的视频,设问如何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学生阅读书本讨论,头脑风暴,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提升国家软实力,既要“形于中”又要“发于外”,既要抓好文化建设,又要讲好 中国故事。
通过头脑风暴,激 发学生主动思考和 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而深刻理解 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举措及其重要性,突破难点。
文化强国,强国有我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延伸
巩固
拓展
素养
提升
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绘制思维导图,上传学习通 。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宣誓活动。
内化知识
升华情感
课后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寻访家乡非遗传承人,在次基础 上以“守正与创新”为主题设计一节主题班会
学以致用
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