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6-21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一、导入新课(关于现代诗和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组关于以理想、生命、人生为主题的中外现代诗歌。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现代诗形式较为自由,内涵更具开放性,重视意象的经营超过修辞,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代诗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按照形式可以分为格律诗与自由诗。
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把握住以下几点:①体味诗歌所抒发的强烈感情;②正确理解诗中营造的意象。
二、讲授新课
1、解题
(1)师问:对太阳的印象如何?
学生讨论并回答
(2)师问:同学们来到这个世界为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诗人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可见太阳对于诗人的重要性,下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
(诗人轻灵的诗句,道出的正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一份渴望。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这是对自然的热爱与讴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出了我们心底深处难以言传和表达的一种情愫。)
2、作家介绍
(1)作家简单介绍
巴尔蒙特在20世纪初的俄国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巴尔蒙特作为俄国象征派领袖人物之一,追求音乐性强、词藻优美、意境深远的诗风,他还为俄国诗坛开创了很多独特的韵律方式,获得了“俄国的帕格尼尼”的赞誉。他的诗歌以鲜明的形象性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得到世人的赞誉,获得了“诗歌之王”的桂冠。他的作品有《在北方的天空下》、《我们将像太阳》等。
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1867-1942)诗人,评论家,翻译家。童年时代大量阅读,尤其对诗歌感兴趣,尝试自己写诗。 巴尔蒙特在20世纪初的俄国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生执著于太阳的崇拜,自称为“太阳的歌手”,以太阳为题材的作品成为他创作的高峰。巴尔蒙特作为俄国象征派领袖人物之一,追求音乐性强、辞藻优美、意境深远的诗风。他的诗歌以鲜明的形象性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得到世人的赞誉。1890年以后出版了三本诗集:《在北方的天空下》,《在无穷之中》,《静》。它们不仅确立了巴尔蒙特的诗人地位,也是俄罗斯象征主义的奠基之作。此后诗人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诗篇。1906-1913年居住在法国,多次旅行。巴尔蒙特不接受十月革命,1920年举家迁往法国,并在国外继续从事创作。1937年出版了最后一本诗集。
生平:巴尔蒙特的一生充满动荡,得到的评价也曾经褒贬不一。1867年,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后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就读,终因参加学潮被开除。他周游世界,通晓多种语言,把很多外国作品翻译成俄文介绍到俄国(如:雪莱、波德莱尔等人的作品) ,打开俄国人的眼界。1907年,他为工人们写了《复仇者之歌》,并到处朗诵,惹恼了沙皇政府,被赶出俄国。二月革命后巴尔蒙特返回祖国,那时俄国的诗坛上已形成各种流派。从象征主义在俄国一出现时起,他就积极投入到该流派当中,成为了象征派第一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用勃洛克的话说,巴尔蒙特“是俄国象征主义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但后来巴尔蒙特的革命热情发生转变,对到来的十月革命表示反对并拒绝参与,因此在那个以政治态度作为评价作家标准的年代,他一度被定性为“颓废、个人主义、反革命”。他的诗歌也被说成 “基调属于颓废主义,在艺术上追求过分的夸饰和外表的华丽”长期被打入另册。1942年,他怀着苦闷和忧郁凄凉地客死在巴黎。
(2)介绍诗人和太阳的关系
他一生执著于太阳的崇拜,自称为“太阳的歌手”,他也被当时的诗歌界誉为“太阳诗人”以太阳为题材的作品成为他创作的高峰。太阳是生命的源泉,带给人间光明和幸福。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曾为她唱过深情的赞歌。这首跃动着太阳心情的诗写于1903年,是巴尔蒙特的诗集《我们将像太阳》的开篇之作。
3、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诗歌音韵美
v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v 和/蔚蓝色的原野。
v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v 和/连绵的群山。
v
v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大海,
v 和/百花盛开的峡谷。
v 我与世界/面对面/签订了和约。
v 我/是世界的/真主。
v
v 我/战胜了/冷漠无言的/忘川,
v 我/创造了/自己的理想。
v 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启示,
v 我/时时刻刻/都在歌唱。
v
v 我的理想/来自/苦难,
v 但/我因此/而受人喜爱。
v 试问天下/谁/能与我的歌声/媲美?
v 无人、/无人媲美。
v
v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v 而/一旦/天光熄灭,
v 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
v 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
(2)解释词语:
4、细读课文,剖析串讲
(1)开篇诗人即宣告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看到太阳、看到海洋,看到山岗,有什么效果?
犹如划破长空的一声春雷,先声夺人,起到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2)在这里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势?
太阳、原野、群山、大海和峡谷等意象的使用,营造出一种宏伟阔大的气势,使诗人的豪情尽显纸上,张扬出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理想和光明的渴求。
(3)“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大海”,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排比复沓手法的使用,使诗人高扬的诗情最后激发到顶点,发出了“我是世界的真主”的庄严宣告,一个个性高度张扬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4)第3节解释了第2节节末“我是世界的真主”中“真主”含义:
真主即主人,我当之无愧,我是世界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我是命运的主人,而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
(5)“我的理想来自苦难,但我因此而受人喜爱”有什么含义?
我创造了自己的理想,而这个理想是来自于苦难,是战胜苦难成就的理想,这样的理想来之不易,更难能可贵,所以才“受人喜爱”。在这个意义上,“我”歌唱自己的“理想”和“启示”,因此这样的歌声才“无人媲美”。
(6)析这两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有何作用?
意义逐层深化,为前面高昂的诗情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抒情的支点,如果没有这样的深化,前面“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以及“我是世界的真主”的宣告是苍白无力的。
(7)诗人再次发出“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的宣告,诗中反复吟咏“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有什么作用?
采用反复使用的修辞手法,这种复沓手法,使得作品的主题不断提升,情绪不断高扬,从而突出了主题。
5、领悟太阳”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仅代表自然界中的一个星体,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富有生机的世界,象征着希望、光明、爱等生命中一切崇高美好的事物,是生命不息追求的东西,是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
6、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太阳的执著向往,张扬出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希望、光明、爱等生命中一切崇高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7、总体特色
①色彩明快,意象鲜明,格调清新,句法简单,用词简洁。②运用排比复沓手法不断提升作品主题。③诗句长短相间,错落有致,音律跌宕,极富跳跃性。
诗歌特色:巴尔蒙特作为太阳的“歌手”,很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为俄国诗坛开创了很多独特的韵律方式。他说:“我总是在由语言的确定区域向音乐的不确定区域靠近,我竭尽全力追求音乐性。”他在《诗即魔法》一书中写道,“诗即有节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在音乐。”而这也是象征派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巴尔蒙特在自己的诗作中巧妙地使用辅音同音、内韵、复沓、顶针等手法,营造出一咏三叹的氛围,使每首诗都成为一首首浑然天成的歌曲。勃留索夫称赞他的诗歌“在轻盈方面超过了费特,在悦耳方面超过了莱蒙托夫”。 巴尔蒙特还很善于为诗歌营造优美、深远的意境。他常常使用大胆出奇的象征、通感、隐喻等修辞手段,使诗语飘逸洒脱,蕴味悠长。巴尔蒙特说:“现实主义者永远是简单的观察者,象征主义者则永远是思想家。现实主义者只热衷于表现具体的生活⋯⋯象征主义者远离现实的存在,只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理想⋯⋯”也许正因为他的这种坚持,正因为他就是一个永远思考着现实存在背后的象征主义者,他的诗歌才获得了如此动人的魅力,他的精神才能永远追随太阳的光华。
巴尔蒙特作为世纪之交的一个复杂的文学现象,得到过诸如“俄罗斯诗歌的巴格尼尼”的赞誉,也受到过诸如“充满反社会的个人主义情绪”的非议。但最重要的是他以自己一生的创作印证了他对生活真谛的思考和“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的理想。巴尔蒙特的诗集在俄罗斯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还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国外。我国著名翻译家蓝英年在《〈塞纳河畔〉译后记》中给以巴尔蒙特这样的评价:“二十世纪俄国诗歌史可以没有阿达莫维奇,甚至伊万诺夫,却不能没有巴尔蒙特。”这位坚信“人不能生存,当身体离开太阳,心离开歌”(引自阿赫玛托娃诗《他说过„„》)的“太阳的歌手”也终于像他应该的那样,穿过拒绝接受他的若干时代的死亡地带,终于在后世得到复活了。
三、小结
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我们随时可能遇到挫折、困厄,甚至苦难。面对这些,诗人是什么人生态度?生活本是酸甜苦辣的集合。即便生活再不如意,再黯淡无光,也不能丢失了心中渴望太阳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综合拓展教程》上的相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