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咬文嚼字》课件

作者:周晨韵  日期: 2022-06-29  点击:
课题序号 14 授课形式 讲授+练习、示范等 授课课时 2(共3课时)
授课章节
名称 《咬文嚼字》
教学设备、资源 多媒体课件、《日知录》学习任务单
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和讨论探究的方式,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目标二:能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目标三: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讲练结合、思维导图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表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完成上节课预习作业:
1.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并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
2.针对文中例证,选取一个进行分析。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分工完成作业。
【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以反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梳理的内容,并为本课做好预习工作。
课前热身 【情境创设】
望回处,蓝缕筚路;展未来,荣光牢筑。正值二十大来临之际,学校团委开展了“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匠心诵给党”原创诗词吟诵活动。同学们积极投稿,在层层筛选后,团委宣传组选出了几首优秀诗词,打算修改升格后录制朗诵视频。你作为宣传组的成员,需要帮助作者一起修改这些诗词。为了更好地指导你的修改,指导老师分享了文艺随笔《咬文嚼字》,请与指导老师一起探索随笔中分享的观点,并有选择地运用到实践中。 【教师】展示诗歌,并引导学生感知“诗缘情”“诗言志”传统。
【学生】阅读并讨论对于诗歌的看法。 文艺随笔的读者是特定的,包括有文学读写基础的文学爱好者、作家和文艺评论家,;目的也是特定的,以“理解文章的内容、获得文章介绍的知识为主”。
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为学生创设角色,在真实的情境与贴合生活实际的任务中进行学习。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1.展示超星学习通上的优秀的思维导图。
2.教师展示教师板书,对学生的导图进行评价。 【学生】讲解思维导图。
【教师】评价学生的思维导图,强调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起上节课所学。 学习在于重复、在于主动探究。在带领学生梳理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思路
通过分段概括、思维导图整理的方法,以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复杂信息概括化、结构化。
课堂提升 【小组探究】
(一)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1.郭沫若改字
2.鲁迅的《祝福》:语气轻重不同

(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1.王若虚改写:文字的好坏,主要是意味、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用繁用简,需要斟酌。
2.《雷雨》中的称呼:情感深浅不同

(三)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1.“推敲”典故:文字的好坏,主要是意味、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用繁用简,需要斟酌。
2.“推敲”反思——整体
3.“墙角数枝梅”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各例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观点。 合作探究,通过任务分工、记录,引导学生集中于课堂任务,锻炼学生的问题探讨与思考能力。
实践探究
&
作业布置 【实践探究】
1.小组合作进行现代诗修改,并给出理由。
【课后作业】
1.在学习其他小组的展示后,对两首诗都进行升格修改,并将修改后的内容及理由上传到学习通。 【教师】指导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通过提炼总结、升格作文等方式,教授学生学习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融入爱国主义与谨严的工匠精神元素。
教学反思 语文的学习要求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在文学随笔或者议论文的教学中,由于文章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郁,再加上文章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于学生的逻辑能力、思辨能力、问题意识等要求较高,因此,我尝试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赋予角色身份,从而沉浸式地体验课文、结构化的梳理课文、目的性地学习课文。但在课文的教学中,对于学生言语实践的关注稍有欠缺,后续还将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