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招鹤亭解说
作者:杨银 日期:
2024-01-11 点击:
次
各位游客朋友,沿着蜿蜒的梅花小道往前走,现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座建在黄石筑砌的高台上的亭子,正是登高揽胜的理想场所。这座八角形的亭子建于1915年,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在此,阅尽梅园百年芳华,见证着梅园的历史变迁。亭子旁边横卧一块巨石,上面刻有“招鹤”二字。故此亭名为“招鹤亭”。
为何取名为“招鹤”呢?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其实并不简单,这个名字活用了宋代的两个典故。大家随我顺着台阶拾阶而上,一边听我细细道来。1078年,徐州隐士云龙山人张天骥,在东山之麓,建放鹤亭,当时苏东坡正在徐州当太守,写了篇有名的散文《放鹤亭记》,内有“放鹤”“招鹤”之歌。时隔873年后,荣家在青龙山的东山之上,也建了“招鹤亭”,使亭子有了“鹤归来兮”、“躬耕而食”的意境之美。
而据大家所知,荣家建此园之初,就称之为“梅园”。“天寒有鹤守梅花”,梅的高洁操守,鹤的隐逸情怀,让它们共同成为文人雅士首选的精神寄托,所以自古鹤梅不分家。荣德生一生对梅崇敬有余,修建梅园,自要立起鹤亭,这样的情怀,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体现得既不着痕迹又巧妙自然,而且还传承着源自古代的一脉相传的情趣。我们知道,在南宋时,有个爱梅成癖、梅花诗又写得特别好的隐士叫林逋,又称和靖先生,在杭州西湖孤山隐居,终身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也曾建了座放鹤亭。你看,这一放一招,从南宋到民国甚至至今,从杭州孤山到无锡梅园,不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使游人的情思就像仙鹤张开的翅膀一样,浮想联翩,自由翱翔。同时这简单的一个“招”字,就把林和靖优美的梅花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情趣,招到了梅园,使这里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请大家向亭北走二三十步,这里就是东山的最高处,海拔28米,眼前横卧的这块巨石上,刻着“小罗浮”三字。广东罗浮山,峰峦400多,梅花满山坡,此称梅园“小罗浮”,不由使人联想到广东罗浮山的万千梅树,茫茫梅海。再看这巨石的背面,刻着悬崖式老梅一枝,旁刻“暗香疏影”,笔法遒劲而苍,气疏而逸,取意于林和靖的诗句,又与“招鹤亭”遥相呼应。
梅花盛开的季节,站在招鹤亭里,放眼远眺,视野里满满的全是梅花!红的似火,粉的如霞,令人目不暇接。置身于梅林中,四周环绕着的全都是云朵般的梅花,想象着白鹤或栖或舞于梅林之中,那是怎样的浪漫与美好!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从古至今,文人志士无不爱其优雅,敬其高洁,赞其节操,梅园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在招鹤亭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鹤归来兮的意境之美,感受梅花刚直坚韧的气息,高雅坚贞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