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中职学生课余时间管理”典型工作案例

作者:王志君  日期: 2023-11-20  点击:

在新“起点”,做时间的主人

——“中职学生课余时间管理”典型工作案例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王志君

中职学校学生除去课堂时间外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总量相对较多。合理、健康、科学的课余时间管理,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的个人终身发展。

一、情景描述

    新生开学第三周周四下午第七节课间,看班老师来找我吐槽:快给你们班学生找点事做做吧,新生班的自习课竟然一半人在睡觉。

我立即找来班干部们了解情况:

“今天自习课睡觉的人还挺多的。”

“没作业,老师留的那点作业老早写完了。”

“老师,真的是太空了,我妈天天回家问我怎么不写作业。”

“初中的试卷天天跟雪花一下飞下来,来了这我还没见过试卷的样子。”

……

班干部的反应的情况引起我的重视,我开始留意观察这方面的情况。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课余生活都很单一枯燥,不是手游就是抖音,在学校占据他们最多时间的也依旧是手机。除此之外就是聊聊天,转转操场,偶尔几个男生凑一起打个球(班里25个男生,会打球的只有1个)。

   “那我干嘛呢?”基本成了我找学生谈话时学生的标配回答。没事干,自己又不会找事干,那就和手机玩吧,用手机来消耗时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手机玩地越多,对学习越没有兴趣,上课部分学生经常走神,有的干脆睡觉,作业抄抄。上课不听,后来就更听不懂,就更加不听,更加沉溺于手机、游戏,上课睡觉的越来越多。

 

二、成因分析

   通过我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结合我平时的观察、思考,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学生从初中到职业学校的不适应

     从初中到职业学校最大的变化就是,初中的时间基本被学校、家长安排的满满当当,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听从指挥。而到了职业学校,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一下子变多了,加上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于是休闲娱乐成了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第一选择。

  2. 家长管理的放松

学生家长大多数教育水平有限,对孩子课余时间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与初中阶段相比,对孩子的要求与管理断崖式下降,有的甚至零要求。

  3.学校的支持不够

学校对学生的课余时间缺乏引导,不能够从学生的需求上制定引导对策。学生社团、工作室等由于疫情原因更是僧多粥少。

 

三、解决策略与过程

   找到了问题的成因,我就开始想:怎么办?当时我正好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瞬间点醒了我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没错,兴趣和愿望。那就从兴趣和愿望入手吧。

   1.契机——学生社团的招新

新生开学不久,学校社团就开始了一轮招新。正巧我辅助管理的“起点”吉他社因为老生毕业离校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窘境,急需要新鲜血液补充。但又不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新人,我就打起了自己班级里那群“空夫子”的主意。

先是打听学生中有没有之前就有基础的,又去八卦哪些学生唱歌好听。小高、小施和小吕三个宝藏男孩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线。

小高,三人之中最稳重,做事认真负责,但没什么主动性。喜欢音乐。

小施,树懒一样的性格,为了逃自习课告诉我要去吉他社。

小吕,有副好嗓子,喜欢唱歌,但懒散不羁。

    2.转变——表演机会的刺激

三个小伙子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学琴路。果然不出所料,除了小高,其他两人基本处于摸鱼状态。兴趣是有了,但没动力使得他们愿意坚持下去。我就找来小高,并委以重任:让“起点”吉他社“活”下去。还给他们仨布置了一个紧急任务:练首曲子,在即将到来的对外班团公开课上表演。听说马上就要有机会表演,三个小伙子欣喜不已,小施找琴行老师准备谱子,小高负责监督大家练琴,小吕则主攻唱歌部分。一时间,练琴的风潮蔓延到了整个班级,恨不得课间十分钟都要把琴拿出来摸一摸。还有多个学生找到我,表示想进吉他社。

 3.坚持——漫漫学技路

 对外主题班团课上吉他表演异常出彩,称赞声让三个小伙子特别满足。小吕和小施一改从前懒散的性子,有时间就聚在一起交流琴技,还在周末报了兴趣班。而小高则主动跟我说会把教室里其他几个同学也带着一起练琴,还跟我保证一定会让“起点”吉他社“活”下去。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路算是选对了。

类似“起点”吉他社的案例在我们班还有很多。和家长沟通交流之后,好些学生捡起了曾经因为课业负担而不得不放弃的 “兴趣”;在新学校新班级里找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成立了多个非官方的“微社团”,三个五个的聚在一起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学生们用兴趣“打败”手机,在不经意间就实现了课余时间的自我管理。

 

四、案例启示

1.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加入社团、成立微社团都只是学生实现课余时间自我管理的第一步。而对于兴趣的坚持,才是真正实现课余时间管理的关键所在。作为班主任,除了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外,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坚持这份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点尚停留在个人爱好上。随着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入,学生的“兴趣爱好”应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为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增加成功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