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6-21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2018年我参与了江苏省的职教系统新教师入职培训,这九天来的培训,我收获颇丰,使我明白我现在不过是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还有无涯的知识和技能等着我去探索,而这一次的培训正是一个导航标。
这次培训有很多优秀的老师给我们做了专业的指导,譬如说操太圣老师给我们指引了我们教师从门外汉到专家教师的发展方向,使我们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现在在哪个阶段,又要朝着哪个阶段发展,使我们的目标更明确。还有于黔勋老师提出的课程意识,将我们的注意力投射到教学的价值问题上。
在这里,我就谈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三点。
首先是张义兵教授的“信息化与教学创新”的讲座。我认为这场讲座是传说中的“纯干货”。他给我们介绍了项目化教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项目化教学这个词,就我的理解,项目化教学就是将课以一个完整的项目的形式,使学生自行组队,进行探究学习,且最后必须要有一个生成性的结果。张教授用两个案例解释了项目化教学是如何进行的,在其一步步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项目的设计可以不只是本学科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其他学科,只要这个设计能够引入到我们想教授的内容,不需要拘泥于学科的限制,也可以跳出书本,所以我们在设计项目时,眼界要放开。而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一定都会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下去,中间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此时可以顺势将其也纳入到项目中来。譬如说,值日的学生因为忘了把全班养的兔子放回教室,导致新生的小兔子冻死,整个班级的同学很伤心,且互相指责,而这时可以将此设计为一堂班会课,这样一来,整个项目就显得更完整,更多元,高于学科、高于书本。从中我也看出了,这是很考验我们的应变能力的,所以我认为我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张教授讲的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他说:“学习不是预设好的,而是由活动带来的。”这让我看问题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角度,以前的课堂,我在进行教学时,都是设计好的一环接一环,每个环节,学生是需要达到某个要求的,长久下来,觉得效果的折扣比较大。那我是不是可以做引导式的,尝试划定一个大框架,在这个框架之内,可以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其次是张桂春教授的“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常州刘国钧高职校的探索”的讲座。张教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想法使我有了一些深思。过程中,张教授对常州刘国钧高职校的历史、校区文化、发展等等侃侃而谈,且言谈间透露着自信与骄傲,这是我所不具备的。如果说现在让我来讲讲我自己学校的历史、发展、校区文化,我可能是说不出什么的?而我作为老师尚且这样,又况且是学生了。在课堂上教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显性的、可见的,但校园文化,这是隐性的、内涵的,而正是这种内涵的气质在影响他人上是最有力量的。我意识到,教育是可以上升到文化层面的,只是我现在被眼前如何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和技能这样的当务之急所遮了眼,我相信云彩之上还有更高的云彩。我们是职校的教师,在以就业为导向时,要切记:我们培养的并不是只会工作的人,学生不是机器,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样重要。这从哪里来?就从学校文化中来,而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的每一份子去创造去传播的。如果学生能够对学校的文化滔滔不绝,那就证明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他是认可的,那么学生就不会太过偏离我们所培养的方向。
最后一点不是讲座,而是德企的参观。这次我们参观体验的是福伊特,这是一家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德企。德企很有意思,每个德企几乎都有一个自己的培训中心,可见他们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视的。在参观福伊特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是在培训中心听了公司介绍,介绍之前是给我们解说了会议室的逃生线路,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第一位。在参观培训中心、操作车间的时候,我发现整个环境很干净、仅仅有条,与学校的实习工场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在想,如果能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那么更能营造一种氛围,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不是做完任务,就把工具随手一扔。在问答环节,我们知道该企业与周边的各个职业院校也有合作,每年都会选取20个人参与为期一年的培训,最终成为企业员工,他们招的学生专业多为电气一体化、纺织等,所以可见,大多数制造类企业在招聘中职、高职类院校学生时,都侧重于机械等工科,倾向于将中职、高职学生培养为一线的技术工人。那么我们学校还有商务专业,这样的学生可能在外企与本科高校学生竞聘时优势甚微,甚至可以说都没有竞聘的机会。那么我在想,也许我们的学生在书本知识,理念概念等方面稍有欠缺,但是他们可以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实习实践,这样是否就能够有一定的突出优势?
综上是我在此次培训中比较深刻的感受,也许相对浅薄,但是我相信,在之后的实践道路上,我能够有更深刻的想法。我会牢记此次培训中各位优秀前辈的榜样,向着他们靠拢,在之后的教师道路中,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