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修》教学大纲
作者:杨银 日期:
2024-12-27 点击:
次
《文学专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以时间轴来划分主要历经了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发展三个主要阶段。其文学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文学名家更是江山代出、璨若星河。文学这座殿堂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史哲思,是无尽的宝藏。
老年大学文学专修课程旨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学习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平台。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帮助学员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辉煌历史与丰富内涵,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与热爱,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为他们的心灵寻找一处宁静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
提高文化素养:通过文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员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丰富精神生活。
提升创作能力:通过诗词创作和文学写作的实践,提升学员的文学创作能力,鼓励他们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文学作品。
促进身心健康: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促进学员的身心健康和心灵成长,增强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学制学时
文学专修班:学制二年,总教学时数4个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学时(每学时45分钟),共128学时。通过文学发展史简介、作家作品选读、文学创作与鉴赏等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基础的文学文化常识,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旨在提高老年朋友的文学阅读素养,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四、教学内容
(一)具体内容 共四部分内容。4学期,64周,每周2学时,共128学时。
1.第一部分:古典文学作品赏析(20学时)
深度解读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主题、人物、情节和艺术手法。通过解读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员学会从语言、结构、主题、人物等多个角度鉴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艺术的敏锐感知。帮助学员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其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认知。
2.第二部分:诗词鉴赏与创作(12学时)
学习古代诗词的格律、押韵、修辞手法,赏析经典诗词作品,指导学员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员的诗词创作能力,领略诗词的意境之美,丰富文学创作形式。
3.第三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12学时)
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各时期的文学风格和代表作品,探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关系。帮助学员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增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4.第四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20学时)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分析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和时代价值。培养学员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关注文学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培养学员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语言特色等。
教授学员如何运用恰当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全面的评价。
2.教学难点: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与现代存在较大差异,学员在鉴赏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提供详细的背景介绍和解读,帮助学员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深入理解作品。
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因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而有所差异。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多肯定鼓励,提高他们学习及创作的积极性。
五、教学要求
(一)积极参与:学员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多阅读勤思考。同时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成果。
(二)自主学习:学员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和资料,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和知识面。
(三)实践创新:学员应注重实践创新,勇于尝试创作诗词、短文,写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
综上所述,老年大学文学专修的教学要求旨在确保学员能够获得全面、深入且实用的文学知识和技能。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及学员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共同推动老年大学文学专修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教学组织形式
(一)课堂讲授:采用教师讲解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内涵。
(二)小组讨论:组织学员分组讨论文学作品,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阅读分享:鼓励学员阅读鉴赏,分享交流读书心得,培养学员阅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员的阅读鉴赏水平。
(四)创作实践:指导学员进行诗词创作和文学写作,组织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激发创作热情。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郭丹 陈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文学欣赏与写作》,陈国伟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老年大学教材。
八、学习效果测评
(一)课堂表现:根据学员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
(二)作品创作:鼓励学员创作诗词、短文等文学作品,定期提交并进行点评和展示。
(三)交流反馈:定期组织学员对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心得进行分享交流。
九、课程建议与改进
根据学员的反馈交流及教学效果评估,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目标,确保课程质量不断提高,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