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关怀 砥砺前行展成效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认定报告
“育才兴邦为己任,春风化雨润无声。”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传统文化和法治教育为重点,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工作方针,坚定创优均衡发展精神,扎实开展关工委工作,以高标准通过了市局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和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考核评估验收,在开创学校关工委工作新局面、提升关工委工作品质和特色的同时,更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就近五年来学校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现场认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建引领,大力健全关工工作机制建设
关工委常态化合格学校建设和常态化巩固提高创建工作,有力提升了学校党政领导对关工工作的认识再提高。学校坚持党建带关建,自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关工委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切实推进改革创新,开辟了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1.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学校关工委工作委员会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委员会以刘炜杰书记为关工委主任,李卫平校长、退职行政钟爱生老师为常务副主任,学生处主任刘彬为秘书长,工会主席陈进、学生处副主任黄锋以及老教师代表徐伟、毛保平、潘夕华、张位平老师为主要成员,实行双常务副主任工作制,充分发挥了学校党政在关工委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升了关工委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为关工工作优质化均衡发展的创建提供了充分保障。
2.完善落实关工制度。一是坚持规程职责“上墙”“入心”,推动会员职责制度、工作制度的完善和上墙。二是落实汇报制度“有始”“有终”。每学期定期召开关工工作会议:期初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商量布置相关工作;期末做好学校行政听取关工委汇报专题工作。三是推进会议制度“高效”“联动”。学校每月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落实德育活动与关工活动的“联动”开展,如每月的班主任例会,均会特邀退休的关工人员参加,就在校部分特殊学生的教育帮扶开展共同讨论,在促进学校“四帮一”工作行之有效、引导年轻班主任提升育人经验方面收到“联动”效应。四是坚持学习制度“相融”“共生”。为真正推进关工工作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中,学校行政例会一直坚持将关工工作与教学、德育、工会工作相结合,在共同研究、共同部署、共同落实中推进学校育人工作走向“相融·共生”新局面。
二、深化认识,有效增强关工工作责任意识
1.深化思想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为进一步发挥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学校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引,团结动员广大“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为支持、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发光”“发热”。组织关工委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就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深入讨论交流,引导成员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站位,积极履行职责。
2.强化业务学习,提升履责能力。积极组织关工委全体成员学习把握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工作新要求,大力落实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工作相关目标任务,不断提高成员关工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组织开展成员及骨干的业务培训,提升成员自觉谋划工作、开拓创新方式、有效履行职责的能力。
三、建好队伍,充分发挥退休教师主体作用
退休教师是学校关工工作的主体力量,他们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自觉的政治责任心以及独有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时空优势,为学校关工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倾注了心血。
1.队伍建设整体优化。学校十分重视退休老教师在关工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学校现有退休人员261人,除高龄体弱无法参与外,其他成员都能踊跃参加关工活动,参与率和任务完成率都达100%;涌现30名活动骨干,占退休教师总数43%;徐鸣、潘夕华、张骏熙、张位平4位退休教师年年被评为“宜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徐伟、王志全、孟玉华3位老师获评“2023年全市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先进个人”。
同时,大批退休老师通过或送教上门,或家访入户,或参加街道、社区、机关单位等各类宣讲、演出活动,以自身余热助力育人工作和城市建设:张骏熙、潘夕华等50位退休教师长年担任学校“四帮一”帮教教师;徐鸣、张位平、袁伯华、赵金根、王映红、胡兴强等老教师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主题教育、家长学校等11个关工工作平台;赵金根、王映红老师参与的节目《全民反诈筑长城》以快板、对话、情景演绎等形式,起到很好的宣传警示作用,在宜兴市“同心筑盾,全民反诈”宣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2.骨干力量壮大充实。通过宣传组织、典型带动等方式,学校发动并吸收了更多有热情、有能力、有干劲的退休教师加入了关工工作骨干队伍,不断壮大充实了关工队伍的工作实力。学校欧美琴老师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带领宜兴市“绿叶公益社”,走进街道、社区、乡村,围绕敬老助残、创城服务、防疫抗灾等主题开展“夕阳红”合唱队教唱、阅读分享、文明实践等多样化活动;并充分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契机,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团子、汤圆、粽子、月饼、重阳糕等制作活动,在营造佳节氛围同时,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2023年,欧美琴老师又带领助学服务队走进新街街道谢桥社区,开启了“党建惠企,绿叶护童”爱心暑托班活动,活动充分发挥团队骨干教师专业优势,通过美术、音乐、手工、诗词欣赏、经典诵读、安全体验、心理团辅等课程,有效解决了社区、企业暑期儿童看护难的问题,受到了社区、企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经费落实,确保关工工作活动高效开展
1.改善办公条件。学校特意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钟爱生老师建有专门的办公地点和办公设备,以确保日常工作顺利开展。
2.经费全面保障。学校对所有关工活动的经费采取实报实销,绝不拖延或“缩水”;退休常务副主任年度工作补贴及时到位,关工工作各类先进奖励补贴到位;每轮“四帮一”启动和总结仪式上,帮教成果明显的学生和教师均能获得一定奖励;每年定期举办退休教师座谈会及中秋节、重阳节庆祝活动,学校领导积极参会;对退休老师的生活诉求能充分了解、及时解决;对关工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能及时知悉、帮助解决:学校对关工工作的重视态度获得了老教师的一致好评。
五、建好阵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任务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任务,学校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势和专长,在常态中狠抓巩固,在巩固中创新发展,阵地建设扎实有力,品牌打造成效显著。
(一)凝聚“四方”合力,擦亮品牌闪光点
“四帮一”是学校关工工作落实帮助特殊学生,即帮扶“五失三困”学生的一项育人品牌,多年来,学校聚焦品牌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工作成效显著,赢得各方赞誉,其品牌亮点呈现如下。
1.学校层面—开好“三个会”:“三个会”即家长会、推进会、总结表彰会。学校以家长会调动家长积极因素,促进家校共育;通过推进会让老教师讲做法、说感受,做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通过总结表彰会,对取得成绩的老教师、在职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奖励,促进了被帮教学生学会反思、智启未来。
2.教师层面—坚持“三个一”:老教师们在参与捐资助学之余,坚持每两周与学生一次谈心,每月一次与班主任联系,每月一次与家长沟通,激励学生能学有所成,感恩父母,回报社会。
3.学生层面—落实“三导向”:学校学生处紧密围绕“实、深、融”工作导向,立足学生实际,结合专业特点,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春联送祝福、爱心暑托、各级赛事和会议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帮教学生优先参加,让老教师、优秀学生帮携成长,让帮扶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激励其奋发向上动能,厚植其爱国爱家乡情怀,提升其综合知识和能力,拉升实践育人之实效。
4.个体层面—系牢“一对一”:学校关工委始终恪守“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宗旨,每年组织老教师捐资助学活动。委员们身体力行,带头参与贫困、单亲、孤儿、残疾学生的“一对一”结对帮教活动。参与老教师不仅投入物力、财力方面的帮助,更以极大的爱心与热情,给予学生谈心交流、心理疏导等多方照顾和关爱,涌现了徐伟、窦小丹、潘夕华、卜玉君、张骏熙、张位平、康春芳等老教师榜样,他们克服自身困难,主动参与帮教,耐心细致做好帮教对象的心理疏导、思想教育和学业指导,使每位“四帮一”对象都取得明显进步,转化率达50%以上。同时,学校在职老师也自觉投入帮扶活动,黄锋、欧美琴等老师在做好帮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付出的耐心和细致,让帮教学生深受感动。
(二)办好家庭辅导站,打造关爱新天地
为服务特殊家庭、特殊学生,贡献自身之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学校关工委坚持将“办好家庭辅导站”作为年终评优的优先原则,同时还根据小组经济能力给予一定经济补贴。目前由学校关工委老园丁举办的“家庭辅导站”正逐年增加,质量逐年向好,为稳定社会、关爱下一代“加”出了一片新天地。
(三)紧扣教育主题,多彩活动启心智
1.点亮德育之光,引领成长方向。学校认真落实上级关工委年度主题教育各项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德育征文活动,在“青春心向党,我笔记我心”优秀思政课学习笔记征集评选、省级“文明风采”等主题活动中取得丰硕成果。退休老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等多项德育活动,几年来受教学生、家长等上万人。
2.夯实法治教育,护航成长之路。学校与宜兴市检察院常年举办“赋能青年”行动,学生每月以法治安全手抄报、电子海报、征文等形式向检察院《赋能画报》投稿,检察院择优刊登,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在2024年9月20日的无锡市“法护成长,筑梦未来”开学季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学生普法志愿者带来的朗诵、三句半等节目受到广泛赞誉,有力彰显了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成效。
3.深入社会实践,收获成长体验。在学校关工委、学生处积极联动下,老教师志愿者常年参与、协助学生开展“环保小卫士”“爱心义卖”“绿荫道保洁”“社区学雷锋”“春节送春联”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成长体验,也大力发挥了退休老教师的活动示范引领作用。
4.多途径捐资助学,构筑成才梦想。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开展捐资助学活动,通过多途径捐资助学方式,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实质性支持;学校大力构建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吸引社会各界热心参与捐资助学。多途径的捐资助学不仅为贫困学生送去了温暖,更激发了他们构筑成才梦想、奔赴美好未来的热情和斗志。
(四)强化宣传引导, 激发力量促奋进
关工委老教师及时捕捉学校关工工作典型事例、感人事迹,撰写相关报道积极投稿,多篇报道在《宜兴老园丁》《关心下一代周报》等媒体上刊登;退休教师徐伟、张骏熙、张位平、潘夕华、王志全以及在职教师欧美琴等坚持撰写关工工作文章,已有多篇文稿见于各类报刊,在广泛宣传学校关工工作实绩的同时,也激发了更多退休教师、在校教师以及社会力量投身关爱下一代工作。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的宏伟事业。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党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自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关工委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助力添彩;坚持发挥“五老”优势作用,支持更多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艰苦奋斗;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积极探索适合关工委特点的方法路径,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始终充满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