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寻根传统文化:陶行知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

作者:杨银  日期: 2023-03-16  点击:
寻根传统文化:陶行知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
[摘 要]家庭是一个人早期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一切教育的根源。当代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功利、淡内涵;重说教、轻身教等不合理的现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辅助力量,陶行知家庭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治家的有效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进行改进,创造优良的家风家训,以培育学生优良人格为本,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学校齐心协力,共同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人格本位 家庭教育  价值
陶行知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邃。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引导我们要教孩子“知行合一”、“追求真理学做真人”,以培养孩子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格本位思想,这在家庭教育中尤其重要。在重视学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德育教化的功能,与学校德育教育相辅相成。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具有长期有效的稳定效应,对人成长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形象地说出了家庭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北朝文学家颜之推也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这是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足见古人早已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道德品质影响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当然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父母重视对子女德育教育很好的例证。良好家庭教育能为孩子优秀道德品质的行成奠定基础,是学校德育教育重要的辅助力量;良好家风的影响是代代相传潜移默化的,有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庭环境。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力合体,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培养。
一、家庭教育是德育之基石。陶行知先生认为家庭教育要注重“身教”、“指导”、“引导”、“榜样”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人早期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一切教育的根源。正因为我们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先来探讨一下当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重智育、轻德育。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现代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相当一部分的家庭也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体现在经济上舍得投入,物质上愿意付出。但是,在这种重视孩子教育的背后,隐含着一些危机。家庭对孩子的智育和德育重视程度是严重失衡的。平时,大部分孩子回到家是忙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奔波于父母给报的补习班,分数考好了就是父母脸上的荣光,父母对孩子智育的重视程度已经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孩子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层面的品格,即使孩子从书上读到的道理、知识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真正内化于心,这样的家庭教育
和学校教育都是失败的,以至于一些大学生会做出匪夷所思的道德败坏的事情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孩子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只有家风纯良、家教严格,孩子才会在社会上行得正,走得远。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都是有据可考的。古人重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例如,宋代贾昌朝教育子女“轩冕失之有时而复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他希望子女以道德修养的提高为重,希望他们成为品格高尚的人。宋代苏轼、苏辙兄弟的父母教导他们要名节道德相尚,要求儿子将来不仅应以书自名,还要以古人名节自励。足见古人家学渊源,对子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这是很值得今人学习借鉴的。
(二)重功利、淡内涵。在很多家庭中,子女是父母的面子工程。子女的学习成绩领先他人,各方面有进步,父母就有面子。而且父母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教育,也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是不足取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会影响孩子道德品质正向发展。对于家庭来说,更应该重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要让孩子明确,道德高尚的人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是为了自我谋求更高程度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名利。只有让孩子明白了这一点,孩子才会向上向善,形成自律自强自我管理的良好品质,不断提升自身的内涵素质。一个有内涵的人取得成就获得社会地位也就顺理成章了。一代忠臣诸葛亮就在《诫子书》中告诫后世子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洞察人性,强调了一个人涵养内心的重要性。
(三)重说教、轻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明白这一点,作为家长,却时常会忽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的父母都盼着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所以对自己的孩子一般都会严格要求,但是在自己的言行方面却不注意。中职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时候,孩提时觉得无所不能的父母对处于青春期的子女来说,逐渐失去了光环,孩子对父母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即使父母不说,子女也在潜意识中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举止。因此,作为父母,在家庭中要以德服人,教育好子女的同时,也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示教”,这样的教育效果要比父母简单的说教明显。怎样给孩子作好示范引领作用?颜之推曾说过,“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押,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家庭教育呈现出来的特点,要求父母首先自己要不断去学习进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并与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做孩子的引路人。当孩子学习时,我们可以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当孩子遇到疑惑或者困难时,我们要和孩子疏导沟通,做他们的引路人,用自身的经历启发他不轻言放弃。同时家长也要与学校多沟通交流,了解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着重培养哪些道德品质,更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较欠缺,有哪些需要注意强化的地方,然后在家庭中有基础有目的地渗透相关的德育素养。另外父母更需要创设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环境,有一句话叫做,父母给子女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美好的家庭中汲取正能量,健康快乐成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素养。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一些中职学生品行不端的主要原因。家庭有必要先于学校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现代家庭中,我们既要讲民主、团结、友爱,也要讲规则。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治家之道,根据家庭以及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改革,为我所用,帮助现代家庭建立合乎新时代的家风家训,并让其在不断传承中发扬光大。
二、人格本位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孩子“学做真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是教育的本质要求,这也首先成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共同构建和传承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家庭氛围中,从父母间的关系中,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中,老师能了解到孩子的基本情况。当孩子在学校有问题时,班主任老师、辅导员一般都会询问家长孩子在家里是什么表现。一些家长为了袒护自己的孩子或者是推卸责任,不按照实际情况和学校进行沟通交流,更有甚者会不信任学校。其实这些都是家长不善于管教孩子的表现。殊不知这样做只能是害了自己的孩子。通过了解家庭的内在情况,老师能够找出孩子“为什么”会犯这样或者那样错误的原因。学校需要家长协助来解决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家校协作解决问题”才是正道。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解决的,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学校一起寻找原因、分析问题,然后在学校的正面引导下、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共同解决。我们需要多一些的耐心和信心,更需要来自原生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更是祖国明天。家庭、学校有必要也有责任共同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学校德育的成果,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培养,学校给予孩子的教导需要家长配合贯彻执行。如果家庭对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置之不理,不予配合,那对于某一个学生来说,学校的培养成果就会前功尽弃。学校教育当然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具有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家庭有必要也有义务对学校的教育予以配合。一方面要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协助学校德育教育,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只有家长配合督促,和学校站在同一战线上,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学生才会逐渐成长、改变。当然,这一过程也许曲折往返,但是只要家长明白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经历了这一过程,孩子必定会有收获。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尽心竭力。
陶行知家庭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美好人格的培养,强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养育其优秀品格。这对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探索有效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构建优良家庭教育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迎晓.用陶行知思想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J].教育科研论坛,2009(10):52-53.
[2]李时令. 陶行知家庭教育思想及对当代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高晓航.浅析“家校共育”在德育建设中的现实价值[J].内蒙古教育,2019(24):19-20.
[4]陈淑清. 中职家校合育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功能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5]雷磊,胡金晨.家风家教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76-79.
[6]李敏.协同育人:一起来更精彩[J].中国德育,2018(17):20.
[7]李义琼.关于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合作的研究[J].学周刊,2018(1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