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6-21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摘要 :面对第一批00后的进校学习,当教师与00后相遇,是否会如火星撞上金星?从90后的个别案例变成00后的群体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催化剂是手机网络,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直面网络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找到问题解决的对策。网络心理教育可以把网络暴力事件扼杀在摇篮中。培养培训网络心育小分队; 丰富活跃网络心育活动,校园成立“志愿者为您服务,小红帽在行动”; 大力加强网络心育班会课;理智使用手机、做自己的主人.
关键词:00后 职校新生 手机网络 网络暴力 心理问题
00后的孩子是出生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又称为“千后”,“千禧娃”,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基本是70后,有部分父母还是80后,00后的孩子是独二代。“00后”一代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中职校园舞台上的主角。他们打不得骂不得,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多,学校的校规形同虚设。
谭顶良教授总结了00后的特点是:生理上表现为近视率高,体质下降;认知方面,00后学生聪明,有一技之长,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习兴趣不浓,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在情感上自我中心,嫉妒心强,物质富足,快乐匮乏;意志方面忍耐力差、不能吃苦;行为上表现为饮食、举动、穿着等与众不同、崇拜明星、过度依赖网络、喜欢使用火星文、行为过激甚至出格等方面。
新问题、老问题、意识到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交织在一起,让教师感觉困难重重。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还是用老办法“停课,打骂,叫家长,批评,引导,教育,谈心,罚扫地,罚站,罚抄作业”,效果微乎其微,很可能引起师生矛盾。
其实透过00后的升级版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根源来自于手机网络。随着手机支持上网功能的不断开发和完善,以及越来越多手机应用的出现,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正在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学生成为手机上网消费的主力军。由于青少年接收新事物能力强,价值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增加,手机上网满足了青少年娱乐、交流等多种需求。目前,信息交流仍然是手机上网的主要应用。调查发现,学生群体手机数据流量使用主要集中在交流、即时通讯;下载音乐、视频。由于学生大部分无法使用电脑,手机上网具有方便性、随时随地性,所以收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借助不断完善的移动网络,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在家里、上下学途中等碎片时间利用手机上网聊天娱乐。
在德国召开的一场数码科技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 150次手机。换言之,除了休息时间外,每人平均每6分半钟查看一次手机。手机综合症正在成为社会的一种新型流行病,在公交车、公园、餐厅、家里、单位……“低头族”、“屏奴”正在快速膨胀,迅速占领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很多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按开密码看一眼手机,刷微博、刷微信,或者看照片,又或者什么都不干就看一眼再锁掉。而职校新生的手机综合症更为严重。在学校违纪后可以请家长但是绝对不能收手机,手机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互联网心理学》的作者帕特里夏·华莱士(PatriciaWallace)介绍,在面对面交往时,人们更倾向于赞同对方。而在网络中,人们要比现实中的自己表现得更冷漠、就事论事,更多地反对别人、制造紧张气氛。中科院心理所尹文刚研究员认为,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比较容易被负面新闻吸引。一方面,这是因为太多的正面宣传过于教条、与生活距离远、甚至具有欺骗性,无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人类心理机制会产生“反向行为”,即通过对负面新闻的关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多的学生之间矛盾、师生之间矛盾都是因为学生起哄,学生的虚荣心所造成的。而起哄属于正常现象,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什么事物都充满好奇感,起哄的原因大多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现实生活中,课堂上,还有老师正确处理起哄现象,而在学生的手机网络中,起哄就是问题的催化剂,网络暴力也随之而来。
网络心理教育可以把网络暴力事件扼杀在摇篮中。
1、培养培训网络心育小分队
随着00后的加入,老师和学生的代沟将越来越深。而学生人手一支手机现象普遍存在。培养培训一支得力的网络小分队将使得德育工作事半功倍。小分队以班级心理联络员的形式存在,建立或辅助建立班级QQ、微信群,运用培训知识化解群中简单心理问题,不让学生矛盾扩大化。每周定期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一次集会,力求一次集会一个主题,一次集会解决一个问题。借助班级群使得学生手机网络绿色化。
2、丰富活跃网络心育小红帽活动;
在校园成立“志愿者为您服务,小红帽在行动”德育实践课程,建立”小红帽在线”群。用为学校服务,为老师服务,为同学服务,为自己服务的理念,以劳动的形式,减少手机的使用,从而增进师生间感情,增进同学间友谊,重塑自我信心。有的职校生往往习惯于以消极的眼光从个人自身去找原因,如认为自己笨,认为自己无能,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如果总是从消极的,虚幻的角度去找原因,那么会越找越失去前进的动力,越找越失去发展的信心。通过劳动增强自信,通过小红帽在线群增加友谊,通过相互点赞积极面对现实生活。当学生多以乐观的神情,给自己一个永远活跃的身心,当他们在做事,学习时,想象自己取得成功时的情形,当他在与同学有网络矛盾时,想象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形,久而久之,心中的难解之结就会慢慢解开。
3、 大力开展网络心育班会课
因手机网络所引出的问题很多是因为沟通问题。人际交往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学习的课程。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需要沟通,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桥梁。有个手术是“心脏搭桥”,让血液在心脏中流淌更加通畅。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要通畅就要搭起沟通的桥梁。沟通需要口头语言、身体语言、表情语言、包括网络语言和表情,更需要真挚的情感做基础。开展“搭起沟通的桥梁”,“谢谢你,记得我的好”,“我们一起走过的路”的一系列主题班会,让学生抛开手机,有心与心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想法。让学生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不因一两句话而误解,甚至大打出手。
4、 理智使用手机、做自己的主人
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家麦克博士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 很多学生使用手机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手机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对手机既不要多度依赖,也不要简单地排斥、否定。职校新生需要一个理智的科学态度,始终有手机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进入教室,开始上课后,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关掉手机,不要因为它干扰我们的注意力,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时刻记得我们是手机的主人。要养成理智上网习惯,规定自己正常上网时间每天不要超过2小时。教会学生相互监督,随时提醒自己及对方正确使用手机,愉快地去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