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堂实录
作者:杨银 日期:
2022-08-30 点击:
次
主客比读:情感美
一、导入
(镜头一正位推近) 师:(播放音乐《诉——读唐诗< 琵琶行> 》)一个是演奏技艺高超的京都歌女,一个是曾在京城为官的大诗人。本不相干的两个人,越过无数人群,千里迢迢来到偏僻的江州,在这个萧瑟的秋天,在浔阳江头的客船上相逢,是什么把两个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联系在一起的呢?
生(合): 琵琶曲。
师:那仅仅是因为琵琶曲音乐本身吗?
(镜头二学生)李帅:还有琵琶女弹奏时在音乐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镜头三正位推近)师:对了,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具有真情实感的乐曲才会打动人心。那作者被打动,还有其他原因吗?
(镜头四学生)邹意:还有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他在琵琶曲中听出了自己人生当中的欢愉与痛苦、苦闷与希望。这引起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师:琵琶女倾注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在弹奏,白居易用他的生平经历在倾听。他是她的知音吗?
生(合):是的。
师: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们俩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呢?
周曦: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师:音乐和蕴涵其中的情感拉近了他俩的距离,在两个陌路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这句话在整篇诗歌中起到统摄全篇的作用,也就是全文的?
生(合):诗眼。
师:同为“天涯沦落人”,琵琶女具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我们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诗人又为何自称“沦落人”呢?课前我让同学们对白居易的生平作了考查,制作了人物名片。哪一组同学来作一下介绍?(两位学生展示,其中一位介绍二维码名片(邱叶祺、李义)
师:李义这一组同学真是有心,让我们方便深入去了解作者,非常感谢。那白居易在本诗中对自己的身世又是怎样自述的呢?哪一组同学选送的是这一段的朗读?(生读)音韵铿锵,感情充沛。(鼓掌)现在请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阅读三、四两小节,结合对诗人生平的了解,抓住诗人和琵琶女身世的共同点,编制以对话表现人物形象的剧本片段,开始。(近景、特写)
师:让我们尝试组际交流,哪组扮演琵琶女?哪组扮演大诗人?
生1:小女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敢问大诗人家在何处?
生2:我从去年辞帝京,蛰居卧病浔阳城。
生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生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我十八岁时写的诗啊!如今-----哎!
生5:小女如今“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
生6:予出关两年,左迁九江司马。
生7: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您现在的生活环境如何?
生8:住进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你我皆是同病相连啊
生9: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生10: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是同样的孤独苦闷啊
生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同学们以诗对话非常精彩。(某某同学真是戏精啊)我们通过以上比较阅读进行分析,琵琶女和诗人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啊?请把你分析的观点写下来。谁上来写一写?
(学生上黑板板书)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结合以上梳理,说一说琵琶女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诗人又如何呢?
李义:琵琶女技艺高超、才华出众,却又漂流沦落、凄苦哀怨
诗人才华横溢,有报过之志,但却横遭贬谪、抑郁寡欢
师:假如你就是白居易,遇上和自己一样的“天涯沦落人”,你会对她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同情、怜悯、惺惺相惜之情。
师:大诗人由感而发,提出“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五段)
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琴声和着白司马的泪水沉到了江底,千年之后,仿佛仍在我们耳畔回响,至此,诗歌的情感也积聚到了高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如果白居易生活在现代,他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他会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表内心的哪些伤感之情呢?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一下,请你为白居易编辑一条朋友圈短信,并配一首音乐!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伤感;湓浦江口,清风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真是为我弹奏的啊!我真同情她。 我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结束语:伤物、伤曲、伤人、伤己、伤别,这诸多伤感交融一体,积累沉淀,不由得使诗人悲怆满怀,泪湿青衫。那低眉信手的婉约,那哀怨凄切的曲调,那东船西舫的岑寂,那似曾相识的遭遇。千古诗篇,一曲低吟,定格成了浔阳江畔永恒的绝唱。
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琵琶女和大诗人幸福吗?
生:不幸福。
原因:不被重用,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