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6-21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范芳芳
【摘要】在21世纪的新形势新背景下,经济社会、科学文化乃至思想政治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为适应发展带来的巨大改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高中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为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为必然趋势。本文旨在从高中生的阶段性特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等方面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通过对社会现象、真实案例等的观察,从中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或通过各方面收集、搜索各种信息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假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起到锻炼效果,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愈来愈成为老师们教学过程中的不二之选。随着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应用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此,如何切实有效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埃里克森曾经提出了心理发展阶段论,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其心理发展并不是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而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一则发表的研究中表示:在青少年阶段,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差”不仅体现在自身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出现的频率比其他阶段大、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不足,更多的表现在对待学习方面存在厌学、压力大等不良现象。[1]高中生存在的以上心理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都要依据其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采用适合高中生学习生活的教学方式。厌学心理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研究发现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存在着厌学心理,由此可见,厌学已然成为中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厌学心理的产生不仅源于课程的难易程度,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老师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教学手段必然引起众多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性学习具备主动性、操作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利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真正让学生愿意学习、爱上学习。
研究发现,高中生的思维特点也具备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辩证思维逐渐形成,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总的来说,高中时期是学生思辨能力形成,辩证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本身可能无法达到最高限度的思维发展。所以,在高中阶段,为适应高中生特殊的思维特点,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平等的课堂交流氛围,让学生敢于思辨、敢于质疑。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道和解惑之外必须找到新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思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讲解只注重概念、原理、内容抽象性的讲解,这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枯燥无味,无法将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因而教学成果往往不佳。高中生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态度仍然较多的取决于感情基础,因此,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新颖性、创造性的学习手段,更适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真正实现“做中学”和“学而用”。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鲜明的、不可替代的学科特点。首先,高中思想政治课要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基本观点的教育。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学生所处的时代与当时思想提出的时代相差较远,有些同学往往无法准确的理解这些思想理念的准确内涵。因此,比如在学到共产党的建立时,提出“共产党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一针对性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经过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手段,可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摄取新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其次,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开始涉及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比如“商品”、“价值”等抽象性的概念。这些抽象性的概念如果不结合实际讲解,往往使学生摸不到头绪,理解起来困难。因此,通过提出“农民种植的自给自足的土豆是商品吗?”“农民种植的贩卖给别人的土豆是商品吗?”“没有卖出去的商品有价值吗?”等等一系列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小组内的协作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此外,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政性特点。思想政治课是和社会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思想政治课中的有关知识进行解释。[2]因此,教师应注重收集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学到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模块时,创设相关问题情景,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培养良好思想道德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分析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点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于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效地融入研究性学习这一方式,应从老师、学生、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入手解决。[3]
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还不够完善,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而忽视了老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度”,切忌引导变为主体,掩盖了学生的自主性。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大多数高中生不喜欢“强迫式”、“命令式”的学习方式,老师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懂得放手,不给学生思想上的压力,让学生自主投入到思维的波涛中。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关键一环,老师应着重从这一环出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切实有效的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
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虽然比初中生更进了一步,但是部分同学仍然存在侥幸心理,缺乏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应加强自身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显示自身的主体性。另外,学生应改变“小组讨论就是浪费时间”这一思想错误,小组讨论的实际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思维长处,为自己的知识层面查缺补漏,在讨论的同时提升自身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把教师当作学习路上的指路标,一步一步走出康庄大道。
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都是学校一手打造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问题离不开学校层面的全力支持。学校应加大对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资金、资源投入,使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得到切实可行的实施保障。另外,学校可以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比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相关知识讲座,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确保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小部分学校、家长、学生、老师心中还没那么重要,为此,社会方面应大力宣传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有效作用,使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在社会各界人士的脑海中形成印象,尽量在全国所有学校、甚至所有学科中全面开展。
【总结】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非常有必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更好的理解课程中的各种抽象概念,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从实践中学习,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四方面应充分理解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点和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把研究性学习切实有效地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
【参考文献】
[1]贾丽萍.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J].情感读本,2018(03):6.
[2]李琴.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用[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3]余艺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