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历史教学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邱阳
【摘要】揆诸五千年国族历史,中华文化深镌于国人之思想意识与社会规范。当此信息化带来的世界扁平化、多元化大趋势中,国人对于本族文化的认同面临着挑战与考验。尤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自身文化根基的薄弱使这一群体对于中华文化认同愈显孱弱。因此,中职学生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以教授中职历史为本为例,探讨历史教学中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中华文化认同 教育
中职阶段的青年学生,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打磨,沐浴了信息化的浪潮,经受着中国风的吹拂,经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对文化的感知力与领悟力已经随着其心智的成熟而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中职阶段历史,较之初中,多了史域的广度、史观的深度,研究的厚度、文化的向度亦是更进一层。由此,中职历史教学中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得其时,得其势。
一、中职历史教学中实施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重点
中华文化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博大源深,气象万千。中职历史教学中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当谨守历史学科界域,着眼文化脉络走向,突出传统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深刻感知中华文化的传承性。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质是一部全方位的传承史。四大文明古国,文明之河流未曾枯竭断流者,唯我国我族而已。无论是汉字的演变,器物的演化,制度的迁转,无不脉络宛然,草蛇灰线,有迹可循。以言汉字,自甲骨而金文而大小篆而汉隶乃至于行书楷书;以言家具,自先秦席地而用之案几,之于接纳胡人而后之椅桌床之类;以言制度,自秦之商君书到汉之约法三章到唐之唐律疏议:凡此种种,讲述其史,自当带出其流转演进线头,以使学生见一斑而窥之全貌,深刻感知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不绝,并引以为骄傲。
引导学生深刻明了中华文化的社会性。中华文化特别是其主要支撑儒家文化自孔子以降,即以“仁”为核心,“礼”为基石,“仁”“礼”并重,以之调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华民族之“仁”、“礼”文化较之其他国族,成文较早,成型较早,成熟较早,成法较早。由是,奠定了中华文化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其对社会价值、道德标准、尘世生活及行为方式的强烈关注之特点沿袭至今,继续发挥着标举社会价值、调节人际关系、和谐世道人心、激发家国情怀的功用。
二、中职历史教学中实施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条件
要有鲜明的教学导向。教育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其绝非单指学生与教师所共同完成的双向互动,还需有恰当的教学理念来给予相应的支持。理念即是导向。中职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认清中华文化内涵价值。与别的学科对比,历史学科的内容丰富且复杂。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文化相互融合,这决定了中职历史学科的教学必须要随物赋形,因势利导。今日之中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机遇与挑战等量齐观。是以不能不要求中职历史教师之专业素养更加深厚。其一,教师本人须对中华文化认同与热爱,弃绝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西化主义流风所及,心中确立中华文化的四梁八柱,并在生活中、工作中自然流露。其二,教师本人需有国际视野。文化的演进离不开不同形质文化的互动交融。中职读本的历史教学,本就有世界史一部分,在涉及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时,需在中外文化交融演进的历史进程中考察进而讲解。故而,八小时之外,不妨泛读诸如“全球通史”、“美国文明的兴起”与“探寻古罗马文明”等著作,拓宽历史教学的视野。
三、中职历史教学中实施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策略
中职历史教学中践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需要立足历史学科特点,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有效有为教学上下功夫,使历史教学现场成为文化传承之场域、精神培育之场域和价值引领之场域。
深入挖掘思想精髓。中职历史教学中践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质言之是一种国族文化的传承行为,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再生产行为,是新的文化时空中民族意识的再积累行为。煌煌一部《二十四史》,纵横历史长河,澎湃着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 “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的微言大义中蕴藏着的道法自然、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具有穿越时代的价值,具有惠泽世界的意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义理主张,理解其精髓,化用于课堂,传之于学生。其中最可重要者,是引导学生尝试阅读史学经典,直观体验和理性研究相辅,让学生与经典对话,以新青年之新思维为古老的义理赋予时代的新意。
高扬中华文化精神。在中职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探寻中华民族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深刻领悟其文化追求和民族精神。浩瀚如星河的典章制度、文艺作品、精美器物等解码着我国我族的心理纹路、思维范式和审美格调。每一个中华文化符号自有其时代背景,自有其文化意涵。在教学中,教师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位阶,带领学生融入历史进程、历史现场,探寻理解中华优秀文化内在的人文价值。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形成及嬗变的进程中交汇、融合进而形成了“大一统”观念,形成了民族团结局面,以及基于此的民族共同价值追求。同时,中华民族在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在同仇敌忾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磨砺出了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深厚坚韧的爱国主义传统,这都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需要高扬的中华文化精神。
总之,中职历史教学践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厚丰富的人文关怀,进而激发青年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懈奋斗的内在动力,从而引领学生以历史的视野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以达到真正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世界胸怀,实现立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新校园(中旬).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