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快乐教学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作者:邱阳  日期: 2023-11-29  点击:

“快乐教学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邱阳

摘要:新课改不断延展和深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快乐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采用。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针对中职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快乐教学法;实践

 

前言:在中职教学中,历史学科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文化内涵深厚的学科。在传统的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对固化、单一,容易使学生在枯燥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中职历史教师应该及时扭转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应时、应景、应需的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历史的趣味性,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一、精心设计导,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在课堂导入阶段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上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以往的中职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初只是简单的和学生打招呼或者照搬课本的引言就开始新课程的讲解,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兼之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程式化的讲解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采用游戏、故事、音乐、图片等多种形式增加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有效的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比如,在学习“古代亚非文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尼罗河等图片和影像资料,将学生带入到古代亚非文明的历史情境中,然后再进行新课程的讲解。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新奇和有趣,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随之上升,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增强教学趣味,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学科由于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发生在过去,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时代和背景的错位,造成学生学习的困惑与疲倦。因此,中职历史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谐音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会涉及7月4日是美国的国庆日的知识点,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会涉及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的知识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两个时间用“气死你”和“气得要死”来帮助学生记忆。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有意曲解法,将教材中的一些词句换一种表达方式,从而赋予其新的含义。比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在讲解意大利的两面性时可以这样说:“意大利,意在“大利”,他们选择参与哪一方作战也是考虑在哪一方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意大利参战的两面性就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语言、问题、多媒体等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播放2016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的视频,然后再向学生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

三、引导合作探究,凸显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多的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通过共同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水平要有高有低,性格特点要各不相同,小组和小组之间的实力水平也要相当,保证小组合作高效顺利的进行。然后,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在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之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不同。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归纳问题的答案,然后选出一名代表来汇报讨论的结果。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能够对这个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采用积极评价,优化学习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受困于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或者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对于学生的提问以及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往往缺乏足够的、充分的引导,通常采用简单、直接的总结性评价或者以“课后再讨论”这样的言辞一言蔽之,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困惑和疑难时不想说、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使原本生动鲜活的课堂逐渐失去了趣味与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面对学生的纷繁多样、层次不一的问题时,要在充分引导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积极的、正面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从而全面优化学习过程。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内容时,学生由于受到当下一些不符合史实、情节夸张的抗日神剧的影响,在课堂提问或者讨论的环节会出现“我们的武器装备挺好的啊,抗日战争怎么要打八年啊?”、“日本鬼子都挺傻的”等“意外”的说法,此时教师不能粗暴的打断,而应该把这些说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契机,通过引用史料论证和开展课堂大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引导学生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抗日战争以及中华儿女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五、运用网络平台,快乐线上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让学生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快乐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方式在课下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或者在这些网络平台上为学生发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趣味知识,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设计课后作并进行在线检测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比如,在学习西方“文艺复兴”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观看电影《达芬奇密码》、网络搜索文艺复兴时期《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艺术作品加深印象,并通过线上互动、测试来拓展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宗教历史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点出这一时期艺术作品呈现“人性化”的特征,进而引申出“人文主义”这一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文艺复兴运动有更直观的认识,对“人文主义”有更深层的理解,更容易把握和透析“人文主义”含义和本质。

 

    结论:总而言之,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快乐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因此,中职历史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枷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为船.中职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探讨[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03):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