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6-21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世界,没有学习的滋润,我们的教育之路便会枯燥而乏味;没有阅读的奠基,我们的专业成长便会失去根基。延期开学日,读书正当时,四月是全民读书月,我有幸在工作坊满老师的推荐下拜读秦元东教授的《幼儿园游戏指导方法与实例——游戏自主性的视角》一书。书中无论是关于游戏自主性理论概念的专业解读与反思,亦或结合实际案例的指导策略和剖析都引我深思且受益良多。
秦教授在书中批判性的剖析了当下幼儿园游戏自主性,他同意幼儿园并没有真正的自由游戏,也没有真正的自由选择。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儿童自主性的发展与展现。也提出了在理论中亟待进一步探讨与解决的问题,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究竟是一种游戏的分类还是游戏的本质?
在理论部分我对比阅读了由邱学青教授所著的《学前儿童游戏》,我同意其中提出的自主性游戏概念:自主性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同时我也认为在结合幼儿园工作的理论研究中,游戏自主性并不应该从游戏分类的角度提出,不能将幼儿园游戏以“自主”与“他主”的标准进行划分。相反应该从游戏的性质这个角度被提出,所有的游戏都应该有自主性,儿童有权力和可能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只是选择由教师安排或指定的内容。
我以为“自主性”不是一种游戏分类的形式,而是一种潜在发展的趋势,在幼儿园把一个完整的游戏世界还给儿童必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