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浅谈“三观”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陆艳  日期: 2022-12-15  点击:

浅谈“三观”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陆艳

摘要: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有必要也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三观教育,贯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英语教学;三观教育;三观教育渗透

当今时代网络和新媒体飞速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学生接触的信息往往没有经过筛选,一些三观不正的信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青少年处于“三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英语作为文化课程有着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责任。

“三观”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期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观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树立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世界。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青少年应该拥有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社会实践中成就出彩人生。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青少年应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通过学习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让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除了依赖德育课程,还需在其他课程中进行三观教育,英语作为主要的文化课程之一,在教授语言知识技能,传播文化的作用之外,还需要在教学中渗透三观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英语教学渗透三观教育的可行性

1.教材内容易于和三观教育结合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语言是观念的外在表现。观念和思想通过语音、字词、语篇等语言形式表露出来。英语教学在教授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也在带领学生关注语言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导向。英语的教材的内容往往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内容,本身就代表了正确的三观。其中会涉及到科技知识、历史知识、人物传记、热点问题等等。科技说明文和历史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形形色色的客观世界,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物传记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成功者的故事,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意识,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成功背后的优秀品质是什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点问题则是当下价值观最直接的导向,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英语课程具有三观教育隐形课程功能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是德育课程,德育课程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等相关德育。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这种显性课程过于直白的教育方式会产生倦怠和忽视,从而缺少对三观教育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英语课程教学作为德育辅助,具有隐形课程功能。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学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在文本阅读、场景模拟、师生交往、语言运用等过程中慢慢接受并确立正确的三观。

二、英语教学中加强三观教育的实施方式

1.深挖教材内容,建立文本群阅读。

 英语教材在选择文本的过程中,都是选择具有积极三观的内容。教师要在深挖教材内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时代背景,发现教材教育意义。同时要建立文本群阅读,即搜集相似思想内容的英语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够回答解决学生在三观认知上的很多问题,例如怎样正确认识世界,理解人生价值等。学生长期进行文本群阅读,久而久之就能够强化正确认知,同时自己加强自我要求,三观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巧用教学环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中三观教育的渗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要取得较好的渗透效果,则需选用既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又有利于学生正确三观培养的教学方法。例如 “正面引导法”,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自身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利用正面引导语言反复强化,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讨论法”,学生通过个人学习、集体学习和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追求真理,提高对三观的认识。“角色扮演法”,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模拟实际情景,扮演角色,进行对话和交流。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了解哪些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三观。

3.借助互联网,传播正确三观内容

互联网上信息错综复杂,良莠不齐。学生往往不懂区分和辨别。教师应当做好引导者工作。第一,关注学生上网习惯,抵制不良内容。在日常交流中留意学生上网浏览的信息,帮助学生甄别不良内容,宣传正能量和好网站。第二,利用自媒体,传播积极三观。教师可开通微博,朋友圈或是短视频账户,运用网络语言进行非正式教育,从而利用自媒体深化正确三观的传播价值。自媒体时代急需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跟随时代步伐。

4.强化师德建设,做好教师示范作用

英语教学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首先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师风纯正的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做好榜样作用,这样进行思想教育才能让学生信服。和其他学科不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对教师的模仿。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动作情绪的过程中,逐渐地也会模仿教师的为人处世、品格性情。英语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能把深刻抽象的三观内涵具体化、形象化,使三观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性。

三、英语教学中渗透实施三观教育的注意事项

1.配合思政课程,保持方向一致

英语课程是进行三观教育的辅助课程,其教育方向和内容必须以学校的德育目标为指引。思政课程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导向作用。因此,英语教学中渗透的三观教育需要和学校总的德育目标相协调,同时也要配合思政课程,全校德育活动保持方向一致,产生强大聚力。

2.突出学生主体,关心学生情感

学生主体性指渗透三观教育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和内心感受。教师要认识到三观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个体三观的自主建构过程。学生是能动地选择、吸收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他们能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地发展自身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在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成就感、满足感、认同感。不是给学生强加教师的个人观念,而是引导学生内心的感悟和觉醒。

3.重视成长阶段,进行针对教育。

学生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具有不同的接受和领悟能力,同时也面临地不同的认知任务。学生成长的阶段性要求英语教学中的三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和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特点选用不同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只有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有效地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成长。

4.关注个体差异,善于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成长高度和速度不尽相同,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个性特点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要求教师进行三观教育时要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并善于根据学生特点,使用适合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打开学生心灵之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李学农,中国教育改革大系德育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7.

2.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 朱毅、陈世润,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 职教论坛,201732):27

4. 余丽华,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