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着眼“发展”: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教师的能力转型

作者:陈茜  日期: 2022-06-30  点击:

着眼“发展”: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教师的能力转型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陈茜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教师队伍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具备融合沟通能力、实践指导能力、课程重构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自我培育能力、学以致用能力,持续攀登,做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之师。在新时代产业融合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当下,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着眼自身能力的发展来适应新形势,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既要视野开阔,又要具备课程建设力,更要强化学习力。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能力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都落下帷幕,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学生教学的主力军,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师能力发展更是应有之义。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应当具有哪些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呢?

一、融通与实践:新时代呼唤具有“大视野”的中职教师

职业教育是政—校—行—企多维共建的一种教育形态,职业教育形态的这种多维主体参与的状态,要求中职教师能够具有将政府、社会、学校与企业多方需求融汇整合的能力,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践行产教融合的新时代职教发展新要求的背景下,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主体和核心的中职教师更要具有在教学工作中主动将产业发展与个体教学活动融合的能力。

1.融合沟通能力:其中科任教师与时代发展、国家战略、企业需求等视域下的区域产业化发展的调整与创新,要及时将“新时代”下的产业特点与适应产业特点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学生为了适应未来企业特色专业生涯定位的必备能力有机融合起来,将这种必备能力的提升与学科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融合,使之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敏锐的目光与理念,才能及时捕捉到新的信息与调适。

比如,当前中国社会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社会要求中职学校提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工匠人才。产业发展的这种需求体现到中职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敏锐地察觉到合格的复合型职业劳动者的养成已经不是某一单独课程仅仅需要传授本学科知识就可以完成的了,往往学生完成某一个职业活动项目就需要多学科、多课程共同参与才能完成项目要求,这就要求项目的主干课程教师拥有融合多课程教学内容,与多课程教师沟通进行共同孵化的能力。

2.实践指导能力:当下职业学校为了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专业与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都在千方百计地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着眼新时代的发展特点,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双师型教师队伍过程中,不仅仅是“学历”的双证,以适应课程的设置需求;更在重要的是要着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既着重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注重在专业要求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的提升,以适应理论指导下的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当然更要注重专业的融通下的多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的融通下的实践能力。这应该成为新时代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一大指向或转向。

以我校商务信息系策划的“校园彩绘墙”项目而言,在“招标”过程中要求每个参评小组制作创意VCR并进行现场演说,这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学生而言不仅要具有主干课程——彩绘能力,还需要具有文化创意、计算机应用、摄像摄影、影视后期制作及演讲与口才等等多重能力,这就要求主干课程教师能够具备与其他相应课程的教师进行项目要求的沟通与协同教学的能力,要求主干课程教师拥有准确把握学生应知应会的旁干课程内容并进行有机融合与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同时更要在融合课程的过程中的实践的指导力的研究与提升,在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素养提升与发展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子项目设计,教师在指导中培育学生和提升自我。

二、重构与开发:新时代呼唤具有“课程建设力”的中职教师

教师的工作本身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工作对象复杂多变,要求教师能区别对待;教师工作情境存在偶发性或者突发性问题,要求教师能妥善解决;教师工作任务或程序并不固定,要求教师能灵活应对。教师工作的这些特征在中职学校中更为凸显,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教师更要面对中职教育生源构成和服务对象日益多样复杂化、教学内容更新迭代日新月异化、区域发展不均衡性与各类考核标准统一性矛盾突出等普通高中教育无需面对的复杂情况,这些都呼唤中职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创造能力。

基于现代产业转型发展的日新月异与课程内容及设备资源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与开发教材、教参等教学资源;更要创造性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建设与产业发展前沿相匹配的实习实训设备资源……

1.课程重构能力:对于“课程”认知,我们要依据最新版的课程标准,立足课程目标,在培养人、发展人的核心素养方面的指向,对接新时代下国家、区域的产业结构的重新定位与调整,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有基于“育人目标”的大方向下的课程内容发重构能力。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拥有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和二次开发的创新魄力,要将不适应现实发展状况甚至已经被实际产业发展论证为错误的教学内容及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摘除”,要通过补充教学内容的途径及时将专业的最新发展理念、理论、动态和成果传播给学生。另一方面,要研究现实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化”的现象;要关注课程内容(教材)编排体系的不当,尤其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不对称”事实;还要去思考实践性课程的实践操作“失当”误区,及时去重构或重组,使得“教”与“学”相当,理论与实践一致。

比如,我们在设置“实训课程”的时候,能否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开展项目化内容设计与实践能力的层级化评价,使得课程体系有序递进,实践能力有序提升。以此在教学中根据实情再作具体的调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情设置,这可能就是我们倡导的课程重构,这也是新时达职业学校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的呈现。只有在这样的研究与实践下,我们教师的课程领悟力、重构力就能得到提升。

2.课程开发能力:为了适应新时代的产业发展需求,教师要研究我们的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在课程目标指引下,既要对现有课程内容(教材)进行分析与整合,又要在新的产业下的新的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课程的开发。教师要能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有机的探索与尝试性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内容的定位与组合。

再者,教师要具备开发校本教材、建设特色课程的创造能力,要能够根据地方产业发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地方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创造性地编写各类读本、教材或开发小微特色课程,提升中职教育对社会的吸引力和贡献度。

另外,教师要能够利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条件开创性地建构“互联网+虚拟”实习实训情境,通过教师集群的力量,针对专业特性开发虚拟环境下的实习实训软件,在学校支持下建设虚拟实习实训室,通过种种开创性的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去弥补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实践中生产设备之间差异性较大的短板。

三、自育与迁移:新时代呼唤具有“学习力”的中职教师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的规定“原则上每5年修订1次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学校……每年调整1次专业……每3年修订1次教材”,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承担的教育任务越来越多样化,不仅要面向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高中阶段的文化与专业教学,还要面向初中和小学学生提供职业体验活动,还需面向社会提供各类职业培训服务。以上种种要求都需要中职教师具有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1.自我培育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靠学校的培训、同伴的互助、专家的指导,更要靠专家的学习与培育。其中基于新时代职业学校教师的新的能力要求,更要在专业发展目标的指引下,走向自我培育。我们发现只要基于发展目标,扎根现场教学,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手段,那么我们的自育就有了一条最有效的路径。我们在教学中基于“育人目标”、基于问题解决、基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基于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需求的自我研究,就是一种基本的自育方式和方法。

为此,我们要注重:

首先,中职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面对社会和学校对自身职业技能不断提升与革新的要求,能够主动学习本学科和临近学科最前沿的学科理论与专业技能;其次,中职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地域经济发展需求而不断动态变化的,中职教师转任其他专业教师甚至进行转岗转型也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教师要能够胜任转型,就必须锻炼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再次,由于现代信息传播的海量化和信息获得的方便化,对教师学习能力的挑战反而是增强了,教师要具备有效甚或是高效学习的能力,要在入职后不仅具备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念,更要能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丰富资源情况下高效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2.学以致用能力:对于中职学校教师而言,创新不仅仅是新时代所要求的进行教学工作时的能力,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拥有的能力。创新是每位教师都具备的潜能,对专业领域熟悉的教师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愿望和更高的创新能力。中职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保障学习的效率,就必须具备学习创新的能力,在职后首要进行个人学习规划,于规划和不断修正中不断创新自己学习的阶段性目标,保障学习意愿的持久性;职业发展过程中面对浩如烟海的专业学科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素养知识,要创新性地进行包容式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有了创新意识,在不断地自我学习中学以致用,在学习借鉴中迁移运用,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一种基本的创造能力。试想,当我们教师敢于去学习新的“知识”与 “技能”,在对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去尝试运用于教学中,并且与学生一起打磨提升,这不就是教学相长吗?这可能也是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敢于尝试的一个教学目标吧。

教师能力的成长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学校的有序引导是推动教师自觉自律地发展自身能力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当明确要求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制定自己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让教师能够明晰地剖析自己未来能力发展方向,能够清楚地选定实现个人能力发展的途径,并同时通过多重考核方案、激励方针推动教师去实践个人发展规划、切实提升个人能力。如果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那么学校最大的竞争力就在于作为学校各项事业核心的教师的能力水平,新时代呼唤综合能力突出的中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