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马宇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马宇民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习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6-21

  • 陈菊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崔志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范芳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文婧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思敬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倪红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盛花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邱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志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君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晨韵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庄春伟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借助游戏活动 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

作者:王志君  日期: 2022-06-26  点击:

借助游戏活动  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王志君

要:在中等职业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的促学作用,将游戏和中职数学深度融合,发挥游戏本身的内在动能,旨在构建富有活力的中职数学课堂,让学生乐学,教师善教。

关键词:游戏活动;中职数学;活力课堂

                           

   游戏是一种心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当下,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作为中等职业数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和育人观,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游戏,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数学学习动能,激发数学学习热情,从而真正转变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诚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西奥妮·帕帕斯所说:“数学三剑客为:逻辑、娱乐和游戏。”其实,游戏里里有丰富的规则意识,互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果能将游戏和数学相结合,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中职数学原理、定理的规则内涵,并发挥学生间的互动意识和交往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新动能,定能让中职学生爱上数学、乐学数学,这对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成绩大有帮助。其实,数学本身也是一种智力游戏,教师要充分开发游戏,让学生因游戏而学,构建富有活力、魅力的中职数学课堂。

一、游戏化教学的含义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中职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其中很多学生在陈述不感兴趣的原因时,排在第一的几乎全是“听不懂”。笔者也尝试降低数学难度,放慢教学进度,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等方式,但均起不到多大作用。后来,一位学生在写给教师的话中说,“别以为我们是中职生,头脑笨,其实,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一点不比普高学生差。上次,在某某款智力游戏活动中,我们还常战胜过他们。”这段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中职生缺少的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动能,一种让学生体验成就感的数学教学模式。其实,笔者在教学中也时常发现,很多学生头脑并不笨,而是缺少适合他们个体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学生的普遍共性是,好动,喜欢“挑战”,尤其喜欢挑战高难度智力游戏,而这些游戏其实和数学学习与探究有相通之处。因此,如果能将生活游戏和智力游戏运用于中职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开发游戏、玩转游戏、拓展游戏等方式来学习数学,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因游戏而爱上数学,因为,游戏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开发了智力,锻造了思维,激活了创新意识和数学意识。同时游戏活动所带来的活力、魅力和张力也让学生学习有得、学有所悟、学有所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灵感。

二、应用游戏化教学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策略

1.在新知教学中引入游戏

课堂导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相当重要,课堂导入是一节数学大餐的“开胃菜”,很多学生往往因为课堂导入听得一头雾水而放弃。因此,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引入游戏化开场白,让导入呈现出游戏味,调起学生的学习胃口,让学生觉得:本节课尽管是一节数学课,但里面有很多游戏内容,如果能把游戏听懂、做好,则本节数学内容的掌握将不在话下。其实,万事开头难,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导入往往发挥着很强的暗示作用。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将游戏和导入充分融合,发挥游戏的课堂“诱饵”作用。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和概率时,我让学生自由分组,或两人一组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从而计算出某个学生某次动作获胜的机率。学生在此导入下,认真思考如何“出击”才能获胜,从而跟随教师的引导走进新课内容的学习,实现了自然导入课堂的愿景。教师以此方式导入新课堂,既避免了“今天我们来学习”等口头禅式课堂导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让学生在游戏活动借用肢体语言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何乐而不为呢?

2.在概念教学中引入游戏

      概念教学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数学运算,数学原理和数学推导,无不从数学概念起始。但当下,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囫囵吞枣。教师在教学概念时也往往以讲授为主,中职教师往往以“反复讲”为策略让学生理解概念,但往往事与愿违。为此,中职数学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将游戏活动和概念教学有机融入起来,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内化数学概念,领悟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集合概念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到操扬上,以不同方阵来让学生排队,让学生形成一个个小分队,形成集合的初始概念,然后组织学生自主开展游戏,以性别、班干部居中为条件分别站队,看学生能排出什么样的集合,学生在排队中形成了集合的具象概念,并产生了计算集合种类的冲动。在了解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再以某特定条件让学生进行排队计算或演练,如让班干部居中,让男女间隔排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智力游戏,并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测算,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既动手,又动脑,既学习的数学概念,又愉悦了身心,可谓一举两得。其实,子、交、并、补集教师皆可让学生在游戏中展开,先易后难,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智力游戏,教师在适当时给予帮助,这既提升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内化,也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因为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真正释放了中职学生自带的数学学习潜能。

3.在定理教学中引入游戏

    数学定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中职学生对数学定理往往避之如不及。其原因一是不明定理本身的推导过程,认为定理是一个奇怪的公式或奇怪的符号。其二是学生对定理往往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定理的学习和使用无法融合,在解题和运用中无法自动提取定理,学和用相脱节较为严重。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将数学定理具象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游戏活动、思维活动中了解定理的来龙去脉,从而真正领会数学定理的魅力。中职教师如果能开发游戏,或对游戏进行创造性改造,让学生借助游戏进行数学“思维操”,说不定,定理的学习和运用之困局将“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教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可以让学生在桌面上玩旋转书本的游戏,让学生从中深刻领悟到定理的实质性。游戏规则为先发现书本所在的平面与桌面垂直的条件者为赢家。这样的游戏实际上体现了杜威的“做中学”思想,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参与活动,在与环境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游戏中,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全部参与活动,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参与、卷入进来,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有了精气神,学生经仔细观察、相互比较、同伴游戏等思维活动和过程,终于发现了平面与平面的判定定理,从而对此定理有了很强的亲近感和熟悉感,因为学生在游戏中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是具象中的抽象,抽象中有具象,从而培养了对数学定理的敬畏,对数学知识的好奇,也进一步培养了中职学生对数学魅力的体认。

三、结

    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既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教师的教学追求。席勒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其实,游戏和中职数学的结合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展,中职数学教师既要用学生的眼光研读数学内容,也要用游戏的眼光看待学生,将游戏活动和学生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等职业数学教师既要成为教材的实施者,更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让教材成为学生的乐学之材。当然,游戏化教学并不只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要将数学教学内容、方法融入游戏中,激发出学生的“最强大脑”,让学生通过游戏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培养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策略。因此,有趣的数学游戏能让学生“习之于嬉”,又有利于教师营造富有活力的中职课堂,为践行立德树人、学科育人探索现实课堂模型。

参考文献:

[1]季美霞。践行教学做合一”,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

[2]王东群。构建中职数学教学做合一活力课堂新模式[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02)。

[3]陈金国。应用生成性教学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