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04-12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顺序相连传送带PLC控制
教学设计
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
课程名称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
授课教师 周 洁
学 校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地 点 PLC实训室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1.使用教材: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夏海浔主编,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教学内容分析及设计思想:
课前:在课程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线上资料及微课学习,初步熟悉传送带控制的内容。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平台作业等任务。
课堂:
(1)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解决课前问题。
(2)通过情境导入项目要求,引起学生兴趣,采用任务驱动、实训演练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做学合一的教学理念。
课后:归档整理本次课的成果、问题及解决方案;从竞赛任务、证书考核中,提取拓展任务,小组根据综合能力不同,选择不同任务,上传作业结论及演示。
课程特色元素:
1、思政:把学习中自学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带入工作岗位,把这种求真存疑的意识,慢慢融入到个人学习习惯中,让学生在以后学习或是工作中,即使遇到问题,也有思路去解决它,也能保持求知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立志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生态环保:在6S素养中,“节约”对实训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耗材,进行一定量的估算,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节约耗材(胶贴、连接线);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
中职机电专业二年级学生;
2、知识技能:
依据前面项目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已掌握PLC顺序控制程序所需的基本技能,但完整的程序编制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平时较多接触移动终端,对使用信息化手段的学习比较感兴趣。
3.学习能力:
要努力营造教学氛围,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既有讨论的需求,又能得到独立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多提问、多思考的思维习惯。
4.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气氛较活跃。
但还有少数学生不太喜欢理论知识的学习,思维定式固化了习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传送带电路的硬件构成;
掌握传送带控制要求的解读;
能熟练安装控制电路;
能完成传送带PLC控制程序的编制和调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实操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操作规范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培养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培养环保节约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传送带控制要求的解读
2、传送带控制程序的设计
3、传送带控制程序的调试
四、教学策略
学习方法 |
|
自主探究 |
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完成“练手”题 |
小组探究 |
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知识点,合作操作; |
云上学习 |
共享云资源、完成云任务、获得云知识,在课前、课中、课后提升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
环保对比 |
小组记录、对比每样耗材的使用量; |
五、教学过程
环 节 |
内 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技术手段 |
设计意图 |
课 前 预 学 |
课前预学内容: 1.学习任务书 2.微课视频 3.预习作业 |
1.教师将学习任务书、微课、预习作业上传至学习平台,并对学生上交作业完成批阅。
2.批阅学生预习作业,反馈修改意见
3、附表:实训室注意事项及操作标准 |
1.学生登录学习平台,阅读学习任务书,观看微课后完成预习作业,并上传学习平台;
2.根据教师批阅情况,重新修改后上传
|
网络学习平台 微课 |
充分进行课前准备,提高课前预习针对性和实效性 |
环 节 |
内 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技术手段 |
设计意图 |
课
中
探
学
课
中
探
学
|
一、 情境导入 |
(1)自动生产线案例 (2)技能竞赛场景
2.引导学生体验分析控制要求 |
1.体验案例情境。 2.小组讨论传送带工作过程 |
视频资料 |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通过分析案例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本案例具体要求 |
二、任务分析 |
1.任务分析 2.引导小组对本次任务和预习任务进行比较思考 3.组织小组抢答 4.做好点评,并为回答正确小组奖励经验值
|
1.讨论本任务控制要求 2.参与抢答 3.抢答小组进行回答
|
网络学习平台
|
明确本课教学任务,引导小组从课前预习知识向新任务迁移 |
|
三、任务实施 任务一: 任务分配 |
1、根据任务解读,合理分配各组员之间的任务;
|
1、协调各个组员,分配各个组员的任务;
分别有:编程员、接线员、记录员;
|
|
体现任务分工的合理性,既要能正常完成,又要给予成员挑战性。
|
|
任务二: 控制要求导图
|
1.引导小组查看运行视频,结合课前预习,写出方案,上传平台,及时发现问题;
2、根据小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进行讲解 |
1.小组根据预习作业和运行视频,写出方案,并上传学习平台
2.小组根据答辩内容,及时调整方案; |
运行动画
网络学习平台
多媒体投影 |
激发小组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索
组间答辩,让学生相互间自己发现、解决问题 |
|
任务三: 实践调试
|
1、发布输入输出分配表格;
2、根据流程导图将程序设计分成顺启、逆停、急停部分。
3、发布程序下载、外部接线等参考操作视频;
4.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批阅,快速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指导; |
1.小组讨论完成IO分配,并上传;
2、小组结合导图设计,进行程序设计;
3、完成外部接线,验证程序功能;
4、技能选手适当辅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
网络学习平台
技能选手辅助
|
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和答疑。
实践操作,直观展示现象和错误,激发学生自我探知的渴望;
技能选手适当辅助,帮助解决疑难点,形成竞赛与课堂融通,分享训练成果; |
|
任务四: 小组讲演 |
记录讲演时的问题;
准备答疑问题; |
小组分享结论及方法; 任务要求: (1)分享任务分解理念; (2)组间答疑; (3)存档原理分析稿; (4)记录问题; (5)上传操作视频、程序、结论; (6)分享提高对耗材的充分使用;
|
操作平台
多媒体 |
通过小组讨论,整合各种思考;
并自由展示,组间互相答疑,考验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也考验小组结论的结实度; |
|
四、任务总结 |
1、平台展示学生实操成果,并与学生一起评价。
2、结合课堂测试结果和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
1.完成评价表格
2. 学生完成随堂测试
|
网络学习平台 |
让学生对本任务有更好的认识,并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为后续的实训和实习铺垫良好的职业习惯;
|
|
五、归档整理:
|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指导完成资料归档。
|
1.存档程序、问题及解决方案;
2.对知识点查漏补缺; 3.整理实训平台; |
学习平台 |
形成良好总结经验的习惯,积累经验,提升职业能力; |
|
任 务 拓 展 |
拓展学习交流答疑 |
教师将任务进一步拓展,在学习平台发布
|
小组根据团队综合能力,选择不同任务,上传作品视频和结论。
|
网络学习平台 微课 |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反馈有利于教学组织优化 |
六、教学反思
首先,我们充分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形成理论、仿真、实践多维融合的课堂,并将教学过程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学习更主动。
其次,借助平台的便利性和数据统计功能,快速发现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及时进行纠错,让整个学习更高效。
再次,让学生通过运用网络平台,探索出适应理实一体化环境的新的交互方式,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记录评分,更能进行多方位的小组对抗,包括接线对抗、讲演知识点、耗材使用对抗等,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沉浸在方式方法的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