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04-12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2022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机器人技术应用” 教学设计
PQArt仿真软件使用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1.使用教材:
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教程(ABB),蒋正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学内容分析及设计思想:
《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教程(ABB)》是由大赛资源转化而来,以让学生学习真实工程项目为核心,以CHL-DS-01型工作站为载体,以真实项目引领,通过“破壳、起步、助跑、展翅、腾飞、翱翔”六大篇章安排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起步”中的项目四:PQArt仿真软件使用。培养卓越的技术人才不仅要理论知识扎实,能灵活应用,更需要具备各种能力点。
课前:在课程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习任务。
学生通过线上资料及微课学习,初步了解涂胶和码垛的形式和应用。
课堂:教师首先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解决课前问题。接下来教师通过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引起学生兴趣,采用复习导入、小组大讨论、组间答辩、实践操作、结果讲演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教学中借助课程平台、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及时进行评价,形成了课上与课后、教师与学生、过程与结果的多元评价体系,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课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并整理归档,为后续查漏补缺做底稿;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整理课程中的内容,进行筛选和补充;巩固是牢固的第一步,整理是内化知识重要的一环;
思政贯通:把学习中自学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带入工作岗位,把这种求真存疑的意识,慢慢融入到个人学习习惯中,让学生在以后学习或是工作中,即使遇到问题,也有思路去解决它,也能保持求知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立志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家乡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3.教学课时:
2课时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
中职电气技术专业三年级学生
2、知识技能:
已学过的相关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技术、PLC 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等。
熟悉直流、交流电路分析与应用;
熟悉低压断路器、主令电器、各类电动机的结构、动作原理、典型控制应用;
熟悉相关的电气职业操作规范及工艺要求。熟悉 PLC 基本指令编程与应用;
熟悉工业机器人基础常识、典型应用概况、行业发展趋势;
3.学习能力:
要努力营造教学氛围,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既有讨论的需求,又能得到独立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多提问、多思考的思维习惯。
4.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气氛较活跃。
但还有少数学生不太喜欢理论知识的学习,思维定式固化了习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运用PQArt仿真软件;
(2)能够完成各类型轨迹仿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实操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工匠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掌握用PQArt软件完成轨迹仿真设计;
2、教学难点:涂胶工艺调整。
四、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
1、教学环境创设:移动时时互动教学新模式、华航唯实CHL-DS-01型工业机器人一体化实践工厂。
2、教学资源内容:
(1)超星移动教学平台。教师团队筛选线上教学资源,整合与本单元相关内容为资料包。设置教师、学生帐号,登录平台可完成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完整教学需要。具体内容包括:
资源包:操作解说微视频,平台共享。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前学、随时学。
项目预习:提供下一项目的预习资料,供学生下载,自行准备。
课上即时评价:利用平台输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成绩,随时生成评价成绩,在线展示学生作品,并及时评价,直观、便捷。
课后巩固:对本项目所有内容,以及注意问题集合成知识集锦,为后续巩固提供基础。
(2)多媒体课件,贯通整个项目,作为课堂或实践进行的主线。
(3)实训工厂:理实一体相互融合,既是学生实践、实习的场所,也是赛教证教相互渗透的纽带。
(4)
五、教学策略
1、项目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化为项目、任务,让学生更直接的了解本次课的重点;
2、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目标,一步一步深入项目,达到目标,继而掌握重难点;
3、实操训练:理实一体化,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操作,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识;
4、超星平台: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社交中的一种常态;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
内容 |
活动 |
设计 意图 |
辅助手段 |
|
教师 |
学生 |
||||
课 前 准 备 |
1、复习已学知识点为本次课打好基础。
2、完成轨迹涂胶任务的实施方案制定,为顺利展开新课探究做准备。 |
1.拟定课前测试报告和提供微视频。
2.上传智慧教学库网址,相关微信公众号信息
3.传相关工业机器人涂胶的课前测试
4.提前下发课堂任务书,发PQART离线编程任务书;并查看学生上传的离线视频,并进行评分 |
1.观看超星学习通上相关视频;
2. 进入智慧职教专业教学库、相关微信公众号,工业机器人的涂胶或者轨迹;分享自己对于涂胶的理解。
3.完成测试
4、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小组对于任务书的解读
|
1、热身准备,初步了解涂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筛选知识的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3、提前下发任务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找资料,实训工厂观摩。 |
超星学习平台多元自学资料 |
课 堂 教 学 |
项目要求
直接引入项目
项目实施
任务分配
任务一: 操作准备
1.准备机器人本体的连接和信号的配置
|
1、 提供视频帮助学生创设情境。
根据任务解读,合理分配各组员之间的任务;
1、 线上平台,发布操作准备要求
2、如遇问题,在平台中提问,组间学生或者老师都可以进行解答。
|
1.研究任务要求,组间交流,完整任务解读。
协调各个组员,分配各个组员的任务
1、 小组中相应人员,在课上认真准确的完成操作准备环节。 2、 装配完成后,进行调试,并记录时间。
|
小组讨论,听取多种想法; 汇集成小组的结论。
体现任务分工的合理性,既要能正常完成,又要给予成员挑战性。
砍柴不误磨刀工,旧知热身, 锻炼动手能力 理实交替
组间竞赛,考察学生是否内化旧知,也锻炼学生竞赛心态,更是能加强小组内的凝聚力。
|
超星学习平台
|
课 堂 教 学 |
任务二: 点位标定
1、 机器人本体、涂胶工具点位标定
2、涂胶板位置的3点标定
|
1、布置标定任务,线上平台下发任务书,以及记录表
|
1、 小组内相应成员,完成对应任务;并交给对应同学; 2、 完成后,给予最快完成且完成最好组,进行奖分
|
竞争意识 小组协作 动手操作 标点时操作的耐心、细心
|
竞赛选手的视频展播
|
课 堂 教 学 |
任务三: 搭建三位环境
1、三维球移动机器人本体
2、“工件校准”涂胶板
3、六轴数据校准涂胶笔
任务四: PQArt离线编程
1、工具装载
2、轨迹生成
3、轨迹仿真
4. 完成涂胶离线编程:抓取、轨迹的涂胶、胶笔放下
任务五: 小组讲演
|
1、完成三位环境搭建,完成工程
2.引导学生归纳调试过程存在问题,帮助解决
1、下发对应轨迹编程的记录表
2、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完成轨迹生成;
3、竞赛选手辅助教学
4、简易分析各方法之间的区别;
1、下发任务要求:从PQArt软件中后置,编程语言,载入机器人本体进行调试运行
2、拍摄视频,上传平台 |
1、小组相应成员,接收上一环节的数据,完成三维环境搭建;
2.实时上传遇到的问题和错误
1、 小组内对应成员完成PQArt仿真编程;
2、 上传仿真视频; 3、实时上传遇到的问题和错误
4、由“老”带新的方式,用学生之间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5.上传关于不同轨迹生成方式的区别方法
1、根据视频指示,完成后置处理,进行机器人本体调试 2、小组讲演 小组分享结论及方法; 任务要求: (1)分享讨论结果; (2)组间答疑; (3)存档原理分析稿; (4)记录问题;
|
成员间协作,数据验证实操的精准度; 考验学生的配合和责任分配
既体现小组的团队协作,在组内又要合理分配
根据平台提供的视频,讨论完成任务,激发自学能力;
在讨论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
竞赛选手的光环作用,引发学生向其靠拢;
仿真到设备的过渡 提高真实感
通过小组讨论,整合各种思考; 并自由展示,组间互相答疑,考验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也考验小组结论的结实度; |
竞赛选手的视频展播
竞赛选手的视频
竞赛选手的视频
|
课 堂 教 学 |
项目拓展:
创意涂胶
拓展1、利用Pqart软件,完成“笑脸”图形; 拓展2、利用PQArt软件,完成“哪吒”图像; |
由涂胶引入绘画,利用PQArt进行绘画涂胶;
|
学生根据团队能力,选择完成; |
本环节打破知识局限,拓展学生能力点
从生活中拾取可用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上传创作视频 |
课 堂 教 学 |
总结评价:
1.通过超星平台的评价系统综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评自动生成评价结果。
2.总结本次教学主要内容。 |
1.平台展示学生实操成果,并与学生一起评价。
2.课上引导总结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
|
1.完成评价表格
2.课堂总结
|
评价是一种最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
养成良好的复盘习惯,看到优点,也能有意识的改善不足; 为后续的实训和实习铺垫良好的职业习惯; |
|
归档整理:
按照标准整理实训工位。 |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按照标准完成清理整顿。
|
1.存档轨迹程序; 2.对知识点查漏补缺; 3.整理实训平台;
|
形成良好总结经验的习惯,积累经验,提升职业能力; |
|
|
七、教学反思 |
|||||
在课程实施中更倾向于学生自我的探索,坚持“多提问少灌输”的理念,在任务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度,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组答辩、小组讲演等方式打破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实践-认知-再实践”的学习习惯,期望通过每个项目的引领,帮助学生提升能力点,种下对课程、专业深入学习的种子,最终演变成内驱动力,在岗位和职业中成长为大树,为家乡建设、社会服务尽绵薄之力。本项目是围绕着我的教学追求来设计,还有很多成长反思的空间,但请各位评委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