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04-12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案目录
课题:项目三: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任务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线路的安装与调试(9课时)
一、 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原理分析(2课时)
二、 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接线(3课时)
三、 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调试与故障排查(2课时)
四、 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成果分享与交流(2课时)
任务二: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线路的安装与调试(9课时)
一、 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原理分析(2课时)
二、 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接线(3课时)
三、 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调试与故障排查(2课时)
四、 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成果分享与交流(2课时)
任务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 – 原理分析
项目 |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 – 原理分析 |
授课形式 |
讲授 |
|||
科目 |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
授课课时 |
2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原理分析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 3、掌握电路的检测的方法与常见故障的排查 |
||||
过程与方法 |
1、学会自我总结 2、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观点 3、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正确客观评价自身 3、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 |
|||||
教学重点 |
互锁的含义及原理分析 |
|||||
教学难点 |
1、 原理分析 2、 线路安装与排故 |
|||||
教学教具 |
多媒体、电气控制实验室、接线工具及万用表 |
|||||
课后作业 |
完成工作页 |
|||||
教 学 后 记 |
本次教学设计中,依托项目式教学,采用“学生唱主角”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自我分析、思考、学习能力的提高。理论课采用学生上讲台演讲的形式,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实践课划分多个模块,让学生条理清晰,动手动脑。同时采用评价体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这种类型的课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只有预习的功夫抓得紧、下的深,才能有好的课堂效果。
|
|||||
板 书 设 计 |
项目:三相异步接触器联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原理分析
任务一、元器件名称识别与作用
任务二、线路工作原理分
互锁:依靠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串联在对方的控制线路中,使一个线圈得电的同时,另一个线圈不得电的现象。
|
|||||
原理分析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说明 |
|||
复习旧识 引入项目
|
项目描述:教师通过PPT视频引入复习电气控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复习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及自锁的概念。然后通过PPT逐渐引入项目——接触器互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
观看、聆听 思考、回答问题 |
通过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所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
重点知识引入及讲解
|
互锁的概念 |
观看、聆听 记录 |
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帮学生打好知识基础 |
|||
任务一: 元器件名称识别及作用
|
|
学生代表上台做报告,即为所有学生讲解元器件名称及作用;其余学生聆听、思考并记录台上学生的错误与遗留问题 |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展现、口头表达及演讲能力。 |
|||
纠错与提问 |
引导与评分: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完成任务一的小组成员疑问或纠错,然后为该小组打分。 |
纠错与提问:台下学生对台上学生提出错误的地方,并向该小组成员提问。 |
通过台上台下的学生互动,来刺激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
|||
任务二: 线路工作原理
|
主持:教师主持并邀请领取该任务的学生代表上台讲解。 |
学生代表上台做报告,即为所有学生讲解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其余学生聆听、思考并记录台上学生的错误与自身遗留问题 |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展现、口头表达及演讲能力。 |
|||
纠错与提问
|
引导与评分: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完成任务二的小组成员疑问或纠错,然后为该小组打分。 |
纠错与提问:台下学生对台上学生的报告提出错误的地方,并向该小组的成员提问。该小组成员记录问题,并合作共同向全班师生答疑。他们有一次向老师求助的机会。 |
通过台上台下的学生互动,进一步来刺激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通过激烈的讨论,碰撞知识的火花,烘托课堂的氛围。 |
|||
学生总结与评分 |
展示:教师展示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仿真模拟动画,并让学生在学案上对本次课重点进行总结完成学案上相应习题 |
思考、操作 总结、记录 |
让学生明确实际操作顺序,为模块二打下基础,再一次强化本次课的重点 |
任务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 – 接线
项目 |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接线 |
授课形式 |
师生互动总结 |
|||
科目 |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
授课课时 |
3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能够对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元器件选择与安装。 2、能够对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布线及安装。 3、能够对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进行无电检测。 |
||||
过程与方法 |
1、学会理实结合,学以致用。 2、学会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布线。 3、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对线路进行安装。 4、学会使用仪表对线路进行无电检测。 |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正确客观评价自身 3、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 |
|||||
教学重点 |
1、控制线路的布线 2、无电检测、短路检测 |
|||||
教学难点 |
1、原理分析 2、线路安装与排故 |
|||||
教学教具 |
多媒体、电气控制实验室、接线工具及万用表 |
|||||
课后作业 |
完成工作页 |
|||||
教 学 后 记 |
本次教学设计中,依托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自我分析、思考、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课划分多个模块,接线模块让学生动手动脑。紧扣原理图,深入理解每一个元器件、每一条线路之间的实际关系。接线任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
|||||
板 书 设 计 |
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接线
环节一:元器件的选择与安装 QS、FU、FR、KM、SB
环节二:布线 1、 主电路的布线 2、 控制电路的布线
环节三:安装 依据原理图进行线路的安装,同时熟练各种工具的使用。
环节四:无电检测 短路故障 断路故障
|
|||||
接线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说明 |
|||
元器件的选择与安装 |
提供各种元器件的图片及实物,让学生选择安装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所需要的元器件 |
1、 观看图片及实物。说明并分析各个元器件的名称、作用及工作原理或过程。 2、 对元器件进行布局
|
让学生根据原理图自主选择需要用到的元器件,并对元器件进行布局。 |
|||
布线 |
依据原理图分别对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布线联系 |
学生依据原理图分别对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在电脑上进行布线。
|
布线联系相当于模拟接线,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接线方法和布线工艺。 |
|||
安装 |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理图与布线图再来细致研究和总结接线方法。巡查并指导学生工具的使用、接线遇到的困惑点。 |
所有学生在各自的工位上完成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1、 主电路交换相序要看清楚是交换的第几相序,是在进线端交换还是在出线端交换的。 2、 控制线路的两根引出线要注意看图接线
|
在统计数据中,看到学生在环节中的掌握度; 同时强调原理对实践操作的重要; 在团队中,既有合作关系,也存在个人竞争意识。告诉学生前进路上,需要伙伴的帮助,也需要有独立思考,敢为人先的精神 |
|||
无电检测 |
用测通断的方法检测带领学生检测六条主电路和四条控制电路 |
学生使用万用表的蜂鸣器档或电阻档对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进行无电检测。 主电路:
L2-V1 断——按下KM1——通 L3-W1
L2-V1 断——按下KM2——通 L3-U1 控制电路:
按下SB3——通 按下KM1——通 按下KM2——通
测短路:任意两相之间、线圈两端均需检测
思考:如何能够更完整得进行无电检测?
|
数据结果是最清晰、直接展现学生状态的工具
从数据结果过渡到,系统考核,衔接有度且有参考依据;匹配评价结果的考核题,加深印象 |
任务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 – 调试与故障排除
项目 |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调试与故障排查 |
授课形式 |
师生互动总结 |
|||
科目 |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
授课课时 |
2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能够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线路进行通电调试。 2、能够分析故障现象确定故障范围。 3、能够排查出故障点。 |
||||
过程与方法 |
1、 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操作过程。 2、 通过示范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排查故障的能力。 3、通过观察故障现象并分析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 |
|||||
教学重点 |
1、对控制线路的调试操作。 2、对故障板进行故障的分析与排查。 |
|||||
教学难点 |
1、故障分析 2、故障排查 |
|||||
教学教具 |
电气控制实验室、接线工具及万用表 |
|||||
课后作业 |
完成工作页 |
|||||
教 学 后 记 |
本次教学通过科学规范的示范操作来规范调试的步骤及故障排查步骤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讲解与示范,来提高学生的故障现象概括能力及故障分析能力。通过故障排查能力比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分层教育,让排故能力较强的同学积累更多的排故经验。 |
|||||
板 书 设 计 |
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 成果分享与交流
环节一:规范的操作过程
环节二:故障分析及排查示范
环节三:分组排查故障
环节四:评价总结
|
|||||
故障分析与排查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说明 |
|||
前情回顾 |
根据绘制好的原理图,请学生上台回顾并分析工作原理,并注重互锁概念的强调 |
学生上台讲解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
学生通过理论环节的学习及实践的动手操作对于接触器互锁正反转线路的工作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意图,在互相分享的过程中,再次在脑海中进行复习加深 |
|||
规范操作 |
根据学生在接线环节完成的作品,教师选择无电检测正确的线路让学生演示规范操作。 |
学生一边讲解一边规范进行正反转线路的操作; 1、 检查线路板安全隐患 2、 告知上电 3、 合上三相电源,使设备处于热备用 4、 按下正传按钮——电动机M正传 5、 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M停止 6、 按下反转按钮——电动机M反转 7、 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M停止 8、 断开电源开关 注意事项: 1、 单手操作 2、 上电顺序与断电顺序 |
通过对学生操作的解读与示范再次强调了规范的重要性,以及规范操作背后,对原理的清晰认识和理解。 |
|||
故障现象总结 |
通过对故障板的上电试车,引导学生总结故障现象 |
示范对断路故障的线路板进行上电操作,总结出故障现象。
|
线路故障大致可以分为断路与短路两大类。其中短路故障是不允许上电。对于断路故障,可以引导同学们通过无电检测分析故障原因,也可以直接上电看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
|||
分析排查 |
带领学生分析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排查故障,确定故障点并改正线路。 |
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去分析原理图,基于原理图去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确定故障范围。 1、 测电源,需上电,选择交流750V档 2、 测通断,需断电,可以选择电阻档或蜂鸣器档
|
通过典型故障带领学生掌握故障分析的方法,并通过排查故障的过程,强调规范性操作的含义。培养学生在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及工位整理等步骤的规范性。 |
|||
撰写故障报告 |
给每位学生发放故障诊断报告书,指导学生完成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及故障点排查过程的书面报告撰写。 |
根据故障现象,整理故障分析思路,及排查故障的过程,完成故障诊断报告书。 |
在专业学习之中,理论有着坚实的基础,实践操作更是夯实基础的重要手段,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巩固。 |
|||
分组排查 |
分组排查自己的线路板是否有故障,并组织互设故障排查的比赛,锻炼学生的故障排查能力 。 |
回到各自工位排查各个线路板上的故障,并改正。互设故障,并排查。
|
分层教育,故障排查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互设故障并排查,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多的经验。 |
|||
评价总结 |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于排故模块进行评价与总结,再引出提高规范性是降低故障率的重要保证。 |
学生对排故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并总结排故方法。
|
学习在课堂,实践在工厂,精通就成了工匠,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精益求精; 面对后续的顶岗实习,为学生展示学长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坚守职业初心的品格 |
任务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 – 成果分享与交流
项目 |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 成果分享与交流 |
授课形式 |
师生互动总结 |
|||
科目 |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
授课课时 |
2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原理分析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 3、掌握电路的检测的方法与常见故障的排查 |
||||
过程与方法 |
1、学会自我总结 2、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观点 3、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正确客观评价自身 3、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 |
|||||
教学重点 |
1、互锁的含义及原理分析 2、线路的安装与排故 |
|||||
教学难点 |
1、原理分析 2、线路安装与排故 |
|||||
教学教具 |
多媒体、电气控制实验室、接线工具及万用表 |
|||||
课后作业 |
完成工作页 |
|||||
教 学 后 记 |
本次教学设计中,依托项目式教学,采用“学生唱主角”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自我分析、思考、学习能力的提高。理论课采用学生上讲台演讲的形式,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实践课划分多个模块,让学生条理清晰,动手动脑。同时采用评价体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这种类型的课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只有预习的功夫抓得紧、下的深,才能有好的课堂效果。
|
|||||
板 书 设 计 |
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 成果分享与交流
环节一:分享工作经验 学生分享施工中获得的成果,发现的问题;
环节二:对照工作标准找问题 环节三:成绩统计 所有学生各环节得分情况;个人成绩榜单;
环节四:系统考核题 根据评价情况,推送考核题
环节五:视频分享,引入职业精神
环节六:过程性评价 环节七:顶岗实习学生榜样展示
|
|||||
成果分享与交流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说明 |
|||
分享 |
提示学生上传现场施工的照片或视频 |
学生分享实际施工中得到的成果、视频,或者是发现的问题; 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帮助各位同学共同进步 |
让学生愿意分享,学会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意图,在互相分享的过程中,再次在脑海中进行复习加深 |
|||
比照 |
基于上一环节,学生交流分享中出现的问题,对照工作标准,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 |
学生参照标准共同寻找到; 再对照过程中,也可以再次回顾自己身上出现的不规范操作 |
在查找工作标准的过程中,再次强调了规范的重要性,以及规范操作背后,对原理的清晰认识和理解 |
|||
统计 |
通过成绩统计结果,分析学生薄弱之处 |
所有学生的统计数据之中,看到自身的不足,同时相互对比,学他人的长处; 在个人榜单中, 站到自己学习和超越的目标
|
在统计数据中,看到学生在环节中的掌握度; 同时强调原理对实践操作的重要; 在团队中,既有合作关系,也存在个人竞争意识。告诉学生前进路上,需要伙伴的帮助,也需要有独立思考,敢为人先的精神 |
|||
系统考核题 |
根据统计结果,系统推送了相关的练习题 |
学生完成考核题,上传平台; 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选项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基于原理,去判断故障的原因的重要性
做题后的数据分析
|
数据结果是最清晰、直接展现学生状态的工具
从数据结果过渡到,系统考核,衔接有度且有参考依据;匹配评价结果的考核题,加深印象 |
|||
分享 |
冠军同学的规范操作视频 |
从视频中找到关键词:操作规范、操作流程、注意力集中度 同时在内心,对比自身的实践操作,对比出差距,对比出成绩;
操作视频
|
与自身对照,寻求提升空间,激发学生寻求更高更远更快 |
|||
过程性 |
对于技能之星的评选,是学生学习的目标 |
在看完视频后,对比自身,缺陷在哪里; 整个过程中是否有可疑补救的地方; 是否寻找到自己的短期改进、中期改进、长期方向; |
在专业学习之中,理论有着坚实的基础,实践操作更是夯实基础的重要手段,技能之星是前往大国工匠之路上的一个考核,从中培养学生端正有力的职业价值 |
|||
榜样力量 |
展示学长们的工作状态;用学长们的优秀鼓舞学生 |
学生在其中寻找方向,寻找力量 |
学习在课堂,实践在工厂,精通就成了工匠,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精益求精; 面对后续的顶岗实习,为学生展示学长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坚守职业初心的品格 |
电路安装和调试技能评分表
班级 |
|
姓名 |
|
同组姓名 |
|
|||||
开始时间 |
|
结束时间 |
|
|||||||
序号 |
考核项目 |
考核要求 |
分配 |
评分标准 |
自评 |
互评 |
教师评 |
|||
1 |
学习准备 |
资料准备 |
5 |
参与资料收集,整理,自主学习 |
|
|
|
|||
计划定制 |
5 |
能初步定制计划 |
|
|
|
|||||
小组分工 |
5 |
分工合理,协调有序 |
|
|
|
|||||
2 |
学习过程 |
操 |
检查元器件 |
5 |
正确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
|
|
|
||
安装元器件 |
5 |
正确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
|
|
|
|||||
布线工艺 |
10 |
正确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
|
|
|
|||||
自检过程 |
5 |
符合要求得分,否则扣分 |
|
|
|
|||||
通电调试 |
10 |
完成功能要求得分,否则扣分 |
|
|
|
|||||
排故过程 |
5 |
排除故障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
|
|
|
|||||
操作熟练程度 |
10 |
操作熟练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
|
|
|
|||||
3 |
学习拓展 |
知识迁移 |
5 |
能实现前后知识的迁移 |
|
|
|
|||
应变能力 |
5 |
能举一反三,提出改进建议或方案 |
|
|
|
|||||
创新程度 |
5 |
有创新建议提出 |
|
|
|
|||||
4 |
学习态度 |
主动程度 |
5 |
自主学习主动性强 |
|
|
|
|||
合作意识 |
5 |
协作学习,能与同伴团结合作 |
|
|
|
|||||
严谨细致 |
5 |
认真仔细,不出差错 |
|
|
|
|||||
问题研究 |
5 |
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用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的问题 |
|
|
|
|||||
教师签字 |
|
总分 |
|
|
|
任务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 – 原理分析
项目 |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 – 原理分析 |
授课形式 |
讲授 |
|||
科目 |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
授课课时 |
2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原理分析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 3、掌握电路的检测的方法与常见故障的排查 |
||||
过程与方法 |
1、学会自我总结 2、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观点 3、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正确客观评价自身 3、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 |
|||||
教学重点 |
互锁的含义及原理分析 |
|||||
教学难点 |
1、 原理分析 2、 路安装与排故 |
|||||
教学教具 |
多媒体、电气控制实验室、接线工具及万用表 |
|||||
课后作业 |
完成工作页 |
|||||
教 学 后 记 |
本次教学设计中,依托项目式教学,采用“学生唱主角”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自我分析、思考、学习能力的提高。理论课采用学生上讲台演讲的形式,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实践课划分多个模块,让学生条理清晰,动手动脑。同时采用评价体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这种类型的课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只有预习的功夫抓得紧、下的深,才能有好的课堂效果。
|
|||||
板 书 设 计 |
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 – 原理分析
任务一、元器件名称识别与作用
任务二、线路工作原理分析
互锁:依靠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串联在对方的控制线路中,使一个线圈得电的同时,另一个线圈不得电的现象。
|
|||||
原理分析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说明 |
|||
复习旧识 引入项目
|
项目描述:教师通过PPT展示CA6140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仿真动画,引入正反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观看、聆听 思考、回答问题 |
通过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所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
重点知识引入及讲解
|
互锁的概念 |
观看、聆听 记录 |
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帮学生打好知识基础 |
|||
任务一: 元器件名称识别及作用
|
主持:教师展示本次课的研究重点——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图。并主持邀请领取该任务的学生代表上台讲解。
|
学生代表上台做报告,即为所有学生讲解元器件名称及作用;其余学生聆听、思考并记录台上学生的错误与遗留问题 |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展现、口头表达及演讲能力。 |
|||
纠错与提问 |
引导与评分: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完成任务一的小组成员疑问或纠错,然后为该小组打分。 |
纠错与提问:台下学生对台上学生提出错误的地方,并向该小组成员提问。 |
通过台上台下的学生互动,来刺激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
|||
任务二: 线路工作原理
|
主持:教师主持并邀请领取该任务的学生代表上台讲解。 |
学生代表上台做报告,即为所有学生讲解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其余学生聆听、思考并记录台上学生的错误与自身遗留问题
|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展现、口头表达及演讲能力。 |
|||
纠错与提问
|
引导与评分: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完成任务二的小组成员疑问或纠错,然后为该小组打分。 |
纠错与提问:台下学生对台上学生的报告提出错误的地方,并向该小组的成员提问。该小组成员记录问题,并合作共同向全班师生答疑。他们有一次向老师求助的机会。 |
通过台上台下的学生互动,进一步来刺激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通过激烈的讨论,碰撞知识的火花,烘托课堂的氛围。 |
|||
学生总结与评分 |
展示:教师展示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仿真模拟动画,并让学生在学案上对本次课重点进行总结完成学案上相应习题 |
思考、操作 总结、记录 |
让学生明确实际操作顺序,为模块二打下基础,再一次强化本次课的重点 |
任务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 – 接线
项目 |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接线 |
授课形式 |
师生互动总结 |
|||
科目 |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
授课课时 |
3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能够对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元器件选择与安装。 2、能够对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布线及安装。 3、能够对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进行无电检测。 |
||||
过程与方法 |
1、学会理实结合,学以致用。 2、学会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布线。 3、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对线路进行安装。 4、学会使用仪表对线路进行无电检测。 |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正确客观评价自身 3、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 |
|||||
教学重点 |
1、控制线路的布线 2、无电检测、短路检测 |
|||||
教学难点 |
1、原理分析 2、线路安装与排故 |
|||||
教学教具 |
多媒体、电气控制实验室、接线工具及万用表 |
|||||
课后作业 |
完成工作页 |
|||||
教 学 后 记 |
本次教学设计中,依托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自我分析、思考、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课划分多个模块,接线模块让学生动手动脑。紧扣原理图,深入理解每一个元器件、每一条线路之间的实际关系。接线任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
|||||
板 书 设 计 |
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接线
环节一:元器件的选择与安装 QS、FU、FR、KM、SB
环节二:布线 3、 主电路的布线 4、 控制电路的布线
环节三:安装 依据原理图进行线路的安装,同时熟练各种工具的使用。
环节四:无电检测 短路故障 断路故障
|
|||||
接线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说明 |
|||
元器件的选择与安装 |
提供各种元器件的图片及实物,让学生选择安装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所需要的元器件 |
1、 观看图片及实物。说明并分析各个元器件的名称、作用及工作原理或过程。 2、对元器件进行布局
|
让学生根据原理图自主选择需要用到的元器件,并对元器件进行布局。 |
|||
布线 |
依据原理图分别对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布线联系 |
学生依据原理图分别对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在电脑上进行布线。
|
布线联系相当于模拟接线,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接线方法和布线工艺。 |
|||
安装 |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理图与布线图再来细致研究和总结接线方法。巡查并指导学生工具的使用、接线遇到的困惑点。 |
所有学生在各自的工位上完成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1、主电路交换相序要看清楚是交换的第几相序,是在进线端交换还是在出线端交换的。 2、控制线路的两根引出线要注意看图接线
|
在统计数据中,看到学生在环节中的掌握度; 同时强调原理对实践操作的重要; 在团队中,既有合作关系,也存在个人竞争意识。告诉学生前进路上,需要伙伴的帮助,也需要有独立思考,敢为人先的精神 |
|||
无电检测 |
用测通断的方法检测带领学生检测六条主电路和四条控制电路 |
学生使用万用表的蜂鸣器档或电阻档对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进行无电检测。 主电路:
L2-V1 断——按下KM1——通 L3-W1
L2-V1 断——按下KM2——通 L3-U1 控制电路:
按下SB3——通 按下KM1——通 按下KM2——通
测短路:任意两相之间、线圈两端均需检测
思考:如何能够更完整得进行无电检测?
|
数据结果是最清晰、直接展现学生状态的工具
从数据结果过渡到,系统考核,衔接有度且有参考依据;匹配评价结果的考核题,加深印象 |
任务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 –调试与故障排查
项目 |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调试与故障排查 |
授课形式 |
师生互动总结 |
|||
科目 |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
授课课时 |
2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能够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线路进行通电调试。 2、能够分析故障现象确定故障范围。 3、能够排查出故障点。 |
||||
过程与方法 |
3、 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操作过程。 4、 通过示范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排查故障的能力。 3、通过观察故障现象并分析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 |
|||||
教学重点 |
1、对控制线路的调试操作。 2、对故障板进行故障的分析与排查。 |
|||||
教学难点 |
1、故障分析 2、故障排查 |
|||||
教学教具 |
电气控制实验室、接线工具及万用表 |
|||||
课后作业 |
完成工作页 |
|||||
教 学 后 记 |
本次教学通过科学规范的示范操作来规范调试的步骤及故障排查步骤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讲解与示范,来提高学生的故障现象概括能力及故障分析能力。通过故障排查能力比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分层教育,让排故能力较强的同学积累更多的排故经验。 |
|||||
板 书 设 计 |
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 – 调试与故障排查
环节一:规范的操作过程
环节二:故障分析及排查示范
环节三:分组排查故障
环节四:评价总结
|
|||||
故障分析与排查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说明 |
|||
前情回顾 |
根据绘制好的原理图,请学生上台回顾并分析工作原理,并注重互锁概念的强调 |
学生上台讲解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
学生通过理论环节的学习及实践的动手操作对于接触器互锁正反转线路的工作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意图,在互相分享的过程中,再次在脑海中进行复习加深 |
|||
规范操作 |
根据学生在接线环节完成的作品,教师选择无电检测正确的线路让学生演示规范操作。 |
学生一边讲解一边规范进行正反转线路的操作; 1、 检查线路板安全隐患 2、 告知上电 3、 合上三相电源,使设备处于热备用 4、 按下正传按钮——电动机M正传 5、 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M停止 6、 按下反转按钮——电动机M反转 7、 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M停止 8、 断开电源开关 注意事项: 1、 单手操作 2、 上电顺序与断电顺序 |
通过对学生操作的解读与示范再次强调了规范的重要性,以及规范操作背后,对原理的清晰认识和理解。 |
|||
故障现象总结 |
通过对故障板的上电试车,引导学生总结故障现象 |
示范对断路故障的线路板进行上电操作,总结出故障现象。
|
线路故障大致可以分为断路与短路两大类。其中短路故障是不允许上电。对于断路故障,可以引导同学们通过无电检测分析故障原因,也可以直接上电看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
|||
分析排查 |
带领学生分析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排查故障,确定故障点并改正线路。 |
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去分析原理图,基于原理图去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确定故障范围。 3、 测电源,需上电,选择交流750V档 4、 测通断,需断电,可以选择电阻档或蜂鸣器档
|
通过典型故障带领学生掌握故障分析的方法,并通过排查故障的过程,强调规范性操作的含义。培养学生在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及工位整理等步骤的规范性。 |
|||
撰写故障报告 |
给每位学生发放故障诊断报告书,指导学生完成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及故障点排查过程的书面报告撰写。 |
根据故障现象,整理故障分析思路,及排查故障的过程,完成故障诊断报告书。 |
在专业学习之中,理论有着坚实的基础,实践操作更是夯实基础的重要手段,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巩固。 |
|||
分组排查 |
分组排查自己的线路板是否有故障,并组织互设故障排查的比赛,锻炼学生的故障排查能力 。 |
回到各自工位排查各个线路板上的故障,并改正。互设故障,并排查。
|
分层教育,故障排查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互设故障并排查,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多的经验。 |
|||
评价总结 |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于排故模块进行评价与总结,再引出提高规范性是降低故障率的重要保证。 |
学生对排故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并总结排故方法。
|
学习在课堂,实践在工厂,精通就成了工匠,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精益求精; 面对后续的顶岗实习,为学生展示学长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坚守职业初心的品格 |
任务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 – 成果分享与交流
项目 |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 成果分享与交流 |
授课形式 |
师生互动总结 |
|||
科目 |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
授课课时 |
2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原理分析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 3、掌握电路的检测的方法与常见故障的排查 |
||||
过程与方法 |
1、学会自我总结 2、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观点 3、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正确客观评价自身 3、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 |
|||||
教学重点 |
1、互锁的含义及原理分析 2、线路的安装与排故 |
|||||
教学难点 |
1、原理分析 2、线路安装与排故 |
|||||
教学教具 |
多媒体、电气控制实验室、接线工具及万用表 |
|||||
课后作业 |
完成工作页 |
|||||
教 学 后 记 |
本次教学设计中,依托项目式教学,采用“学生唱主角”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自我分析、思考、学习能力的提高。理论课采用学生上讲台演讲的形式,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实践课划分多个模块,让学生条理清晰,动手动脑。同时采用评价体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这种类型的课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只有预习的功夫抓得紧、下的深,才能有好的课堂效果。 |
|||||
板 书 设 计 |
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 – 成果分享与交流
环节一:分享工作经验 学生分享施工中获得的成果,发现的问题;
环节二:对照工作标准找问题 环节三:成绩统计 所有学生各环节得分情况;个人成绩榜单;
环节四:系统考核题 根据评价情况,推送考核题
环节五:视频分享,引入职业精神
环节六:过程性评价 环节七:顶岗实习学生榜样展示
|
|||||
成果分享与交流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说明 |
|||
分享 |
提示学生上传现场施工的照片或视频 |
学生分享实际施工中得到的成果、视频,或者是发现的问题; 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帮助各位同学共同进步 |
让学生愿意分享,学会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意图,在互相分享的过程中,再次在脑海中进行复习加深 |
|||
比照 |
基于上一环节,学生交流分享中出现的问题,对照工作标准,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 |
学生参照标准共同寻找到; 再对照过程中,也可以再次回顾自己身上出现的不规范操作 |
在查找工作标准的过程中,再次强调了规范的重要性,以及规范操作背后,对原理的清晰认识和理解 |
|||
统计 |
通过成绩统计结果,分析学生薄弱之处 |
所有学生的统计数据之中,看到自身的不足,同时相互对比,学他人的长处; 在个人榜单中, 站到自己学习和超越的目标
|
在统计数据中,看到学生在环节中的掌握度; 同时强调原理对实践操作的重要; 在团队中,既有合作关系,也存在个人竞争意识。告诉学生前进路上,需要伙伴的帮助,也需要有独立思考,敢为人先的精神 |
|||
系统考核题 |
根据统计结果,系统推送了相关的练习题 |
学生完成考核题,上传平台; 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选项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基于原理,去判断故障的原因的重要性
做题后的数据分析
|
数据结果是最清晰、直接展现学生状态的工具
从数据结果过渡到,系统考核,衔接有度且有参考依据;匹配评价结果的考核题,加深印象 |
|||
分享 |
冠军同学的规范操作视频 |
从视频中找到关键词:操作规范、操作流程、注意力集中度 同时在内心,对比自身的实践操作,对比出差距,对比出成绩;
操作视频
|
与自身对照,寻求提升空间,激发学生寻求更高更远更快 |
|||
过程性 |
对于技能之星的评选,是学生学习的目标 |
在看完视频后,对比自身,缺陷在哪里; 整个过程中是否有可疑补救的地方; 是否寻找到自己的短期改进、中期改进、长期方向; |
在专业学习之中,理论有着坚实的基础,实践操作更是夯实基础的重要手段,技能之星是前往大国工匠之路上的一个考核,从中培养学生端正有力的职业价值 |
|||
榜样力量 |
展示学长们的工作状态;用学长们的优秀鼓舞学生 |
学生在其中寻找方向,寻找力量 |
学习在课堂,实践在工厂,精通就成了工匠,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精益求精; 面对后续的顶岗实习,为学生展示学长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坚守职业初心的品格 |
电路安装和调试技能评分表
班级 |
|
姓名 |
|
同组姓名 |
|
|||||
开始时间 |
|
结束时间 |
|
|||||||
序号 |
考核项目 |
考核要求 |
分配 |
评分标准 |
自评 |
互评 |
教师评 |
|||
1 |
学习准备 |
资料准备 |
5 |
参与资料收集,整理,自主学习 |
|
|
|
|||
计划定制 |
5 |
能初步定制计划 |
|
|
|
|||||
小组分工 |
5 |
分工合理,协调有序 |
|
|
|
|||||
2 |
学习过程 |
操 |
检查元器件 |
5 |
正确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
|
|
|
||
安装元器件 |
5 |
正确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
|
|
|
|||||
布线工艺 |
10 |
正确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
|
|
|
|||||
自检过程 |
5 |
符合要求得分,否则扣分 |
|
|
|
|||||
通电调试 |
10 |
完成功能要求得分,否则扣分 |
|
|
|
|||||
排故过程 |
5 |
排除故障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
|
|
|
|||||
操作熟练程度 |
10 |
操作熟练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
|
|
|
|||||
3 |
学习拓展 |
知识迁移 |
5 |
能实现前后知识的迁移 |
|
|
|
|||
应变能力 |
5 |
能举一反三,提出改进建议或方案 |
|
|
|
|||||
创新程度 |
5 |
有创新建议提出 |
|
|
|
|||||
4 |
学习态度 |
主动程度 |
5 |
自主学习主动性强 |
|
|
|
|||
合作意识 |
5 |
协作学习,能与同伴团结合作 |
|
|
|
|||||
严谨细致 |
5 |
认真仔细,不出差错 |
|
|
|
|||||
问题研究 |
5 |
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用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的问题 |
|
|
|
|||||
教师签字 |
|
总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