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04-12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 案(首页)
编号:YJSD/JWC-17-10
课题序号 |
4 |
授课班级 |
中专21通信 |
|
授课课时 |
2 |
授课形式 |
新授 |
|
授课章节 名称 |
第一章 运动与力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
|||
使用教具 |
多媒体展示系统、黑板、粉笔 |
|||
教学目的 |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理解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能力目标:能举出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能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基本概念;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掌握公式的应用。 |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矢量合成法则的学习,树立数学是物理的研究基础的思想。 |
||||
4、 德育目标: 增强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意识。 |
||||
教学重点 |
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
|||
教学难点 |
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方法 |
|||
更新、补 充、删减 内容 |
无 |
|||
课外作业 |
1、书P31/练习1-4/第4题 ; 2、练习册P16-20/练习1-4 |
|||
教学后记 |
|
|||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
||||
1.4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2、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分力的夹角可以在0~180°之间变化,当两个分力的大小固定不变,只有夹角改变时,合力的大小:
|
3、力的分解 若已知合力F及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
一、学习任务 |
通过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能举出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习,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
二、教学指导 |
课堂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综合学生实际,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三、学习活动 |
【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43,展示出一幅几个人在推车的情景。 提问:同学们通过观看这幅图片,能得到什么启示? (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回答出:人多力量大) 如果没有朋友在场,只有你一个人,身边只有一根结实的长绳,遇到这种情况,你能想办法把车拉出泥坑吗? (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一般很难回答出来) 引入课题: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合力与分力 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含义:一桶水需要两个小孩才能提得动,而一个大人就可以把它提起来。此时我们可以说,两个小孩的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大人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在物理学中,如果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我们就把这一个力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都叫作分力。 二、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 演示实验:力的合成。 按照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步骤,先给学生演示用两组砝码可以把橡皮筋的右端拉到O点,画出这两个分力的方向,并标出大小。再用一组砝码将橡皮筋的右端拉到O点,画出这一个合力的方向,并标出大小。 用力的图示法认真地画出合力与分力的大小,让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规律。 |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
三、学习活动 |
教师总结: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时,遵守这样的法则: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用多媒体展示仪展示教材图1-46。 进一步扩展知识: 两个分力的夹角可以在0~180°之间变化,当两个分力的大小固定不变,只有夹角改变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如教材图1-47所示。 可以归纳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求两个以上力的合力,可以连续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其步骤是: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F',然后再求出F'与第三个力的合力F,依此类推,直到求出所有力的合力为止。 三、力的分解 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分解。 用多媒体展示仪展示教材图1-49。 举例说明:一个力有时能同时产生两种作用效果。一个人斜拉着木块匀速前进,如图所示。 提问:斜向的拉力会对木块产生向哪两个的方向的作用? 学生回答:一个使木块向前进的作用,另一个将木块向上提升的作用。 用多媒体展示仪展示教材图1-50。 若已知合力F及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我们常见的需要进行力的分解的情况还有:斜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和使物体垂直于斜面向下压。因此,重力G应该分解为这样两个分力:平行于斜面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F1,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向下压的分力F2。给学生展示教材图1-51。 做一做小实验: |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
三、学习活动 |
将学生分成数组,每组发一根长约1 m轻质结实的绳子,在它的中间挂上一个质量约为0.1 kg的重物,抓住绳子的两端,沿水平方向用力拉。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把这样的绳子拉直? (原因是:当两个分力的夹角非常大时,仅能产生较小的合力) 提问:如果汽车陷到泥里,而你只有一个人,利用一根结实的长绳,能想办法把车拉出来吗? (参考答案:将长绳一端绑在大树上,另一端绑在汽车上,尽量将长绳拉直。然后人在中间用力向下压,汽车就会向大树方向前进一点。重新将长绳拉直、绑紧、下压……) 其中的物理原理就是:当两个分力间的夹角接近180°时,较小的合力也能分解出较大的分力。
【回顾小结】 力的合成与分解: 1.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时,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回顾本节知识;体会思考方法;感受情感态度) |
四、任务训练 |
练习1-4 1.解 分力F1和F2的合力如图所示:
|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
四、任务训练 |
2.解 根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式 3.解 根据题意可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F=
5.解 由于两个分力相互垂直,利用三角形函数可得: 小球沿斜面向下滑的力 垂直于斜面向下压的力
|
五、课后作业 |
1、书P31/练习1-4/第4题 ; 2、练习册P16-20/练习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