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缪朝东机电技术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缪朝东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盛俊飞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林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胥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尹雪峰

    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洁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伟峰

    领峰自动化设备厂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佘泽锋

    宜兴中专

    加入时间:2023-04-12

  • 陈莉娟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庆来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东敏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金妍

    特殊教育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刃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松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教案1 运动的描述

作者:刘松辰  日期: 2023-04-14  点击:

 案(首页)

编号:YJSD/JWC-17-10

                              

课题序号

1

授课班级

中专21通信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一章 运动与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使用教具

多媒体展示系统、黑板、粉笔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质点的概念,理解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速率和速度(平均

速度、瞬时速度)、标量和矢量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能力目标:能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会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做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基本概念;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掌握公式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时刻、时间、瞬时速度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精确严谨的科学态度。

4、 德育目标:

通过对刘翔破世界纪录等事迹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位移、瞬时速度的概念;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对位移概念的理解

更新、补

充、删减

内容

课外作业

练习册P2-6

教学后记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相对较容易掌握,能够为下节内容的学习作好一定的铺垫作用,但具体应用仍要加强训练。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1.1 运动的描述

1、质点

有质量的点(一个抽象的理想模型)

2、时刻和时间

时间轴中,时刻用点来表示

时间用线段来表示

3、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物体运动中发生的位置移动

(假设A→B ,则有AB )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公式:m/s

常用单位换算:1m/s = 3.6 km/h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2)速率:速度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

通过对质点概念的学习,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通过对速度概念的学习,知道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原因,能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做简单计算。

二、教学指导

课堂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综合学生实际,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活动

绪论

一、自我介绍(姓名、年龄、职称、毕业学校、参加工作时间、主要工作经历等)

二、什么是物理?

三、为什么要学习物理?

四、怎样学好物理?

第一章  运动与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系统播放刘翔创造世界纪录和夺得奥运会冠军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 你知道刘翔跑得到底有多快吗?你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出来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一般情况下,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准确)

【引入课题】

在物理上,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些概念。

一、质点

教师:[提问] 同学们猜一猜质点这个词中的“质”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先不说答案,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学生:猜想并回答

教师:[举例] 一列正在行驶的火车,即有火车整体相对于地面的平动,又有车轮的转动,还有车体的振动,等等,因此要全面描述火车的运动是相当复杂的。

为了便于研究,就需要对物体进行简化,突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

要因素。

例如,在研究一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的运动问题时,由于火车的总长度约为150 m,而从北京到上海的总里程约为1 500 km,火车的长度是总里程的万分之一,因此火车的大小、形状等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可以不予考虑,只突出火车的质量及其占据空间的某一位置这两个主要因素。把火车简单地看作一

 

              

教学过程

三、学习活动

个有质量的点——质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学生明白刚才问题的答案)

教师:[提问] 物理中的质点与数学中的几何点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并回答(答案:物理中的质点与数学中的几何点的不同之处在于质点有质量,它代表的是物体。

二、时刻和时间

教师:[举例] 在百米赛跑中,枪响是一个瞬间发生的事,它代表一个时刻;运动员撞线是一个时刻,这两个时刻之间的就是一段时间。如果用一个时间轴来表示时刻和时间,则时刻应该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

(在黑板上画一个时间轴,依次向学生说明零时刻、1 s末、1 s内、第1 s内、第1 s末、第2 s初等解决运动问题时常用的时刻、时间)

 

教师:[提问] 中央电视台一套的新闻联播节目前5 s,总要插播一段报时的镜头。伴随着一个钟表秒针的走动,发出几个短促的报时声:叮、叮、叮、嘀请问这个小栏目给我们报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学生:思考并回答(答案:刚才的那一声“嘀”,其实是“八点的时刻”)

、位移和路程、矢量和标量

教师:[提问] 位移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答案:位置的移动)

教师:[举例] 教师可以先向左方走2 m,然后再向右方走2 m,回到原地,问同学们老师的位移是多少?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答案:位移应该是0

当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时,我们从初位置A到末位置B作一条有向线段AB,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物体在这次运动中发生的位移。

 

              

教学过程

三、学习活动

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在物理学中,像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作矢量。例如初中物理中的力、速度、压强等。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在物理学中,像路程这样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的物理量,叫作标量。例如初中物理中的长度、路程、质量、密度、时间等。

 

、速度和速率

教师:[提问] 有两个运动员,运动员甲在8 s内跑过了64 m;运动员乙在6 s内跑过了54 m。他俩谁跑得快呢?(问学生回答的依据是什么?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比值定义法

要求学生记住常用的速度单位换算:1 m/s = 3.6 km/h

我们用上面的公式计算出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位移)内运动的

平均快慢程度,叫作平均速度。如果这段时间取得非常小,就可以认为是物体在

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这个速度叫作瞬时速度

[演示实验] 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利用现代的数字信息系统,可以更加快捷、精确地测量瞬时速度。

速度的大小叫作速率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1-1  一些运动物体的速率或平均速率

 

【回顾小结】

运动的描述:1.质点2.时刻和时间3.路程和位移4.速度和速率

(回顾本节知识;体会思考方法;感受情感态度)

四、任务训练

P9/练习1-1

1.解  因为地球的直径约为12 800 km=1.28×104 km,远小于与太阳相距1.5×108

km(研究的范围)。所以当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研究地球上

纬度不同地区的物体随着地球自转的情况时,研究的范围小于地球,所以不能把

地球看成质点。

 

              

教学过程

四、任务训练

2  从列表可以看出:火车到达西宁西的时刻是15:50,停车时间是20 min

开车时刻是16:10

从北京到格尔木的平均速度为:km/h88.2 km/h

从格尔木到拉萨的平均速度为:km/h81.7 km/h

3.解  根据路程与位移的定义可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是400 m×3 =1 200 m。位

移是0

4参考答案  因为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处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送到显示器,显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s,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t,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光速c,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s为:

s = ct / 2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2-6/练习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