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教学设计:曲柄存在的条件教学设计

作者:夏莉  日期: 2024-12-30  点击:

曲柄存在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想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是实用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次教学针对的是3+3机电2331班的学生。根据机类教学考纲分析,本课程教学分为两学期。《机械基础》的内容主要分为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机械连接等内容,本学期主要学习机械传动中的凸轮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和轴系零部件。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力图使学生能够理解常用机构的组成与运动原理,让学生能够明白机构是让机器实现各种运动的奥秘所在。本次课重点内容是第七章第三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曲柄存在的条件。曲柄存在的条件这一讲内容本课程的一个重点,它实用性很强。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实践应用,同时也为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对整个机械传动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有了这样几方面的设计思想:一是确立了知识、能力、技能三重目标;二是将课型确定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引”的课;三是构设了“情境导入—学生分析—师生探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的教学流程。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堂检验并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组织、指导教学过程,帮助和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学习的要领和方法。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才能让他们真正地接近知识与科学的真谛;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让他们独立地行走在求知的旅程中。

二、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1.使用教材:

《机械基础》  王希波 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教学内容:

1)铰链四杆机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组装铰链四杆机构,探究铰链四杆机构类型;

3)验证曲柄存在的条件,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

4)通过改变其中一个杆件的长度,改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3.教学内容分析及处理: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是本章节内容的重点,是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实践应用,同时也为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对于曲柄存在的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学生已学习机械传动的相关知识技能,对于铰链四杆机构已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实体教具的使用,初学起来会比较轻松。由于涉及到对各杆件的分析,所以很多学生也会存困难,需要多加练习。

2学习能力:学生理论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素质参差不齐。要努力营造教学情景,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能边动手,边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归纳总结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3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气氛较活跃。但还有少数学生不太喜欢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懂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教学情况分析

1、学习目标

完成本学习任务后,学生应当能

1)熟练掌握曲柄存在的条件。

2)理解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判断条件。

2.教学重点:

曲柄存在的条件

3.教学难点: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判断条件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索法、任务引领法、动画图片展示法

2、学法

合作探究法、师生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学习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具、学案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

旧知

5分钟)

播放动画,学生观察,每小组派一代表为大家介绍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应用

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旧知

回答问题

温故知新,承上启下。

任务实施

 

 

 

 

 

 

 

 

 

 

 

 

 

 

 

 

 

 

 

 

 

 

 

 

 

 

 

 

 

 

 

 

 

 

 

 

 

 

 

 

 

 

 

 

 

 

 

 

 

 

 

 

 

 

 

 

 

 

 

 

 

 

 

 

 

 

 

 

 

 

 

 

 

 

 

 

按组发放铰链四杆机构模具,学生测量各构件的长度并合作组装模具。

每小组组装所得的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将探究结果记录在学案上。

通过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描述所得铰链四杆机构类型。

 

引导学生组装模具、实践探究

 

学生合作组装铰链四杆机构

学生比较分析:同一个四杆机构,当以不同杆件为机架,将得到三种不同类型。

 

 

 

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曲柄存在的条件:

 1.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根据曲柄存在条件,计算数据,分析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当满足条件一时,同一个四杆机构,当以不同杆件为机架,将得到三种不同类型。

当不满足条件一时,同一个四杆机构,当以不同杆件为机架,只能得到一种类型。

 

 

 

 

循序提问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

在理论与实践相互转换,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基础

 

 

 

 

 

 

学生组合讨论

 

 

 

思考、计算并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归纳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学生概括,学生评价。

 

 

通过预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曲柄存在的条件

 

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理论知识,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提炼,加深学生的认识。

 

 

课堂练习

1.双曲柄机构的组成条件之一是(   )。

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个长度之和  B.最短杆是机架C.最短杆是曲柄

 D. 最短杆是摇杆

2.如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已知lAB=45mmlBC=40mmlCD=30mmlAD=20mm,则该机构为(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D.曲柄滑块机构

3.如图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为(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D.曲柄滑块机构

4.如图示铰链四杆机构,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机构的类型属于            机构;判定理由是                               

                                

(2)若以AB杆为机架则该机构为             机构;若以CD杆为机架该机构又可成为

                 机构。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巡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相关习题化解教学难点

任务小结,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自行总结本次课的内容。

 

加深对本次学习任务知识点的理解

任务提升

试一试:

1.(小组共同完成)能不能只改变其中一个杆件的长度,得到不同的铰链四杆机构类型?

 

2.学习平台作业

布置作业。

 

 

在线解答学生问题。

 

动手改装模具,完成作业,将作业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探索创新,升华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 教学反思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自制模具,配合学案随堂练,营造生动形象的探索情境,听--练多方位结合,使教学内容更深入。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乐趣,将知识转换为能力,写入自己的脑海,成为自己的知识。

本次课的教学过程虽完整,但在课堂中的评价体系不全面,不到位,评价内容不丰富。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完善评价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使其更多的指向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通过多样、新颖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主题调整向全体学生,对个别特殊的学生采用特殊的评价方式,改变要求。

保持“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习惯这种模式并喜欢上这种教学模式。研学课更能从尊重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借助教具的使用进行探究,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此外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最好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同样的方式很容易就让学生审美疲劳。如何让每节课都与众不同是值得我继续探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