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教学设计:《山居秋暝》

作者:王坚  日期: 2024-12-25  点击:

山居秋暝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作品风格;

2.通过解读诗句,品味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美感,掌握学习《山居秋暝》的艺术技巧;

3.指导学生体味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带动对全诗内容的理解;

2.通过解读诗句,学习该诗的艺术技巧;

3.体味诗人厌恶官场、归隐山林的愿望及追求。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堪称诗歌的国度,而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光金时代,那么,我国的古典诗歌都有哪些类型呢?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唐朝不仅在诗体上创造了五七言近体诗,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的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有同学们熟悉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在唐诗的天空中熠熠闪光的世称诗佛——王维。

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另一首名作《山居秋暝》,看看他在诗中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二、具体研习《山居秋暝》

1.解题

问:我们赏析诗歌的第一步是理解文意,解题又是我们理解文意的开始。我们看题目,《山居秋暝》,即山中,是停留、住宿,即秋天,是傍晚。题目可以理解为:秋天的傍晚,留宿于山中,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是写景还是叙事或状物?

明确:写景。

即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问:既然是写景,那它的艺术技巧最有可能的是什么?

明确: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纠正字音,教学生读准节奏)

2)师范读(注意节奏)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浣女,莲动//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3)生再齐读

3.逐联理解诗句

1)问:首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晚来秋不是晚秋,而是秋天的傍晚

师示范:秋天傍晚,高山寂静,雨后初霁,空气清新,天气凉爽。

问:诗歌首联就给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地点、天气、时间、季节,营造了一种空旷清幽的境界,暗含诗人归隐的情怀。

2)问:颔联又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明确: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了进来;清清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

问:概括颔联写了什么?

明确:山中具体的景色。

问:那么山中的具体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明洁。

问: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这样的手法叫做什么?

明确:动静结合。

3)问:结合注释,想想看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明确:竹林里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的少女洗罢归来;荷叶纷披,原来是打鱼船顺流而下。

问:概括颈联写了什么?参考颔联我们概括出来的答案。

明确:山中的人事活动之景。

问:从作者的描述中,可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怎样?

明确:悠闲、自由。

问: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明确:颔联侧重于写物,颈联侧重于写人。颔联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表现出山村的生活美、人情美。

4.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1)问:前三联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山、月、松、泉、石、竹、浣女、莲、渔舟。

2)问:这些意象组成的图画有什么特点?

明确:空旷、清幽、宁静、明洁、清新、悠闲、自由。

3)问: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看到这么清幽、宁静的景象呢?

明确:恬淡、闲适。

4)问:看到这样清幽、宁静而清新的景象,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明确:喜爱。

5)问:正因为喜爱,所以作者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任凭春天的芬芳逝去,我依然要留下来享受这美妙的秋色,不愿离开,所以尾联写了什么?

明确: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留恋。

6)作者为什么喜爱山居秋暝的生活甚至愿意留下来?对这里的生活感到留恋?

明确:山居的自然美、人情美。

7)那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

明确:没有,现实中作者身处纷纷扰扰的官场。

8)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明确: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即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得厌恶,追求隐逸的生活像这种在诗歌的结尾表达作者心志和情怀的篇章结构,我们叫做卒章显志。

三、小结:

1.归纳本诗主旨:

大家还记得我们归纳主旨的公式吗?一起来回忆。然后大家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把它写在纸上,待会儿请两位同学来回答。

明确: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美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秋日傍晚静谧、清幽而清新的自然风景,表现了诗人对污浊、黑暗官场的厌恶,对安静纯朴的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追求)的思想感情。

2.归纳本诗艺术技巧

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卒章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