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语言和艺术手法的欣赏,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体会苏轼诗词豪壮的特点。
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
教学重点:
苏轼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配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的感受情境和意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2.导入语:听了刚才的音乐,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荡气回肠,什么是豪迈狂放。当苏轼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面对大江东去的雄伟景观,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后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苏轼面对大江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老师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三、朗读
1.学生试读,初步感受词的豪壮。
2.听录音、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四、请同学找出词中哪些句子是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豪壮之情的,并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明确:(写景: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五、江山如此秀美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苏轼看到此景又联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在词中找怀古的句子)
明确:(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
讲解:这里空间上滚滚东流入海的长江在作者的眼中已经变成了历史的洪流,洗净了千古风流人物,也洗净了三国时的豪杰,包括周瑜。由大浪淘沙想到千古风流人物,镜头进一步拉近,由赤壁想到三国众多豪杰,最后变成了特写,周瑜便成了这个特写镜头。
六、学生再次朗读上阕,体会苏轼心中那份怀古的幽情
七、作者在这里已经把赤壁称作周郎赤壁了,就足以把他从千古风流人物,三国众多豪杰中突现出来,苏轼到底为什么追慕周瑜,周瑜有哪些方面值得他去追慕呢?请一位同学诵读下阕,其他同学在词里勾画相关内容
明确:周瑜苏轼
外貌英俊儒雅(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早生华发
婚姻幸福美满(小乔初嫁了)屡遭不幸(发妻去世“十年生死两茫茫”)
事业功成名就(樯橹灰飞烟灭)功名未就(请同学读注解10)
基调感奋感伤
八、两相对比,作者发挥了想象,如果周瑜重游赤壁,看到“我”会有什么反应呢?(抽同学回答)
明确:(伤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九、苏轼经过和周瑜的对比后,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是否就悲哀不已呢?很多人认为这种旷达是碌碌无为者的哀叹,是一种消极情绪的表现。你是怎样看待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呢?这种态度和积极进取矛盾吗?
明确:(不是,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就可以看出苏轼早已能坦然对待个人的悲欢离合和兴衰荣辱了。但苏轼就是苏轼,善于自解自慰,在人生失意时能用道、佛思想开脱自己,使自己保持旷达乐观的心境。人的一生遇到挫折是难免的,我们应该象苏轼一样善于调整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
十、拓展延伸,更好理解豪放词的特点
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说的极为形象:“郎中(柳永)词,只和十七八少女,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男生读苏轼“大江东去……”(整首的基调,自豪,陶醉,敬佩)
女生读柳永“寒蝉凄切……”(整首的基调,哀婉、伤感、凄清)
十一、再次听配乐朗诵,加深理解
十二、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改写成自己喜欢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