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教学设计:《建筑力学》——约束与约束反力

作者:周叶  日期: 2024-12-23  点击:

文本框: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宜兴技师学院
宜兴开放大学
宜兴市社区培训学院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分院

 

 

 

 


教案

 

 

 

 

执教老师:         周叶           

授教课程:     建筑力学与结构     

授教课题:约束的识别与约束力的分析

授课班级:    联五201工程技术    

授课节次:    2024.10.10  2 

授课地点:     图书电教楼401     

授课课型:       专业理论课       

 


 

课题名称

约束的识别与约束力的分析

教学时数

1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0.10  2

授课班级

联五201工程技术

授课地点

图书电教楼401

学情分析

学生背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基础,对力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约束的相关内容脱离于初中物理学知识,是一个新概念,教学中需要与学生的前置知识相结合。

兴趣与能力:该阶段学生对实践操作和直观理解较为感兴趣,但对抽象理论和复杂计算可能感到困难。

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实例学习,而部分学生则更喜欢逻辑推理,教学中需兼顾两者。

内容分析

知识点:本章节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的约束(如柔体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固定铰支座、滑动铰支座等)及其产生的约束力,以及如何分析这些约束力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重要性:约束的识别与约束力分析是结构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思路

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分步讲解:先从简单约束讲起,逐步过渡到复杂约束,便于学生消化吸收。

互动教学:采用小组讨论、学习平台互动、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度。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建筑结构约束类型,理解约束力产生的原理,知晓各种类型约束形成的约束力,了解各种约束力的特征。

行为目标: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结构系统中约束力的分析,并能绘制受力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结构安全的责任感,激发其作为未来建筑工程师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积极贡献,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复杂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识别各种约束类型。

分析约束力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难点

知晓各种类型约束形成的约束力并了解各种约束力的特征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

突破策略

重难点突破:利用动画演示约束力作用过程直观展示;通过学生体验约束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约束力的作用效果。

分层教学: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教学

方法

教法: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学习平台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反思总结

教学

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PPT、视频资料、网络学习平台、练习题。

板书设计

文本框: 约束力分析
      1. 约束力的产生原理
      2. 受力分析步骤
      - 识别约束
      - 确定约束反力的方向

    程 序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概念引入

播放一段关于建筑结构在受力状态下的反应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约束如何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并引入“约束形成的约束反力”的概念。

1.观看视频或图片;

2.小组讨论并初步理解约束与约束反力的关系。

1.教师准备教学素材;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约束反力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通过真实情境或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理论讲授

特征分析

1.介绍自由体、非自由体、主动力及非主动力等约束的前置概念。

2.详细介绍约束类型及其形成的约束反力的特征,包括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等。

图片3

3.利用图片、动画和实物模型等辅助工具,直观展示约束反力的特征。

1.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2.观察图片、动画和实物模型,尝试理解并归纳约束反力的特征。

教师边讲边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加深学生对约束反力特征的理解。

通过理论讲授和特征分析,结合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约束反力的本质和特征,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打下基础。

案例分析

特征识别

选取典型建筑案例,分析约束类型及其形成的约束反力的特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分组讨论案例,尝试识别约束反力的特征,并讨论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鼓励学生提出见解,并进行适时指导。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加深对约束反力特征的理解。

课堂练习

特征应用

完成与约束反力特征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练习题,小组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尝试应用约束反力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总结课堂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不同见解。

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反思

课堂评价

总结本节课关于约束形成的约束反力的特征识别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学习方向。

回顾本节课所学,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教师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为成为优秀的建筑工程师而努力。

通过总结与拓展,激发学生的持续学习动力,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并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

课后作业

自主探究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关于约束反力特征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约束反力的概念、类型及其在实际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1.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根据教师提供的自主探究线索或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在下一次课上分享自己的发现或见解。

3.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与约束反力特征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提供一些自主探究的线索或问题,如“探索不同类型建筑结构中约束反力的实际应用”、“分析特定建筑案例中约束反力的形成及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深入研究。

3.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相关书籍、论文、网站链接等,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和提供自主探究的线索或问题,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教学反思

1.  学习成效:

 

2.  改革创新

 

3.  不足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