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一、教学基本情况 |
|||
授课课题 |
应用设计作品展示 |
||
课程名称 |
《设计软件》 |
授课学时 |
2 |
授课班级 |
陶艺2051 |
授课地点 |
图像处理实训室 |
参考教材 |
《Photoshop平面设计应用教程》,周建国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
内容分析 |
本课选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Photoshop平面设计应用教程》第15章创建3D立体效果章节的内容,课程内容是在学习了典型物体材质制作方法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对灯光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能对材质知识进行梳理,将不同类型材质进行类比,运用材质特点分析知识,将整体灯光环境的优化设置与材质属性结合起来,进行知识融合与迁移,从而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
||
学情分析 |
授课对象:陶艺设计与工艺专业二年级学生; 主要特征:动手能力强,接受新知快,喜欢多元的学习方式; 知识结构:具备了一定的材质制作及灯光知识基础,能对材质进行分析思考并进行探究制作,掌握了材质编辑的内容与基本应用; 薄 弱 点:自主探究维度还不够宽,思维发散能力有待提高。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1.掌握材质分析方法 2.掌握灯光及天空环境的优化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材质的制作,能完成多个不同材质的制作 2.通过灯光环境的设置,能提升整体的环境 素质目标:1.增强综合分析能力,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1.材质分析基本要点 2.渲染环境的优化设置 教学难点:1.灯光的优化设计 2.环境贴图的细节调整 |
二、教学策略 |
||||
教学理念 |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基于岗位需求的能力递进式全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课前自主探究、课中互动交流学、课后拓展提升学”的模式,开展“劳做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
|||
信息化技术 |
|
|||
教学与学法 |
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
|||
总体设计 |
|
三、教学过程 |
||||||
第一节 场景其它材质分析制作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课 前 准 备 |
1.上传学习相关课件、微课等资料及下发任务书,布置预习任务。 2.引导根据效果图,选择其中一种材质进行制作规划,思考制作思路。 3.规范手机管理与操作要求。
|
1.登录蓝墨云班课平台,复习旧知并预习新课。
2.关注平台上数据反馈以及老师对预习任务的评价,选取一种材质效果进行分析,思考制作思路。 |
1.利用蓝墨云班课网络学习平台提前发布学习任务,检验自主学习成果。
2.调动学生探索兴趣,主动感知物体造型的特点。 |
|||
课 程 导 入 |
《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号召:“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前导课程,同学们制作了场景中典型物品材质,但对于作品来说需要继续打磨,我们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作品进行细节提升。 |
观看《致匠心》片段,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结合时事热点,简要简述“文化自信”的思想内涵,并与自身专业性质相结合,渗透思政教育,并引出课题。 |
|||
任务一: 制作方向分析 |
任务发布:
上次课已经制作了均陶物体,接下来我们要对渲染输出的场景进行制作。 1. 头脑风暴:你所选择的其它材质效果特点有哪些?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寻找答案。
3. 展示分析头脑风暴结果,教师分析点拨。 4. 请小组代表分享制作思路。
5. 分析点评学生制作思路,点拨制作技巧。
|
1. 了解整体任务,明确课堂要求。
2.参与头脑风暴,分享思考结果。
3.每组根据课前预习与要求分享本组挑选的材质,阐述制作方向。
|
1.头脑风暴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供可行性思路,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2. 小组探究,团队合作,分享制作结果,加深知识理解。
4.及时进行操作及效果反馈,增强课堂时效性。 |
|||
任务二: 场景其它材质制作 |
1. 分小组探究根据指定的方案开始制作其他材质。 2. 观察制作过程,找出学生操作的不足之处。
3. 引导每组代表上台分享制作思路。 4. 教师指出学生制作的不足点,进行纠正。
5. 指导学生合作互助,对作品进行完善。
6.发起游戏得拼图活动,对学生作品进行阶段性评价。
|
1. 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思路分享,对在制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2.思考寻找解决方法。
3.小组探究讨论,组间进行交流协作,制作过程可观看微课视频,对作品进行修正。并上传最终作品
|
1. 引导学生根据方案进行制作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2.及时进行操作及效果反馈,增强课堂时效性。
3.通过小组展示点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有目的进行学习与操作,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
|||
第二节课 作品展示提高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任务三: 场景整体灯光的布置 |
在制作了材质之后,整体效果还是比较偏暗,需要对场景整体的灯光进行设计制作。 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全局灯光分布。
2. 发布头脑风暴活动:拍摄的环境灯光布置有什么要求?
3. 展示分析结果,教师分析点拨: 三点布光为基础进行变化。
4. 请小组代表分享灯光设计思路。
5.引导学生进行实景操作并在软件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灯光进行微调。 |
1.了解整体任务,明确课堂要求。
3.结合教师的指导,将自己的认知进行归纳整理
4.每个小组推选台分享制作过程 |
1.将任务内容进行分解,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作品制作。
2.头脑风暴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学习与操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实景操作及观察,结合软件操作,使学生对灯光的灯位等信息有较好的认识。 |
|||
任务四: 环境细节优化 |
1.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作品。
2. 发布头脑风暴活动:为何凹凸效果不明显,而其它组效果明显。
3. 展示分析头脑风暴结果,教师引导分析,发布练习要求,即应该注意颜色对比度。 4. 远程连线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强化设计规范。
5.根据课堂综合表现,利用拼图游戏,完成相关拼图。 |
1.积极回忆预习课程内容,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小组作品
3.根据要点分析,完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按需观看视频,辅助学习 4.认真听取企业导师的意见思考如何改进。 |
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供可行性思路,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2. 小组探究,团队合作,分享制作思路,加深知识理解。
3.企业导师评价,接近课堂与企业距离,了解行业规则。 |
|||
课 堂 小 结 |
复习容易出错的环节,总结实操经验: 1. 材质分析 (1)颜色、反射、透明 (2)纹理投射 2. 灯光与环境贴图 (1)综合布光 |
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识记操作要点。 |
回顾本课所学,梳理产品图渲染制作的过程,复习容易出错的环节,总结实操经验。 |
|||
课 后 拓 展 |
1. 发布线上课后习题; 2. 撰写整体实验报告
|
1.完成线上习题; 2.对整个材质表现过程进行归纳分析,形成实验报告上交。 |
通过整体任务的制作,回顾本阶段所学知识,梳理知识脉络,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
四、教学反思 |
||||||
本次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获得学生个人、小组及班级综合表现与教学目标对比统计图,课前预习与课后测试成绩情况进步明显,通过数据分析,班级综合表现达成度在92%以上,高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
附录1:评价要求与标准
分数比重 |
教师考核 |
学生评价 |
企业评价 |
要求与评价标准 |
课前10% |
1.教研结果5% 2.问卷测试5% |
无 |
无 |
1.积极参与课前调研 2.团结组员、合作默契 |
课中70% |
1.活动参与5% 2.平台测试10% 3.课堂分享5% 4.作品评价20% |
组间作品 互评10%
|
作品评价20% |
1.讨论积极发言,头脑风暴活动积极思考参与 2.线上测试按平台打分10%计入总成绩 3.作品从完整度、美观度进行打分
|
课后20% |
1.平台测试5% 2.实践报告15% |
无 |
作品评价10% |
1.线上测试按平台打分5%计入总成绩 2.实践报告真实,按照参与程度及成果效果进行评分 |
附录2:作品评价表
《设计软件》课堂作品评价表
应用设计作品展示
类别 |
评价要点 |
得分 |
建议与意见 |
组内互评(10分) |
1、整体效果(4分) |
|
|
2、技法操作(6分) |
|
||
小计 |
|
||
教师评价(20分) |
1、作品完成度(5分) |
|
|
2、不同材质特征表现(5分) |
|
||
3、色彩搭配合理(5分) |
|
||
5、整体效果(5分) |
|
||
小计 |
|
||
企业评价(20分) |
1、责任心(5分) |
|
|
2、技法操作能力(5分) |
|
||
3、整体效果(10分) |
|
||
小计 |
|
||
总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