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教学设计:《寻梦者》

作者:王坚  日期: 2023-03-22  点击:


授课章节

名称

理想之光

《寻梦者》

教学设备、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审美的能力。

2.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清全诗的线索,把握诗歌的抒情脉络。

2.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领悟“寻梦者”的情感特征。

教学难点

1.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领悟寻梦者的情感特征。

教法学法

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学习法

板书设计

寻梦者

戴望舒

花——娇妍——“梦”之美丽;

梦——比喻      

珍宝——无价——“梦”之珍贵;

金贝——深藏海底——“梦”之难寻珠;

珠——桃色“梦”之艳丽与神秘。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2课时

导入

新课

导入语:巴尔蒙特“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我们很多同学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寻求自己的梦想。那么,梦是什么?我们要寻找怎样的梦想?你的梦想爱内阁会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 PPT 呈现系列问题,并以导语简要导入。

以问导入,启发

思考。

教授

新课

一、教学铺垫

1.了解作者。

2.了解时代背景。

3.指导诵读。

4.检测材料 1

1.教师 PPT 呈现作者与时代背景知识。教师简要介绍。

 

2.重点指导诵读。现示范、指导第1-2 节的诵读,然后师生讨论,学会其他六节的诵读。

建议:教师可以下载一些音频文件为学生做示范。

 

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审美的能力;了解诗歌背景。

二、教学板块一:梳理意象,领会作用

作品运用多种意象,构成诗歌独特的作品运用多种意象,构成诗歌独特的意境。请找出诗歌中与“梦”有关的意象, 创并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示例:第一部分中的诗歌意象是“娇

艳的花”,象征梦的美好绚丽,让人产生无

限遐想,充满对梦的向往。

1.教师提问:课堂研(1-2)。

 

2.学生讨论。

 

3.师生交流明确。

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背景,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

三、教学板块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 节:开篇写“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为全诗作出铺垫。这梦是什么?“梦会开出花来”“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梦给你怎样的感受?又激发你怎样的欲望?

 

2-3 节:这样美丽的梦到哪里去寻找?寻找“金色的贝”有怎样的历程,要经历什么?

 

4 节:这个梦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值得我们去追寻?

 

5 节:但艰苦寻求的获得并非就是寻梦的终点,还需继续寻求,即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需付出怎样的努力?

 

6 节:何时真正的梦才会降临?这节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8 节:实现美好梦想时有什么感觉?经历了重重艰辛,付出了滴滴呵护,“桃色的珠”会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心灵震颤?

1.齐读全诗。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3.师生交流明确。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板块三:把握结构,体会技巧

1.归纳本诗的结构与抒情脉络。

2.赏析本诗的结构特点与表达技巧等。

1. 线索?这首诗的抒情脉络是什么?

师生讨论明确:以“寻梦”(做梦—寻梦—再次入梦)为线索抒情。

2.阅读作品,思考:每个诗节的结构有哪些共同点?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的首尾两节有何特点?

师生讨论明确。(见学习用书)

3.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具有深刻的含义。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简要分析。

师生讨论明确。

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师先举一些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理清全诗的线索,把握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拓展

延伸

四、教学板块三:讨论交流

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有梦想,人生才

不会苍白无力。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同

学们畅所欲言。(也可以说说“中国梦”与

“个人梦”的结合。)

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老师可以说说自己的梦想,学生交流后老师应该有所点拨或者归纳,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筑梦”之路上。

体会作品的思

想感情。

教学

反思

《寻梦者》是一首抒写追寻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心路历程的诗歌。诗中运用大量的意象,富有象征意义。因此教学过程基本设计为整体感知-理清线索-整理脉络-理解象征意义。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