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共话课堂 “研”以致用
——刘炜杰课程开发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师“课”研力提升活动
3月25日,省职教刘炜杰课程开发名师工作室走进机电学院,开展第二期教师“课”研力提升活动。活动以"问题导向、科研赋能"为主线,聚焦课堂,通过"课题汇报+名师指导"的形式,推动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活动由机电学院副院长盛俊飞主持。工作室专家团队、教务处及教师代表等30余人参加活动。
机电学院院长蒋东敏表示:“课”研力是深化课程改革、服务区域产业的重要抓手。他号召教师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科研思维破解教学难题,实现“研教互促”的良性循环。
对接产业需求,构建培养新模式
在课题汇报环节,陆颖老师提出“在地文化”培养理念,构建“文化+技术+市场”三位一体培养框架。导师谈锋建议整合企业资源开发实践项目,引入动态评价机制,实现课程与产业精准对接。
突破教学瓶颈,提升综合素养
针对普职融通背景下技能教学难题,王浩老师提出"技能+素养"双轮驱动模式。导师褚银菲建议细化操作标准,融入职业素养模块,通过真实项目案例强化实践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帮扶路径
在产教融合与创业帮扶方面,徐鹤雷老师探索校企合作创新路径。导师刘松辰建议通过创新创业比赛切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团队协作素养。
依托课程开发,助力“工学一体化”
针对工学一体化课程转化难题,诸文超老师提出"三段式"实施路径。导师谈锋建议依托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及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要求的无缝衔接。
在总结发言中,工作室领衔人刘炜杰博士强调职业教育科研应以问题导向为起点,以行动研究为路径,聚焦两个主要方向:一是立足学生发展,破解“教与学”脱节难题;二是锚定产业需求,开发“精密测量技术”校本课程。
后续省职教刘炜杰名师工作室将继续与机电学院建立"点对点"导师跟踪机制,围绕课程开发、校企协同、教学评价三大领域,开展科研沙龙与校企联合攻关活动,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包、校企共育标准等成果,培养技术能力与创新素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