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从“赋能”到“激活”:宜兴高职校教改实践成果亮相国培项目
9月12日下午,2023年湖南省中职科研副校长专题研修“实践展示与对话研讨”在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园D201举行,宜兴高职校教改实践成果在活动中精彩亮相。
培训班由湖南省教育厅委托、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该环节聚焦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教科研纵深发展,通过实践性成果展示引发认识,促进对话。
以多元评价赋能学业成长,激活学生自主发展动力,来自宜兴高职校信息学院的学生钱程、梅飞扬作《红色之旅评价系统》成果展示汇报,在上午研修班实践模块(产业)活动中,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为提供接待、讲解、茶艺等服务的旅游专业学生作了多元立体评价。为完成“红色之旅”评价系统的“量身”开发任务,信息学院6名计算机专业学生组成开发团队,分设两个小组竞争开展,完成了两个产品的开发和交付。开发过程全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关键能力、客户沟通能力、思维变通能力、协同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优化服务的专业意识,也进一步坚定了学生的专业自信,激活了发展动力。汇报结束后,团队负责老师周丹向学生颁发“软件开发员”微证书。
宜兴高职校卞媛媛老师作《扬红色文化,构多元评价》分享。紧扣研修实践模块(产业)专题,宜兴高职校以项目化教学任务单形式将整体任务分发。依托地方景点导游、茶艺等课程,旅游学院学生团队借助校外实践基地项目,动态开发了走访路线和接待服务项目,在赋能知识技能得到锻炼的同时激活了课堂形态。结合学生在讲解、接待过程中的表现,研修班学员通过上述学生团队开发的评价系统开展综合测评,不仅对评价系统作出实践性检测,也通过系统的星级打分,为参与讲解接待服务的学生达到认定标准、获得“校外实践基地星级导游”“茶艺服务”等微证书积攒分数。
以不同种类、等级“微证书”为标志的“里程碑式学业评价”是宜兴高职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已先后运用于旅游管理、计算机等五年制高职专业。模式以学生参与项目成果为基础,以参与过程的实际表现为重点,围绕7项指标实施多维度、持续性、增值性的评价,大力推进了学生自我、同学、教师和更多第三方、尤其是客户的多元评价,助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教学诊断与改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进阶提升,激发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自信。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汤泓工作室是“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工作室面向宜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立体化新型教材,探索混合式、项目式教法改革。面对茶具订单要求,工作室学生通过主题探讨、写生、作品参观、名师拜访等环节不断优化方案,完成了工艺制作、装饰刻绘、细节完善,直至进窑烧制、产品交付。《陶醉阳羡,游于艺》的展示,既展现了陶都中专学生对宜兴陶文化、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弘扬,也展示了工作室项目式教法改革的创新实践和人才培养成效。
让真正的科研赋能学生多元发展,激活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立足宜兴实践,刘炜杰博士以《职业教育赋能非遗产业化的宜兴实践——兼论新时代中职学校科研的功能、内涵与实践路径》为题,从科研思维出发,围绕“缘何”“为何”“是何”“如何”“若何”开展对话研讨。他指出,无视新变化、无视新需求、专业不“专业”、学习是“练习”是当前中职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症结”;他提出,科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真正的职业教育科研应落实产学研一体化,是立足宏观、围绕中观、紧扣微观的“顶天立地”的研究;他认为,只有关注新动向、分析新变化、发现新问题、探索新变革、构建新体系、探索新课程、探索新课堂、探索新教法、开发新产品,才能推动学校开展新学习,建设新空间,建设新平台,以真正的科研创新赋能中职校的特色建设,激活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