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资讯快递

锚定现代化 解码新命题 :宜兴高职校四项成果精彩亮相第四届长三角职教新航线论坛

作者:周丹  日期: 2023-08-21  点击:

               锚定现代化 解码新命题

 宜兴高职校四项成果精彩亮相第四届长三角职教新航线论坛

819日上午,第四届长三角职教新航线论坛在宜兴举行。宜兴高职校四项成果精彩亮相。

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扬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克勇,《中国高教研究》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咨询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副秘书长王小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教育学学科主编谭旭,《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主编翟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刘红,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宁波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任君庆,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职教通讯》杂志社社长庄西真。论坛沙龙和交流发言分别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伟、华东师范大学李政、南京师范大学郝天聪主持。

论坛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愿景、困境与路径》为主题,分设多项议题开展讲评互动。宜兴高职校卞媛媛、陈艳、胥徐、陈群四位老师分别作精彩发言,来自国内的职教名专家、名师、名校长及骨干教师代表160人听取了现场汇报,350人在线直播观摩。


围绕议题“职业院校学生学业评价与生涯发展”,卞媛媛老师以《素养导向,项目载体,进阶成长——职业学校里程碑式学业评价体系的实践创新》为题,分享了学校在学业评价体系上的创新实践。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对于破解职业教育改革难题、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紧密对标政策文件,坚持“体系化建构,综合性评价,增值性标志,持续性发展”基本理念,构建了“里程碑式学业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助推了学校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教诊改”建设和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针对议题“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创新”,陈艳老师作《基于成长逻辑的五年制高职思政课“三教”改革实践》发言。为提供适合的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学校把脉五年制高职思政课教学远离学生的“病症”,基于学生成长逻辑,成功打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五年制高职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模型。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深化团队协同赋能教师提升素养;通过用好规范教材、开发建设数字化资源和实践基地实现教材升级;通过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五年制高职思政课“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和“融合浸润”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激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效。



结合议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挑战与应对之策”,胥徐老师作《职业院校教师“三术”融合的专业发展创新实践》交流发言,从历程与挑战、路径与实践、创新与成效三方面分享了学校教师校本研修模式。模式通过教师“技术、教术、学术”能力点的研判,制定教师专业发展“424点能力进阶”六阶段认定标准,形成“三力”驱动机制,构建“333”师资培养路径,理实结合赋能教师“教术学术”提升,产教融合驱动教师“技术”更新,创新“3阶”团队共研方式打造结构化研修载体。正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省级以上名师等培养实效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紧扣议题“职业院校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路径”,陈群老师以《县域职业教育“三链融合”赋能非遗产业化的宜兴实践》为题,结合宜兴陶瓷产业人才培养问题,通过案例分享,展示了学校在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探索。学校充分整合县域中、高等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优势资源,协同完善“学力+技能”贯通机制,搭建“政+++校”培养平台,创新“技+艺”培养模式,建立了“中++成”课程体系,初步探索出“三链融合”的实践样板。基于紫砂陶技艺本身的技术链,培养了大批技艺的传承者、创新者;依托现代化发展的数字链,培养了一批新兴技术的应用者、拓展者;指向全域发展的文化链,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推广者,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自全国相关院校和期刊的职教名专家、学者就成果分享作逐一点评。他们认为,四项成果亮点纷呈,特色鲜明,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明确的对标意识、鲜明的成果意识,在落实学生增值性评价、破解思政教学整体设计问题、精准化落实教师校本培养培训、建构县域职业教育赋能非遗产业化现实路径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结合研究存在问题,点评专家从研究思维、研究方式、成果提炼、展示表达等方面给予了精准指导,期待学校能不断跟上时代步伐,勇于创新突破,以更宽广的视野看职教,以更踏实的步伐办职教,以县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服务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以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全力推进落实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最新命题,最终表现直指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人才培养的现代化以及就业保障的现代化。宜兴高职校四项成果于本次论坛的精彩亮相,全面展示了学校构建现代化办学体系、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发展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