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资讯快递

“宜”“通”互学同频共振 融合创生驱动未来

作者:周丹  日期: 2023-07-01  点击:

“宜”“通”互学同频共振  融合创生驱动未来

2023628日,宜兴高职校刘炜杰教学创新团队、“名特优”第二批培养对象代表一行11人赴通州中专开展教师成长交流专题活动。

通州中专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顾强对团队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两校教师能充分利用交流平台,借力名师指引,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头雁,为江苏职教发展贡献力量。

 

 成长汇报:知识是流动的液体

知识不是稳定的固体,而是流动的液体,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合作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断学习中实现自己高效发展的需求,活动中,各校代表分别作团队引领促提升的经验分享。

宜兴高职校“名特优”第二批培养对象代表谈锋作“求知、悟技、践行” 三年成长规划汇报,分享了在团队引领下,自身在教科研方面实现成长的经历。

刘炜杰教学创新团队成员、陶都中专汤泓老师以“习技、弘艺、合道”为题,介绍了工作室以实践促提升的教学主张、建设思路、建设过程。

通州中专王晓玉、于娜老师分别以“坚守沃土 历练成长”“用心教学、用爱滋润”为题,讲述了在团队引领下,自己在教学、德育、科研等方面的蜕变和成长。

读书分享:最是书香能致远

围绕美国作家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宜兴高职校许颖、通州中专季丹丹、胡杰三位老师分别畅谈了各自的读书心得,体现了个人思考。

特邀点评嘉宾、南通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副团长郭志明紧扣关键词“读大书”“融学生”“提主见”“做项目”“写文章”“敢展示”“伴团队”作出点评,并从书籍的选择、吸纳和阅读习惯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经验。

 学术沙龙:为有源头活水来

通州中专李倩老师作题为《目视化:使融合教学更具象》报告。报告围绕目视化在融合教学中的应用,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群为例,从契合需要、理论支撑、实践应用、进一步思考四个方面提出了安全规范目视化、资源建设目视化、教学实施目视化、教学评价目视化等主张。

在姜汉荣校长主持下,参会教师以学术沙龙形式,就“目视化”与“融合教学”的有机融合开展了现场讨论。

刘炜杰教学创新团队代表郭群、熊顺美和姜汉荣教学创新团队代表李峰、沈正寒分别基于各自工作实践,畅谈了自己对目视化和融合教学的理解。

金陵高职校周乐山校长重点从职业教育和教育理论相融合、教学改革中的育人渗透、教学实践中的团队培养三方面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从目视化和融合教学的逻辑关系、从立足产业角度看待目视化和融合教育等方面提出中肯建议。

图片

省中职师培中心办公室主任曹鸿骅从目视化和具象的关系、具象对于融合教学的意义、目视化和可视化的关系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就构建“五维融一”的目视化融合教学明确了方向。

图片

宜兴高职校校长刘炜杰认为,读书、分享、交流是行之有效的在职学习方式,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促进智慧的生发;围绕沙龙主题,刘校长着重从目视化管理的标准、目视化的聚生认知、目视化和融合教学的结合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让团队建设成为成员发展的助推器、优秀人才的集聚地、教学改革的新高地,宜兴高职校依托“承云湖学者计划”,已成功构建起“倒金字塔型”教师培养体系,在建梯队、育名师、促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宜”“通”两地、多校的互学互鉴、同频共振,不仅为两校骨干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创造了契机,为学校进一步打造素养化、个性化、多元化、活力化教师学习团队丰富了资源,也为两地职业教育推动融合创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