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热点交流:培根铸魂 思政育人——中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周叶  日期: 2024-02-26  点击: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技术》(以下简称:“本课程”)是中职院校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共计96学时,6学分,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机械与设备、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和工艺,掌握常见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施工员、质检员、建造师等职业岗位培训、鉴定、考试的核心内容。它的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建筑施工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以及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面向中职二年级在校生,于一个学期讲授结束,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常见的建筑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工艺,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该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和相关规范,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课程以“施工任务作业”为主线,提升专业技能和学生文化素养为重点,增强学生学好建筑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及责任担当。

以“价值塑造 +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三个维度的立德树人为目标出发,利用数字化资源的多媒体、超级文本、动态交互、共建共享、衍生再造的特点,以建设目标为指导依据,构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思政资源库(图 1)。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中,课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要求学生完成预习工作。课中以讲述课程知识点为主,应用Why-How-What黄金圈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在线下教学中,课前做到心中有数;课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深刻剖析;课后布置拓展学习内容,同时布置下一次课程的预习内容。

1.  课程精讲。课程精讲时要做到有的放矢,“精讲点拨”,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学习中,要以组织论及目标控制基本原理作为精讲板块,让学生了解红色建筑、建筑工程案例和行业院士等,同时强调行业规范与标准。

2.小组讨论。合作讨论式教学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方式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相互认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考查高层次的认知目标,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4.查阅文献。教材有时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论著往往又偏重于某一方面。因此,好的综述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

5.课后作业。教师应针对学生当天的学习内容情况布置习题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书本知识和实际有机结合。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以隧道模施工为例进行思政范例课程讲解。

(一)确立三个维度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价值塑造

1)培养学生严瑾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政内容的理解。(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 知识传授

1)明确隧道模施工的特点与流程。(2)掌握隧道模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熟练运用行业规范与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

3能力培养

1)能够熟练地进行隧道模施工并进行安全检查。(2)能够熟练掌握隧道模施工中的各项技术要点。

(二)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课堂设计思路

1)课前思政导入。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我国隧道发展现状引出家国情怀的思政课题,并通过隧道模施工的过程,树立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创新精神,并通过。

2)课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通过互动式教学,以隧道模施工为任务目标,分组进行现场操作,教师总结评价,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3)课后总结课程思政目标。中国梦的目标追求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课程思政具体实施(如表1):

1 隧道模施工思政教学案例

知识要点

思政元素

教学方法

融入途径和方法

考核方式

隧道模的概念和特点

爱国、敬业

课程精讲、

案例分析

观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视频,分析其设计巧妙之处;观看六盘山隧道、中条山隧道相关视频,从中体会支援西部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政策

提问、讨论

 

隧道模施工的步骤和要点

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课程精讲、

案例分析、

查阅文献、

课后作业

实际参与隧道模施工的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建筑工人的辛苦与不易,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当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良好品格。

提问、讨论、

批改作业

 

工程质量

工匠精神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激发学生锐意进取、 兢兢业业、汲取知识力量,励志成为建筑施工行业精益求精的工匠巨人。

提问

施工安全

敬业、诚信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课后作业

通过工程事故实例,分析职业伤害事故引发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提问、讨论、

批改作业

(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思政育人落到实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活动需要获得学生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够取得更多的成就。专业教师应当通过课堂评价、教师提问、问卷调查等诸多形式来开展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反馈活动,了解学生的满意度以及掌握情况。

以隧道模施工课程课程为例设计思政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发放89份调查问卷,通过具体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对教师的思政水平是否满意?对授课形式是否满意?对思政元素的适用程度是否满意?等等。教师可以发现学生针对某一问题的反馈情况不尽相同,这说明课程思政的探索工作仍然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分析可知,学生对对授课形式不满意的学生占比为0.4%,对教师所用思政案例以及所渗透思政元素不满意学生占比1.2%,同时还有 4.2%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没有促进其学习态度转变。通过这样的问卷调查活动,可以让学情反馈更高效,教师也可以巩固课程思政的探索成果,优化接下来的建筑专业教学模式。

五、教学效果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传统课堂教学思政资源有限,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授很难做到融合统一;现在的课程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价值引领,完善“三全育人”

在高度上,要明白“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将课堂作为育人的主渠道,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在深度上,课程思政作为构建“两个体系”的有效切入点,要从课堂教学切入,着力优化课程设置,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在广度上,课程思政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方面,不仅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所有课程都有育人职责。

(3)增加思政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讨论、小组汇报检验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解,锻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我国著名工程案例,与教学内容更好的结合,同时增加了思政相关的动画资源,提高了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师感悟

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所以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注意将二者完美结合。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政元素,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通过文章、视频等对都江堰、长江三峡等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把课程思政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深剖案例中隐藏的思政元素,让学生通过郑守仁院士的事迹,真切感受到建设者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从而正面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推进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使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化、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同时也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