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摘要:融媒体的发展与地域文化紧密相关,地域文化是融媒体专业人才和融媒体发展的灵魂之根,而融媒体的发展有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融媒体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也需要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建构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媒体专业,才能为地方媒体培养具有高超融媒体技能和文化素养的融媒体人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宜兴紫砂文化与融媒体专业内涵的基础上,对于基于宜兴紫砂文化下的融媒体专业发展进行深度分析和思考,旨在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融媒体专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宜兴紫砂文化,融媒体,专业发展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并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式的不断融合发展趋势,因此各大媒体纷纷建立融媒体中心,对于融媒体专业人才也具有巨大需求。融媒专业人才不仅具有娴熟的融媒体技能,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因此高职融媒体专业作为融媒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娴熟技能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融媒体专业人才。本文以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融媒体专业为例,从宜兴紫砂文化中汲取营养,建构基于宜兴紫砂文化下的融媒体专业发展模式。
一、融媒体专业概述
“融媒体”作为融合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优势,全面整合人力、内容、宣传等资源,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是新时代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社会的人才需求上看,伴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升级和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人才需求岗位的融媒体化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一专多能”融媒体应用型人才倍受青睐。因此培养具有融媒体理念,能够满足融媒体采、录、播、控、制、传岗位要求,且能胜任大型活动直播、融媒体运营与维护、网络舆情应对与分析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2]。
为培养既具有具备整合、传播、策划能力,又擅长融合多形式内容生产、精通各种介质的融合分发的“多才多艺”融媒体专业人才,高职融媒体专业人才和课程教学,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包含融合新闻的理论与实务、融媒体作品创作等综合性课程,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系统化课程,培养掌握融媒体、美工、文案写作、数据分析、视频制作、网络舆情等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融媒体策采编发审评、融媒体运营、网络舆情应对与分析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于宜兴紫砂文化下的融媒体专业发展策略
宜兴紫砂文化历史悠久,不仅产生了顾景舟、蒋蓉、谭泉海、徐达明、汪寅仙等众多紫砂名家以及“梅桩壶”、“松段壶”、“竹节壶”、“莲心壶”、“南瓜壶”、“蟠桃壶”等一批批精美的紫砂作品,而且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紫砂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融媒体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3]。基于宜兴紫砂文化下的融媒体专业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于宜兴紫砂文化制定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融媒体的创新与发展是大众对精美内容不断追求的体现,基于宜兴紫砂文化制定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文化、内容、技术和传播的有机融合,可以为高职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首先,适度的专业技术。将宜兴紫砂文化融入融媒体专业教学之中,结合融媒体技术的特点,明确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让融媒体才培养不再局限于职业技能,而融入更多的地域文化和情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融媒技术,能够胜任融媒体岗位需求[4]。
其次,文化、艺术、精准的内容。融媒体时代仍然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将艺术、文化与技术深入融合,因此融媒体专业人才既要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又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懂得内容生产。融媒体时代内容形式的多样化,要求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要植根于地域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创意设计能力,以满足新时代对融媒体人才综合素养的高要求。
(二)打造具有宜兴紫砂文化内涵和融媒体素养的教学团队
教师是融媒体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不仅要掌握融媒体产品的开发流程和各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而且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和实践经验,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保障融媒体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地域文化的无缝对接[5]。以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融媒体专业教师培养为例,通过企业实践、校企合作、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让老师全面了解和深入学习宜兴紫砂文化,与紫砂非遗大师进行思想对话和灵魂碰撞,掌握紫砂制壶技艺,了解紫砂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才能在老师“以身为范”的影响下不断提高融媒体课堂教学的紫砂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三)基于宜兴紫砂文化建构融媒体项目实训室
融媒体专业作为新时代融合性交叉学科,涉及文学、美学、摄影、新媒体技术等各类综合性知识,因此在融媒体专业教学和融媒体项目实训室建设时需要不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理论实践的结合。融媒体项目实训室的建设,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融媒体产品生产流程,掌握融媒体技术,更重要的是以融媒体实训项目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和受众需求,培养学生的融媒体思维以及运用地域文化提高融媒体产品影响力、满意度和文化认同感的能力[6]。比如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融媒体专业,以宜兴紫砂文化的宣传为融媒体专业的实践项目,以紫砂文化为引导,在培养融媒体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同时,还可以借助融媒体技术提升宜兴紫砂文化的品牌知名度,实现宜兴紫砂文化与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
结语:
综上所述,宜兴紫砂文化为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助力,将宜兴紫砂文化融入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致中和,建构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有助于培养大量优秀的融媒体专业人才,而且在宜兴紫砂文化的助力下可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宜兴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偲祺,石文静,周光召,彭娅,鲁爱.新媒体视域下宜兴紫砂文化品牌传播路径探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7):144-145.
[2] 吴江云.互联网时代宜兴紫砂的营销模式思考[J]. 现代营销,2019(11):152-153.
[3] 刘娉. 新媒体语境下文创产品地域化的创新发展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2(7):30-31.
[4] 白竹雪,赵元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传媒专业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助力吉林省红色文旅发展——遇见黑土,踏寻吉林省红色文化[J].文渊(高中版),2021(10):3373-3374.
[5] 刘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以"汉风唐韵"主题艺术设计课程为例[J].包装工程,2022,43(10):427-434.
[6] 张全.基于绍兴地域文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