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论文:新职教法视角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卞媛媛  日期: 2025-01-09  点击:

新职教法视角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

财经学院         卞媛媛       15312209136

摘要: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五年制办学应严格实施“4.50.5”的人才培养方案模式。新职教法在总则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必需“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职教法视域下,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4.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及设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职教法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新职教法视角下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经验与成效

(一)坚持以德为先,突出职业素养

新职教法在总则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必需“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要求。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严格参照《江苏联合职业学院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意见的同时,结合宜兴地方实际、办学实际,制定适合本专业教学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在滚动修订过程中,依托学校的产教融合园,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等为主导的“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坚持“因材施教、一届一案”的原则。在执行过程中,坚持把“以德为先”“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这与新职教法所倡导的“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理念不谋而合。此外,致力于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内涵的深度融合,结合宜兴地方特色,开设了选修课程“陶艺与茶艺”,让学生深入了解茶艺文化、茶礼渊源、茶艺师综合素养等,真正将五育并举融入思政教育、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

(二)深化产教融合 打造专业课堂

从“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新职教法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本专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跟踪和在校生的综合学情调研,明确本专业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在确保“4.5+0.5”严格执行的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培养学生认知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紧扣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与江苏幕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凯立达财税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推行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与企业导师共同组织教学,同时将“一课双师”、产教相融的理念深入贯彻到实践操作和互动教学之中,真正学以致用,实现理实的有机结合,打造专业课堂。此外,企业导师将企业真实日常经营要素带入课堂,引领学生开展仿真实践活动;专业教师则将专业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活动加工整合,力争无缝衔接。

(三)开展育训结合,提升师资素质

新职教法强调要“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发展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目前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术思想活跃、科研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业务水平精良的教学科研队伍。为保持梯队建设,所有教师都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中、长期规划和学年培养计划。为更好的促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提升,促进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适应新阶段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财经学院通过教师招考,选拔了拥有大数据背景的研究生加入教师队伍,还组织所有专业教师参加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培训,采用线上指导和教师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老师们对于大数据、区块链背景下企业财务工作流程的认识,通过对“Python语言”和大数据会计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同时,以 “立信会计综合实践工作室”活动开展为平台,强化专业教师业务能力。

(四)开发职业体验,增强辐射能力

新职教法规定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职业体验。本专业充分发挥名师影响力,成立“立信会计综合实践工作室”,跟踪开设职业体验项目,秉承“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的工作目标,努力打造集“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师生创业、职业体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实践中心。作为学校特色与品牌之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珠算技能团队大力发挥团队效能,助力学校乃至宜兴职教的高品质发展,以技能彰显职教魅力,以品牌推动文化建设,以跨单位跨区域的复合型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资源,打造地方高品质职教,实现领航学校的建设并大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新职教法实施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指导的精准性不足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职业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借鉴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典型培养模式成功案例的先进经验,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有机纳入到教学标准,并整合为教学内容。我们多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财会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调研,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全过程。在具体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滚动修订过程中,虽然企业能配合参与,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但由于企业与学校在性质、体质、功能和结构上的不足,大部分企业行业不懂教学,提供的建议大多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对人才培养精准性的指导性还较欠缺,还有部分企业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对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还没能充分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之中,企业专家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具体认知还有所欠缺。因此,如何倡导专业建设委员会中企业、行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一直是专业建设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二)学生在校时间与企业需求旺季时段存在冲突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我们严格执行“4.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顶岗实习管理和教学。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模式与行业企业的需求旺季出现了较大的冲突。根据实践经验,每年暑假过后、9月中旬开始,企业就会陆续进入校园并通过宣讲会的形式,招收财经商贸专业的优秀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主要集中在9月至11月。根据学校就业处数据显示,10月份则是校园招聘最繁忙的旺季,高潮会一直持续到12月份,许多企业希望学生能马上进入企业开始实习。但此时学生还没有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即使有对口的实习机会,也只能暂时搁置。因此,如何保证严格执行4.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又与企业急需人才的时间段相结合,也是人才培养中目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三)教材开发与选用需进一步适应专业需求

在教材选择过程中,我们严格规范优选江苏省规划教材和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配套教材。但在使用中发现,教材大多选用的是纸质订本,灵活性与时效性是其最大的短板。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也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企业实际要求,完全灵活自主地为学生挑选授课内容。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课程的教材为例,税收政策的更新日新月异,纳税申报系统也在不断更新改革,因此教材内容永远都存在重大的滞后性,也就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三、新职教法视角下的改进措施

(一)变合作为共建,提升企业参与精准度

从“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新职教法为产教融合正式赋予法律之名,细化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各类主体举办职业教育的法定职责,也为后续推动校企合作提供了法理支撑。基于“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本专业将与入驻产教融合园的江苏幕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中超利永紫砂文化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深化产教融合项目,将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融合为利益共同体,力争实现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指导的精准度。

(二)引企入校,缓冲企业需求旺季

新的职教法引入的“中国特色学徒制”、“产教融合型企业”等新概念,代表了二十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在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上的创新,更激发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将以此为契机,将“立信会计综合实践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和载体,对急需人才入驻实习实践的企业,积极引企入校,引实习项目入校,让4.5年级的学生能在校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在工作室参与企业的实习项目,提升实战能力和实践经验,努力保证严格执行4.50.5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能缓解企业急需人才实习的燃眉之急。

(三)校企共研新型活页式教材

新职教法明确规定了“国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因此,本专业会继续深入落实“职教20条”中提出的“三教”改革,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努力研究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其他信息化资源。将本专业最前沿的理念融入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渗透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传统纸质教材向新型活页式教材的转型。

综上所述,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是合理可行的,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新职教法的出台对我们职教人和职业学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们会不断落实新职教法的精神,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潜心践行内涵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吴天舒,李妍.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3):19-23.

2. 易颖俐,易颖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活页式教材研究[J].河南农业,2020(24):26-27+31.

3.刘景忠.完善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须坚持问题导向[J].江苏教育,2020(9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