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课题研究(王科冰):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

作者:周丹  日期: 2024-06-26  点击:

期数

2

编号

YW-j/2021/142

 

 

 

 

 

 

宜兴市学科微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                                

课 题 类 别        教师个人                        

课题主持人:        王科冰                          

所 在 单 位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申 报 日 期       2021.09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制

 

填报说明

 

 

1.申报宜兴市学科微课题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封面左上角“期数、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科统一填写。

3.“课题类别”栏按《宜兴市学科微课题管理办法》中指定的类别(“教师个人专项”或“学科组专项”)填写。

4.“课题主持人”栏限填一人。

5.《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和《申报评审活页》部分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6.《申报评审书》中“预期研究成果”栏,“成果类型”按《宜兴市学科微课题管理办法》“鉴定材料”要求中列举的类型填写,可填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读书笔记、调查报告、访谈分析、典型课例、研究叙事、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  成果名称”填写该项成果的具体内容。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科电话:8790295682931823

 

 

 

 

 

、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王科冰

性别

 

出生年月

 1987.03

工作年月

2010.08

专业技

术职务

 讲师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任教学科

机械

何级学科教学荣誉称号

无锡市教学新秀

联系电话

18552129003

电子信箱

396902428@qq.com

近三年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情况(限填2项)

课题名称

批准单位、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工作过程导向: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无锡教育局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设计

研究中

 

 

 

 

近三年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3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实践研究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0.10

提高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安徽教育科研(2021.05

中职类职业技能大赛的指导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21.08

 

课题研究主要合作者或学科组成员

 

   

 

在课题中的分工

方明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讲师

调查报告撰写

陈浩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助理讲师

校本化方案撰写

张金梅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讲师

教学案例撰写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中职校毕业生在其职业生涯中从事任何行业均普遍存在、任何职业或工作岗位都不可缺少的,除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以外最基本、最关键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态度(职业人格)和职业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集合,与岗位专业技能无关,也可称为“职业关键素养”或“职业通用素养”。本课题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在学校专业实训之后,所具备的符合企业工匠精神的素养品质,具体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

2.机械专业:机械专业涵盖领域很广,而本课题的机械专业是指研究机械制图、电脑辅助制图、机械工件加工及装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3.实训教学:指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而本课题的实训教学,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依托某一项工作任务,以实践为主导,以理论为辅助,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是指在专业实训教学中,以企业岗位能力素养为依据,契合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学生的中职三年生涯中,进行持续的专业素养教育,使其成为具备专业核心素养的高技能人才。

(二)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于技术性人才的要求与日俱增,习近平同志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系列政策的背后,关键基石就是人才的培养,但是本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

第一实训教师缺乏核心素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教育的先头兵,在学生专业实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今中职学校机械教师招考,均要求本科毕业才能报考,而本科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年轻教师刚毕业就进入学校,未经过企业锻炼,缺少实践环节,对于专业核心素养,知之甚少,教师自身不具备,对于学生专业实训,便只能照搬学校的老模式。

第二是教学方法脱离核心素养。本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实训观念普遍落后于行业发展,有的甚至已经严重与行业脱节,使用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沿袭之前的老套路,甚少根据产业和行业需求来进行规划调整,方式的一成不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一如之前。对于现今企业需要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核心素养,根本没有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最后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普高生并无太大差异,失去了中职生的专业实践优势,对于服务于当地企业生产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

第三是学生漠视核心素养。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筛选下来的“失败者”,具备的文化素养远远不能和普高生相比较,加之近年来扩招的影响,生源质量更是令人堪忧。懒散、厌学、缺乏自信等等缺点,让他们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未有一个主观上的认识,绝大部分来校的目的就是混日子,丝毫不为将来考虑,这间接导致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举步维艰。

以上三个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具体的解决策略及实施路径,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外在中职教育和相应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起步较早, 形成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实训教学模式:

   一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教育为“一元”,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二元”,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首先与企业签定培训合同,学生也就成为了企业里的学徒,从而接受“两类课程”的培训, 职业学校执行文化部分的教学计划、大纲,以理论教学为主,学习职业知识;企业执行培训规章、职业目标培训大纲规定的实践培训课程,以技能培训为主。这种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

二是英国的“三明治”实训模式。“三明治”实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用一段时间学习理论知识,一段时间到工厂企业参加生产劳动,以验证理论,接着再学习一段理论,接着去实践,如此交替进行,直到掌握所学专业,通过考试得到毕业证书为止;

三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该模式实训的场所在校内,依赖于全真化的工作过程,需要持续性的运营资金的支撑,而运营资金的来源在于与企业的充分合作。

而在国内,机械专业实训教学处于发展上升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实践教学经验,逐渐发展出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一是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机械专业实训课堂大多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特点,难以因材施教,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课程内容难以接受和掌握。

二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任务由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将枯燥而抽象的专业知识科学、有效地融入企业实践案例中去,课程注重过程考核。

三是“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采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实现校企“零距离”,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能力。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涉及 “核心素养”“中职实训教学”两个个层面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核心素养为关键词,利用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检索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的文章1953篇,核心期刊37篇。相关研究从2003年开始出现,后逐年快速增长,在2019年达到峰值的239篇,2020年稍有回落;以“核心素养”为关键词,利用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检索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的文章1314篇,课题组通过删选,泛读和精读核心期刊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在基于中职核心素养的机械实训方面的研究处在初级状态,不足以形成对中职教学的促进性意义。

综上所述,国外三种实训教学模式,均是秉承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探讨如何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具备完善的专业技术能力,符合企业岗位的要求,而国内的三种模式,也只是在国外模式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究其本质,与国外模式大致相同。两者都忽略了核心素养在机械专业今后在其岗位起到的巨大作用,未着重强调,更遑论提到相应的战略高度。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论上将核心素养提到首要位置,并将核心素养视为产业技术人员的灵魂,以此为导向,引领整个课题的研究思路,既符合中职机械实训教学方法理论,又为机械专业实训课多样化研究提供了样本;在实践上,机械实训教学过程以核心素养的养成为引领目标,通过对教师的培养,教法的改变,学生的培育等三方面着手,研究和探索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方案、教学案例、以及实施策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机械实训观念的转变,还能熟知实际的工作流程,增进对未来职业的认识,使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无缝衔接,对其将来就业稳定性,社会的认可性上,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四)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引领目标,通过学生素养、中职机械专业实训课程、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的调查,找寻原因,进而形成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校本化实施方案、教学案例等成果,打造基于岗位能力素养的评价方案,从而构建四维一体的核心素养培养价值体系,使学生在中职三年生涯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从而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五)研究的内容

1. 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1)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学情调查;

(2)中职机械专业实训课程现状的调查;

2. 关于机械专业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

(1)机械行业发展趋势的调查;

(2)机械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3.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的策略研究;

(1)认知发展策略对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概念形成策略对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3)行为练习策略对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4.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校本化方案的开发研究;

5.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案例的开发研究

6.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方案的开发研究。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20216月——20218

基于需求确定本课题,组织成立课题研究团队,整体酝酿课题的目标、内容和思路,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通过开题论证后付诸实施。

2.实施阶段:20219月——20223

对照研究思路,围绕研究目标,对研究内容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

3.修正和深化阶段:20224月——20225

调查反馈,及时修正,深化认识,把研究和实践更有效、紧密结合。

4. 总结阶段:20225月——20226

总结归纳、形成研究报告,完成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检索大量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相关的文献(包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在整理、分析、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文献综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案提供基础材料。

2.调查研究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区域内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中职机械实训课程现状、教学需求。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机械制造行业人才需求,撰写调研报告,作为课程实施方案研制的重要依据。

3.行动研究法:对中职机械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开展行动研究,在建设一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系列科研成果。

4.案例研究法:以项目式教学法来组织实施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以此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

5.实验研究法:对实践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七)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当前随着我国逐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各行各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却远远达不到企业要求,个人认为主要在于,学校对于“三教”、“现代学徒制”改革尚处在浅水区,校企协作处于瓶颈,且对于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全面对接企业职业素养,做得不够充分,因此,本课题主要针对此进行研究。

二、创新之处

(1)基于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具体学情,以及中职学校当前机械专业实训现状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并通过对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调研,将学校和企业二者拥有的问题放在同一框架下审视,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根源,从而引入核心素养,并视为中职机械专业实训的灵魂素养来培育。

3)基于岗位能力要求、行业标准,校企共同制定评价方案,使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全面契合企业岗位要求。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基于核心素养的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报告

调研报告

机械实训配套数字化资源

数字资源

基于核心素养的机械实训课程教学案例

案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机械专业实训校本化方案

方案

基于核心素养的机械专业实训策略

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专题讲座

讲座

三、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2.市教师发展中心审批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