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党政办公室,江苏 溧阳 213300
摘 要: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目前教育的方式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还有一定的制约。教师应该转变待人观念,采取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活动等措施来加强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以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例,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造力;汽车维修;教学过程;思维;实践
创造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的超越。创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力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力有所不同,学生学习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以简捷、有效的方式继承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教师引导下,以课程教材(间接经验)为认识客体,其具体方式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发明”。则正如布鲁纳所言,学生的“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1]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力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依据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从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诸多因素着眼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教学过程中,除按常规要求外,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一、改变传统待人观念,坚持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其中,教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也应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企业家、创造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喜欢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教师如何发现、培养、热爱具有创造性的学生是当前值得重视的课题。[2]我们评价学生和要求学生往往凭分数,用一个固定的尺度要求学生能做到十全十美。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人才的发展和成长。如,在讲汽车基本常识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举例说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问题时,第一位同学说:“汽车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老师点头;接着问:“汽车为什么得到普及?”第二位同学站而不语;第三位同学说:“因为有车做生意方便,而且有面子,多帅啊!”老师皱着眉头说:“如果你有钱买车,就不用来读书了。”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分析三个答案,第一个是复述书本,第二个没动脑筋,第三个虽然说的不全面,但他凭着直觉道出来有车就有面子是人的虚荣心在作怪。然而他遭到了讽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多样性,排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
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存在于大脑结构和功能中的一种心理潜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觉思维;二是发散思维。[3]教师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上,要端正对待直觉的态度和讲究教学方法。如提问时,只要把问题说清楚,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回答,不要过分强调“不要胡说”、“想好再说”,因为经常这样的强调无疑是剥夺了学生直觉思维的机会。如学生进行汽车故障检测技能训练时,要鼓励学生创新检测方法和步骤,过分强调按部就班,无形中否定了直觉思维的价值。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灵活性、完整性、独特性等特性,是度量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指标。[3]那么,我们怎样培养思维的这些优良特性呢?那就要运用迁移理论,根据发散思维的结构要素,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加强训练。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联想训练。
联想就是从已知出发,将相关知识点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既有已知知识点的发展,也包含着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发展和由此及彼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拓思维的新境界。如在汽车外形设计模块教学中我们做过这样的实验:教师给学生出示一组2010年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车展上展示的几组非典型概念车图片,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汽车的理解,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未来汽车。于是有的设计自动驾驶车,有的设计不再有车轮而是在球体上滑动的车,有的设计自动感知车主的情绪并自动变幻车内的主题颜色的车,有的设计以氢或太阳能为能量来源的燃料电池汽车,等等。在教师多次表扬新颖作品后,学生们的联想更加丰富。因此,经常采用富有联想意义的题目加以练习,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形式。[2]如从汽车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叫纵比,同一时代的汽车之间进行比较,叫做横比。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去联想,无拘泥于传统知识框架和经验的局限。这样做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贯彻奥苏伯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有利于纵比和横比联想的产生。所谓渐进分化是指,应该首先讲授最一般的,即包容性最广、抽象概括程度最高的知识点,然后再根据包容性和抽象程度递减的次序逐渐将教学内容一步步分化,使之越来越具体、越深入,即区别什么是明显特征,什么是本质特征。[1]这种过程多次出现,导致知识点的不断分化,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产生纵比联想。如学生在学习汽车基本常识模块中汽车构造时,首先学习汽车由发动机、底盘、变速器、车身、内饰五部分组成,其中底盘又分为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四部分,以传动系为例又可分为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这种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所谓综合贯通就是在认知结构中已经确定的知识,可以互相关联,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产生新的意义,是认知成分的重新组合。它有利于学生产生横比联想。如学生在学习发动机检修模块中发动机点火方式与原理时,学生掌握了汽油发动机的点火原理,对于柴油发动机以及汽油与天然气混合发动机的点火原理,就会通过已有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形成或同化出新的知识点。教学中经常采用上述两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培养和训练了发散思维。
(二)按“分解与组合”原则,注重思维练习。
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分解与组合的思维练习,有助于思维的发散,有助于问题解决,产生新的构想。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要通过分解或组合,打开学生的思路。如汽车底盘检修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汽车悬挂系统中双连杆独立式悬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那么学生自己设计能不能出四连杆独立式悬挂系统呢?能不能对设计出的悬挂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检测,看看能否达到使用要求呢?又如汽车电子技术中使用已知元件按一定要求组合设计电路等等。这样的练习,均属于在思维中进行分解与组合训练,具有发现学习的特点。
(三)注重学生“举一反三”逻辑推导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即可以培养其发散思维,也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如在讲述变速器检修模块时,学生在掌握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后,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学生就能大体推导出手动与自动一体化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从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压缩思维步骤,使思维产生“跳跃”。当然由于前期学生能力的不足,进行训练时会遇到很多问题,此时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千万不能缺乏耐心,批评学生,盲目结束课堂教学。
联想、分解与组合、举一反三三个方面的训练不是孤立的,彼此互相沟通,互相联系。如果这些训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发现学习完成的,对创造思维的发展极为有利。在汽车专业课具体教学中,项目式实验设计、故障现象分析与排除、动手操作、假设检测等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采用模块化教学,重视实践活动,把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
教师无论以哪种方式想出新异的办法解决问题,都是以一定知识为出发点的,根据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的相互关系,我们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搞好知识教学;以培养创造力为主线,发展学生的智能。[4]创造力是在各种活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培养创造力不能离开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而孤立地去学“创造学”,应使之贯穿其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能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创造力对立起来;也就是说,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要总结、升华,不能另搞一套,所不同的是要把培养创造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对待。
汽修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是“应考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只强调“课本中心”;在师生作用上,主张“教师中心”;在学生学习活动上,强调“课堂中心”。其教育效果是培养了“复印机”式的学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模块化的新课程教学体系就是提倡教学民主,尊重学生意见,允许大胆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
汽修专业课程的设置实施模块化就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将整个汽车按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单元,以每个单元为单位,将汽车构造、原理、检测、维修等原来各自纵向成线的各门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并进行分析和研究,达到教学理论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每一项技能模块课程均由数个学习单元构成,包括基本技能项目(动手做的规定内容)、技能拓展项目(动手做的拓展内容)等,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强调“做”而不是强调“知”;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辅导”的教学形式;三是可随时收集最新信息,修订、更新学习单元,是一种动态的教材。实践告诉我们,使用模块教学法改变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会沟通、做事的技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汽修专业教学中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注重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以获得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和依据,更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和发展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从创造意识到创造人格等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与时俱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