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论文:中职机械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夏莉  日期: 2024-02-26  点击:

中职机械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夏莉
摘 要:发展中职院校的主要目的便是要提高专业建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本文从制造类企业对机械专业的需求、中职机械专业的现状、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以及中职机械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促进中职机械专业产教融合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产教融合;实践与探索

在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供应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对人才培养层面来说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专业建设本身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专业性技能作为就业的根本,以职业教育和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来构建专业群,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探索基地、理论知识、师资力量、资源库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来完善院校的生命线。同时这也是学校创办“卓越学校”和特色品牌的硬性条件,更是学校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社会名誉的根本。
一、制造类企业对机械专业员工的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机械制造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最近几年,加工设备、切削工艺等都逐渐往电子集成设计、制作方面发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测量系统、数字控制技术等都在慢慢取代以往的制造模式。由此也可以看出,以机械制作的产量为例,其精准度、繁琐性以及整合性都已经符合产品的新标准。比如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了制造类企业的各个行业中,从而对原材料流以及信息流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又存在于机械制造过程中,也与机械生产艺术品的设计及实施息息相关[1]。整个生产制造包括有生产的成本、周期以及质量等重要因素,因此机械制造类产业想要得到较好的发展便需要注重集成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等,而所追求的人才也需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高创新以及高技能。基于此,中职学生在毕业后需要充分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如维护、修理、电子系统设计以及数控操作等。而且,中职机械专业院校需要将以上需求当作培养人才的宗旨,并对其加以优化和创新,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且专业的技术人才。
二、中职机械专业的现状
机械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根据当前教学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尚未解决。
1.1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大多数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性在教学时借助黑板、教材、粉笔进行授课,而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采取的方式也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收教师的灌输即可,基本上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又如何能够加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呢?
1.2实训场所构建不合理
一些中职院校在建立实训场所时,并未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一些功能也无法较好的发挥出来,主体性也不清楚、不明确,产业融合的目标自然也难以实现。
1.3教师的专业水平欠缺
当前一些中职院校的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强,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平时也没有学习现代化的技术,无法紧跟当前时代、企业发展的步伐。由于教师自身的不足,所以也无法满足企业“师傅”的相关能力。
1.4缺乏实训时间
由于实训的场所比较小,且设备不完善,也不先进,从而导致学生实训的机会不多,进而造成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但无实践经验等情况。
1.5产教融合的难度较大
推行产业融合,虽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学校热,企业冷。”企业需要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达不达标,所以,其效果也并不乐观。
三、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
中职机械专业产教融入的最终目的便是想使学校和企业能够深层次的合作,并建立起循序渐进地产教融合的实训平台,从而达到教学师徒、实训管理的目的。首先,建立“四阶递进、产训一体”的全面性实训平台,即为建立基本的实训车间、综合实训车间、校内生产车间以及校外生产车间,并明确划分每个车间的主要功能以及训练的重要内容,采取精细化的方式,组织学生、管理学生、培训学生,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培训的相关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2]。其次,建立“四阶递进、产训一体”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师、车间师傅能够与学生、学徒、作业相融合,从而实现学生、员工、作业之间的零对接。
四、中职机械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4.1采取工学结合、分阶段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采取工学结合、分阶段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相关技能,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以中职机械专业为例,学生在学习机械专业知识时,也需到企业中学习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和综合能力。而且在教学中使用分阶段的教学方式,当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便会记忆所学知识,然后再将这些知识融入到企业实习中进行实践,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例如中职院校与机械企业公司合作,学校、企业便需要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在学生第一学期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中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中讲授经验,举办交流会等,让学生能够学习相关经验;第二学期就可让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师,让本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第三学期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为期两个月的时间到企业中进行实训学习,当学生能够通过技术考核,再回学校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2采取企业师傅、课堂教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机械专业产教融合教学中,可以采取企业师傅、课堂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校中教师进行教学,企业中师傅带着徒弟[3]。在这样双师型的教学模式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还能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也能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4]。学校教师在校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专业理论知识,而企业师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两者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从而形成综合型的高质量人才,使学生成为被社会需要的人。
4.3采取工学交替、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不在单单只是需要传授学生基础的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机械专业的理论知识,当学生对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后,再去企业进行实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若是使用该方式,便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这也是因为机械理论是建立在专业技能培养之上的[5]。我们要知道机械理论离不开专业技能,当然专业技能也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所以只有将两者相融合,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另外,将两者相融合,也能使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而认识到产教融合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机械专业中实行产教融合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突出融合、共赢。融合的核心便是将教学与实训相结合,而共赢的核心便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唯有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与融合,从而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地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国瑞,马永丰,韩冰.高职机械制造专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际公关,2020(1):128.
[2]江贵生,张杰,查长礼.机械专业产教融合实习实训体系的建设[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4(2):108-111.
[3]陈森英.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时代方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8):90-96.
[4]孟雅杰. 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 成人教育,2017,37(09):81-83.
[5]杜丙科. 校企合作下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J]. 科技风,2020(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