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职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袁洁
摘 要:我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对此,校园的文化建设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本文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师生群体的情况,通过对职业中学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的分析,就如何开展职业中学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中学;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建设
加强职业中学文化的建设,努力创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对促进学生素质、专业素养的全面提高,对建设自觉、高尚、奋发、创新、工作着快乐着、学习着愉快着的校园精神氛围,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职业中学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体现“职业性”和“专业性”,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观念,如师生的价值观念、学生就业观念、行为模式、道德规范、校风传统等;二是制度,包括学校规章、管理机构、师生常规要求等;三是物化形式,指学校建筑、环境布置、教育设施等;四是专业特色,如职业理想、车间文化等。概而言之,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具有非强制性、潜在规范性、影响持久性等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认识、鉴别、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中,我们要学会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以研究的态度来操作,既要加强物质文化的建设,更要加强精神文化的提高。
职业中学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与校园生活影响也受自我心灵主宰的,是无处不在的,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反映师生复杂心态的;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满创造力的;是受着时代文化潮流影响的,也是苦乐兼备的。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情与爱,都会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有着定向引导、凝聚激励、熏陶规范、筛选塑造的作用。
二、职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以其“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显著特点区别与普通教育,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般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然面临有多问题。
(1)职业中学学生文化修养基础薄弱
不可否认,职业中学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于普中学生来讲整体水平较低,学生个性表现欲很强,但自制能力较差,缺乏爱校思想,面对关于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缺乏热诚,缺乏荣誉感,不能团结一致,缺少凝聚力,这是十分危险和令人扼腕的!文化建设抓不好,谈何和谐校园?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他们自小所受的有意识、专业的文化熏陶较少,仅有的一点文化积累也是不健全的,获得的途径也是偶然的、无意的,导致了他们文化欣赏能力低,对高雅艺术不感兴趣,但对流行歌曲、武侠小说等庸俗文化津津乐道,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入校后面对新的校园文化显得不知所措。
(2)沿袭普教模式,教师缺乏“职业”特点。
目前由于职业中学建校历史较短,有的就是由普通中学转轨而来,因此职业中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普通中学调进或新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从职业中学教师构成看,前者往往是学校的主体和骨干,他们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普通中学的特性,而后者刚从高校毕业,虽然的干劲高、理念新,但年青、缺少经验,更多的是处于学习、摸索过程中。所以,职业中学在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尚未完全形成之前具有普通中学特性的校园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体现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
(3)注重教学质量,忽视文化建设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同样也是职业学校的立校之本,其他工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只有把教学质量搞上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不可否认,过硬的教学质量是提高对口高考升学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随着生源不断减少,各个职业中学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相当多的职业学校出于生存,片面的理解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观,沿袭普通教育的做法,以提高学生学科成绩为中心,抓教学,抓单招,以提高升学率,提高学校所谓的社会形象。这种片面的做法漠视了职校生作为“人”在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混淆了教学工作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的关系。职业学校的教学,不单纯是专业理论和专业训练意义上的活动,也应是文化意义上的活动,必须体现职业思想与文化的教养与熏陶。
(4)遵循死搬硬套,缺乏创新精神
在当前职业中学校园文化中存在一些消极现象:如“课桌文化”、“寝室文化”、活动的无主题化、淡漠“主旋律”方向、远离学生实践的倾向,迎合低级趣味、“一切向钱看、向条件看”的职业价值取向,鄙薄革命文化传统、推崇腐朽文化思潮的倾向,以及照抄照搬成人文化模式的现象等。而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政治敏锐性不强,旗帜不鲜明,缺乏创新精神所至。可见,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势在必行。我们所说的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是说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是在前人实践基础上的合乎规律的超越,是思想认识的提高和升华。只有明确创新方向,解决创新的难题,才是创新校园文化的关键所在。
三、职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职业中学建设文化型学校就是要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二是要提高学校环境的文化品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没有教师品位的真正提高,学校环境的文化建设只是形式而已;三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只有积极、健康、向上,具有时代性、专业性和特色性的学生文化,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始终要围绕师生员工展开,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接受者,因此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才能把建设文化型学校各种措施落到实处。
(1)以人为本,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做好环境布置的“精细化”与“精品化”,提高办学品位。
学校的环境文化品位,就是要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运用的文化资源,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传统的学校环境建设重审美角度的理解,强调“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气派,而忽视环境中蕴涵着的教育理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为此,我们在学校环境设置方面要十分努力地体现这种至关重要的价值理念。大如校园布局、建筑样式,小如教室布置、宿舍装饰,都要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个性的特点,表现相应的主题。
(2)以人为本,开展各项活动,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学生文化再生成的外观形式。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主体,他们在享用校园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传承、创造着校园文化。因此学校要尊重学生的文化身份,激发学生文化创造力,充分发挥他们学校文化创造者的作用,有效促进校园文化中学生文化的再生成。譬如,目前我校各个专业部学生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在拔河、风筝节、篮球、十项能手赛、运动会等活动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就是我们校园文化阵地的集中体现。但我们应该提高档次,进一步拓宽学生获取信息和展示自我的渠道,加强“两刊”(校刊、部刊)、“两栏”(宣传栏、报刊栏)、“两课”(班会课、德育课)、“两站”(广播站、学校和班级网站)的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的优势,利用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更好地负担起推动学生文化建设的重任,引导学生不断吸取人类文明精华,提高文化素质。
(3)以人为本,加强校企联系,使企业文化在学生“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中渗透。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将接触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加强校企联系,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有利于职业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职校生尽早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今年开始由于单招政策的变化,普通职高班的学生明显增多。在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中对普职班特别是二年级普职班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职业学校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应更加注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若尽可能的让普职班学生多下企业或者让企业多走进校园,使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内容在学生“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这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掌握真理、认识世界和发展智能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掌握较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教师要了解文化科学领域的新发展,要“多通一精”、“一专多能”,形成立体的网状知识结构,宽阔的文化素养阵地,博雅精深的文化品位。青年教师较多的职业中学,应把提高青年教师文化素养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当做学校一件大事来抓。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形成培训系列化是提高教师文化品位的有效手段。此外学校应进一步督促教师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运用爱心教育,使师生结对帮扶、生生结对帮扶等活动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