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
【摘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是以初中生为主,经过五年系统专业的学习,未来主要从事的是学前教育工作,所以针对此类学生而言,需要切实注重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为其参与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进行了分析,对其培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对其的培育提出了几点路径,以促进其培育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育路径
核心素养作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就必须要切实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的分析,才能确保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义的内涵就是学生在接受每个学段教育时,不断形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就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主要分为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者三个不同的方面,再将其细分可以分成六大素养,一是人文底蕴;二是科学精神;三是学会学习;四是健康生活;五是责任担当;六是实践创新。而针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就在于培养出适应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分为一般素养与专业素养。就一般素养而言,主要是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养,比如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而专业素养,主要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有关专业理念、师德以及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其中,知识范畴的有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品格范畴的有专业理念和师德;能力范畴的主要有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以及专业能力。所以,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多维度和立体化的优势,具有的特点体现在专业性、综合性和关键性三个方面。
2.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分析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要思考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基于核心素养的理论视角,对当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现状进行梳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其具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一工作将直接影响着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以人才目标定位为引导,才能更好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就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而言,其目标应该是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师。但是就当前来看,很多院校在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较为模糊,尤其是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其对学生的培养难以取得良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在专业课程比例设置方面的问题。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科专业知识;二是教师教育类知识;三是通识教育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很多院校的问题就在于如何确保理论和实践的课时得到合理地分配,尤其是在幼儿教师专业精神方面的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类的课程设置的课时不够。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比例难以满足幼儿园在幼儿教师素养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足,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训练,使得学生的职业情意与职业情怀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第三,难以满足实践教育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目的最终就是要达到学以致用。但是就当前来看,很多院校在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方面的训练不足,尤其是难以结合时代的变化而对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难以满足实践教育的需要。加上有的院校自身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较为分散和不足,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管理上较为松懈,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低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强化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分析
针对目前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不足,结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培育路径。
3.1基本路径
对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核心素养是不仅是一种职业胜任力,而且还是一种必备品质,在培育其核心素养时,需要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注重多方资源的整个,着力打造出全方位和全过程以及全覆盖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借助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以及强化园校合作等方式,着力打造完善的培育体系,比如在入校环节,培养学生的入校感素养;在课程实施环节,培养课程学素养;在入园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入园悟素养;在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训素养;在大赛环节,培养学生的大赛展素养。
3.2具体路径
3.2.1入校环节的核心素养培养-“感”
当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要在校园范围内感受到未来的学前教育职业氛围,并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地熏陶和成长,让学生从自身感受到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气质。因此,院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开设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系列讲座,为之职业素养形成初步地感知。使其从中既要感知到就业前景,又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岗位技能以及素养方面的需求。而在此基础上,学院还要大力开展社团活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以切实强化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3.2.2课程环节的核心素养培养-“学”
学生专业素养的获取,其主要渠道之一就是课程,所有利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施来促进学生“学”的素养提升,在专业发展活动的导向下,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并在不断地课程教学中为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进行有效的积累,从而帮助学生专业知识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理念和师德与专业能力的提升。所有我们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结构进行不断地细化和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调整,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课程模块的主线,并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和优化,尤其是要将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而在此基础上,应采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说课和模拟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机会,以促进学生实践创新精神与探索意识的提升。因为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能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情境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2.3入园环节的核心素养培养-“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幼儿园来感悟专业素养。因此,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增加专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并将其作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在园内观看和感受真实的职业场景,从中感悟和体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素养的存在方式。最后要求学生上交见习报告,对自身在园内的见习的所感所见进行总结。
3.2.4实训环节的核心素养培养——“练”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需要注重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对教学情境进行集中模拟,采取模拟实训的方式,将工作实践与学生学习进行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在实训的工作环境中促进学生的训练。常见的实训主要是将常规的教学实训与技能大赛的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技能训练模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3.2.5大赛环节的核心素养培养-“展”
院校应引导学生大力参与到各种技能训练大赛之中,通过大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比拼,将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素养展示出来,在这样的平台下,促进学生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参赛水平的提升,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展示,进而通过其不足,针对性的加强对其的改进和优化,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其实质内涵的分析,结合现状加强对其的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培育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爱娟.5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3):65-70.
[2]张庆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05-106.
[3]史晓丹,邱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0(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