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论文:幼儿教师惩戒行为研究

作者:张璐  日期: 2023-10-31  点击:
幼儿教师惩戒行为研究
[摘要]幼儿教师惩戒行为是以促使幼儿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合理行为为目的,幼儿教师通过合理的、不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方式,针对幼儿产生的不合理行为实施影响的行为。对幼儿教师惩戒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研究对幼儿教师惩戒行为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幼儿教师惩戒行为实施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幼儿教师实施合理性惩戒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教育;惩戒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惩戒行为是以促使幼儿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合理行为为目的,幼儿教师通过合理的、不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方式,针对幼儿产生的不合理行为实施影响的行为。《儿童权利公约》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均指出,幼儿教师对儿童的养育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友爱、克服困难、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负有重要责任,而惩戒作为促进幼儿发展重要的方式之一,其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y市一所公办幼儿园为样本,共选取大中小班6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非参与者的身份在自然情境下深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观察教师对幼儿的惩戒行为。观察时间段为从幼儿早晨入园开始至下午离园。在观察的过程中,使用自制幼儿教师惩戒行为观察记录表,尽可能真实、详尽和客观地记录教师惩戒行为,观察结束后,进一步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以了解影响幼儿教师惩戒行为的因素。
三、幼儿教师惩戒现状
(一)实施现状
通过一个半月的观察,笔者一共收集到238个惩戒案例,总体分布状况为:中班,103个,占收集到的案例总数的43.28%;大班,82个,占34.45%;小班, 53个,占22.27%。由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中班幼儿教师惩戒行为次数最多。
确立幼儿教师惩戒类型和幼儿反馈情况,对于深入研究幼儿教师惩戒行为的合理性有重要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教授提出,幼儿的反馈行为主要是指幼儿对于教师实施的行为所做出的反应,通常表现为接受教师的行为和不接受教师的行为。根据刘晶波教授的观点,将幼儿对教师的惩戒行为做出的反应,划分为积极接受、消极抵抗和中立平和等三种方式。幼儿教师惩戒现状描述如下:
1. 生活活动惩戒、教学活动惩戒和游戏活动惩戒
根据教师实施的惩戒行为指向幼儿一日生活的不同方面,将幼儿教师惩戒行为分为生活活动惩戒、教学活动惩戒和游戏活动惩戒。
在J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游戏活动三个方面的惩戒都有涉及,这三种类型中主要是以教学活动惩戒为主,生活活动惩戒次之,游戏活动惩戒最少。不同年龄班的分布也有一些差异,大班和小班教师对幼儿惩戒都是以教学活动惩戒为主,生活活动惩戒次之,游戏活动惩戒最少,而中班教师则是以生活活动惩戒为主,教学活动惩戒次之,游戏活动惩戒最少。
就生活活动惩戒而言,幼儿对于教师的惩戒行为以积极接受的态度为主,中立态度次之,消极态度最少。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幼儿的反馈行为也和幼儿园内幼儿对生活活动方面的惩戒行为进行反馈的总体情况一致。
就教学活动惩戒而言,幼儿对于教师的惩戒行为也是以积极接受的态度为主,中立平和态度和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案例个数相差不大。在三个年龄班内,大、小两个个年龄班的幼儿都是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惩戒行为为主,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消极抵抗态度最少;中班幼儿虽然也是持积极接受态度为主,但是其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案例数要比持中立平和态度的案例数多。
就游戏活动惩戒而言,幼儿对于教师的惩戒行为还是以积极接受的态度为主,持中立平和态度和持消极态度的案例个数相差不大。大、小两个年龄班的幼儿也都是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惩戒行为为主,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消极抵抗态度最少,并且持中立平和态度和消极抵抗态度的案例数相差很小;中班幼儿虽然也是持积极接受态度为主,但是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次之,中立平和态度最少,同时这两者案例数也相差很小。
2.言语型惩戒和非言语型惩戒
根据教师使用的方式侧重语言还是动作、表情或其他,将教师惩戒行为分为言语型惩戒和非言语型惩戒。
在J幼儿园,教师使用言语型惩戒的案例数有很多,而非言语型惩戒案例数则相对较少。大中小三个年龄班里,教师也都是侧重于使用言语型惩戒,而非言语型惩戒使用得较少,并且两种类型的差异在三个年龄班里也极为明显。
就言语型惩戒而言,幼儿对于教师的言语型惩戒大多是以积极接受的态度为主,持中立平和态度和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案例个数相差不大。三个年龄班中,中、小班的幼儿都是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惩戒行为为主,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消极抵抗态度最少,其中中班幼儿持中立平和态度和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次数相差不大,小班幼儿两者间的次数相差较大。大班幼儿虽然也是持积极接受态度为主,但是其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案例数要比持中立平和态度的案例数多。
就非言语型的惩戒而言,幼儿持积极接受态度和中立平和态度的次数相差不大,持消极抵抗态度对待教师非言语型惩戒行为的次数较少。三个年龄班内,大班幼儿都是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非言语型惩戒行为为主,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消极抵抗态度最少;中班幼儿持积极接受态度和持消极抵抗态度对待教师非言语型惩戒行为的案例数一样多,持中立平和态度的最少;小班幼儿持中立平和态度对待教师惩戒行为的最多,持积极接受态度和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案例数相差不大。
3.个别惩戒和群体惩戒
根据教师惩戒对象的多少,将教师惩戒行为分为个别惩戒和群体惩戒。
在J幼儿园中,教师使用个别惩戒和群体惩戒的次数相差不大。大中小三个年龄班里,大班和中班教师使用个别惩戒和群体惩戒的次数相差不大,而小班教师使用这两种惩戒类型时次数相差较大。小班教师实施个别惩戒次数较多,群体惩戒的次数较少。
就个别惩戒而言,幼儿对于教师的个别惩戒大多也是以积极接受的态度为主,持中立平和态度和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案例个数相差不大。大、小两个年龄班的幼儿都是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惩戒行为为主,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消极抵抗态度最少,其中大班幼儿持中立平和态度和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次数相差不大,小班幼儿两者间的次数相差较大。中班幼儿虽然也是持积极接受态度为主,但是其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案例数要比持中立平和态度的案例数多得多。
就群体惩戒而言,幼儿对于教师的群体惩戒行为还是以积极接受的态度为主,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消极抵抗态度的最少。大、中两个年龄班的幼儿都是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惩戒行为为主,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消极抵抗态度最少;而中班幼儿持三种态度的案例次数相差不大,持积极接受态度和持中立平和态度的案例数一样多,并且只比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案例数多了一个。
4.男生惩戒和女生惩戒
以惩戒对象的性别为依据,将教师惩戒行为分为男生惩戒和女生惩戒,这里的男生和女生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在J幼儿园中,教师使用男生惩戒和女生惩戒的次数相差较大。男生惩戒明显多于女生惩戒。大中小三个年龄班里,教师对于男孩的惩戒行为次数也都多于针对女孩的惩戒行为次数,这在大班和中班表现得极为突出。
就男生惩戒而言,男孩对于教师对其实施的惩戒行为是以积极接受的态度为主,持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持消极抵抗态度最少。大、小两个年龄班的幼儿都是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惩戒行为为主,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消极抵抗态度最少;中班男生虽然也是持积极接受态度为主,但是其持消极抵抗态度的案例数要比持中立平和态度的案例数多,不过次数相差不大。
就女生惩戒而言,女孩对于教师对其实施的惩戒行为也是以积极接受的态度为主,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消极抵抗态度最少。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幼儿也都是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惩戒行为为主,中立平和态度次之,消极抵抗态度最少。
(二)存在问题
1.幼儿园环境与惩戒行为
从观察的结果来看,教师实施惩戒行为的频率与幼儿园环境因素相关,其中,班级人数以及幼儿园活动材料的多少是影响教师实施惩戒行为的重要因素。班内人数多,教师实施惩戒行为的频率会增多,因为幼儿出现不良行为的几率就会增加。而活动材料越多,教师实施的惩戒行为会越少,相应的幼儿不良行为就少。
2.幼儿教师与惩戒行为
同样的, 从观察的结果来看,笔者发现,不同年龄班的教师实施惩戒行为的频率完全不一样,同一年龄班的教师实施惩戒行为的频率也有差异。再结合访谈,笔者发现,这些跟教师自身的理念以及其个性特征相关。
3.幼儿与惩戒行为
对于不同的幼儿,教师实施的惩戒行为会有差异,同样的,对于同一个幼儿,针对其不一样的不良行为,教师实施的惩戒行为也有差异。将观察记录和访谈记录结合起来看,不同年龄班的幼儿,由于其特点不一样,教师实施的惩戒行为种类和频率各有不一,对于同一年龄班的幼儿,由于其个性特征又不一,教师实施的惩戒行为也不一样。
四、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笔者还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幼儿教师惩戒行为实施的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幼儿教师惩戒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幼儿教师自身、幼儿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这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一)幼儿园环境因素
幼儿园是教师工作的环境,其对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从幼儿园入手分析对教师惩戒行为的影响很必要。
1.幼儿班级容量
幼儿园班级的人数也会对幼儿教师惩戒行为的实施产生影响。J幼儿园是公办幼儿园,其师资力量和办学设施在Y市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想进J幼儿园的幼儿很多,这就导致幼儿园招生规模不得不扩大。现今每个班级的幼儿数在35-40之间,幼儿人数多了,产生不合理行为的次数也就变多,这就导致教师实施惩戒行为的次数增多。
2.幼儿园活动材料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的投放与管理也会影响幼儿教师惩戒行为的实施。J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在Y市尚处于领先地位,有时也会由于玩具数量不足等原因引发幼儿的不合理行为,这就增加了教师实施惩戒行为的次数。而那些活动材料都欠缺的幼儿园内,这样的情况就更为常见,因此,为幼儿园配备相应数量的活动材料也很必要。
(二)幼儿教师自身因素
1.幼儿教师惩戒理念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惩罚应当是教育”,“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
幼儿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惩戒理念就会对幼儿实施什么样的惩戒行为,有的惩戒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的惩戒行为会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幼儿教师对教育惩戒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育惩戒的态度、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以及惩戒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与教师的访谈发现,对于惩戒教师们持赞成的态度,认为对出现不合理行为的幼儿实施惩戒是很有必要的,在笔者的观察中也会发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对幼儿出现的不合理行为确实会实施惩戒行为。但是,教师对惩戒目的的认识对其惩戒行为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在惩戒行为的时候其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实施后仅仅维持正常的活动秩序,还是为了通过这一惩戒行为的实施不仅要维持活动秩序,而且要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点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2.幼儿教师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对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其职业幸福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拥有良好个性特征的教师,其情绪也更为稳定,更能冷静沉着地实施惩戒行为。通过观察,笔者发现不同个性特征的幼儿教师,其选择惩戒行为的类型时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越多良好个性特征的教师,其实施的惩戒行为效果也越好。相反地,具有越多不良个性特征的教师,其实施惩戒行为的效果就越差,幼儿多持消极抵抗的态度来反馈其惩戒行为,进而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
(三)幼儿自身因素
1.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尚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刚刚起步,其产生不合理行为的机会就大班和中班幼儿而言就会少了许多。并且在产生不合理行为时,虽然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方面也都有涉及,但更多地表现在生活活动方面。这是由于他们刚刚进入幼儿园,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都和家里不一样,同时对幼儿园的环境也很陌生,尽管教师对其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也很重视,教师也不会经常对他们使用惩戒行为,而更多地是以表扬、鼓励为主。两位小班幼儿教师都指出,在一日生活中,她们更多的是针对幼儿生活活动方面实施惩戒。
中班幼儿规则意识刚刚开始萌芽,是非观念还是比较模糊,并且其社会行为规则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因而他们的交往很容易发生冲突,告状、“战争”很常见。因此,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的机率就会很高,会明显多于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并涉及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针对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实施的惩戒行为都比较多。
大班幼儿已经在幼儿园学习了两年,对幼儿园的环境和常规纪律等已经非常熟悉,其产生不合理行为的次数较中班幼儿而言就较少,但其在人际交往等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故不合理行为出现的次数又比小班幼儿出现得多,相应的教师也会出现较多的惩戒行为。
2.幼儿的个性特征
不同个性的幼儿对教师的惩戒行为的实施也有一定影响。如脾气暴躁、固执任性的幼儿对于教师的惩戒行为会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消极抵抗态度;而活泼开朗、亲切直爽的幼儿会遵从教师的建议,能够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的惩戒行为;而安静内向的幼儿则反应则比较平和,即没有明显的消极抵抗态度出现,也不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事实上,教师主要是会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来选择其惩戒行为实施的类型。
五、促进幼儿教师实施合理惩戒的对策与建议
(一)幼儿园环境方面
1. 控制每个班级幼儿的人数
幼儿园班级容量,是影响幼儿行为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班内幼儿人数过多不仅会造成幼儿活动过程中幼儿之间的摩擦,导致幼儿产生不良行为,而且容易分散教师的注意力,使得教师惩戒行为实施以后的效果大打折扣,更不利于幼儿不合理行为的改正。因此,幼儿园应注意控制每个班级的幼儿人数,或者尝试增加班级数量,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促使其更好地实施惩戒行为。
2. 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也应从本园实际出发,在立足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为幼儿活动的顺利开展多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包括玩具、教具的数量和种类等,为幼儿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加选择机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预防幼儿的不合理行为,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得以减轻,也有助于教师实施的惩戒行为更趋于合理的前提下,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幼儿教师方面
1.教师要有正确的惩戒理念
不论对幼儿进行哪种类型的惩戒,教师一定要明确惩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对于幼儿的不合理行为的出现,教师要把它看作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现象,并要采取积极的教育观,正视这些行为、分析这些行为,进而决定是否要对其进行惩戒,采取哪种惩戒方式。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惩戒应该采取适当的惩戒方式,掌握好惩戒的强度,从而使幼儿生活在宽松、接纳、和谐的人际幼儿园氛围中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合理性,进而改正自己的行为。但是,教育惩戒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教师也不能过分依赖惩戒行为。因为过多的惩戒会使幼儿产生自卑的情绪,打击其自信心,泛滥的惩戒也会因为幼儿产生习惯而没有效果,因此,教师实施惩戒行为既要适当也要适量。
2.教师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教师要努力形成良好的个性,不仅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其职业幸福感,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良好个性的教师在实施惩戒行为时,能做到客观公正。能做到针对不同个性特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惩戒行为的实施方式也应不同;对于个性特征相似或者性别相同的幼儿,教师也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再去选择惩戒的类型,要客观公正地处理幼儿的每一个不合理行为。
(三)幼儿方面
幼儿教师要注意多与家长沟通、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幼儿个性的形成来自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要,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和幼儿家长的合作交流,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改善幼儿生活与受教育的整体环境,保证家园共育。教师要通过家长开放日、座谈会、家访等多种途径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将幼儿在嘉禾在幼儿园的表现进行深入交谈,尤其是针对具有不合理行为幼儿的家长多沟通,共同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言献策。进而,使得家长在对待、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能跟幼儿园保持一致,从而使家长和教师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最终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的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马卡连柯著,许磊然译.教育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3】董新良,李玉华.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惩戒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